黑龙江省文化发展与教育发展研究

2013-04-29 04:00吕子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教育发展黑龙江

摘要:文化与教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黑龙江省早在本世纪初就提出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通过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弘扬黑龙江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文化育人,培养文化人才、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举措为全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助力。

关键词:黑龙江;文化发展;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47-03

文化对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发展起重要的基础作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教育是文化创承与创新的重要方式。文化与教育具有交互价值,本质上都是推动人的发展。

一、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文化是教育之根,是教育的本性。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素材和内在动力,离开了文化的根基,教育发展将如无源之水。文化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水平,文化的性质决定了教育的性质。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

教育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作为增进人们知识与技能以及影响人们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教育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特殊过程,同时也对文化起着重要的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选择文化、保存和传递文化(将文化内化为学生的能力、素质)、创新文化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的功能。

教育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与生俱来的联系,二者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规律运动、发展和变迁。

二、黑龙江省的文化特点及文化建设概述

黑龙江省的文化以“大”为美,具有阳刚、豪放、粗犷之风骨。黑龙江省有大平原、大森林、大山大岭、大江大河、大油田、大煤矿、大农业等;高纬度的自然地理位置使这里了独特的冰雪文化;黑龙江人豪爽大气,正是这样的自然环境和人造就了黑龙江省“大美大爱”的文化风骨。黑龙江省文化的构成有三种元素:一是历代土著民族创造的文化;二是流播到黑龙江的中原文化;三是近现代影响黑龙江流域的俄、日、犹太外国文化。这些文化元素经过碰撞、冲突、选择,最后融合为一种具有统一文化精神与文化风格的地域文化。黑龙江省的文化特质是“南北交汇、中西合璧、开放包容、开拓自强”。这种特质的优势在于综合,实质是开拓和创造,既体现优良的文化传统,又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相一致,还包含文化现代化因素。黑龙江省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它的最为显著的三大特征:文化基调的雄健性,文化承载的多元性,文化积淀的浅表性。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先后提出“建设边疆文化大省”,“文化立省,文化兴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文化发展目标和战略。全省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发展。2011年,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6个,公共图书馆107个,各级各类博物馆152个。基层文化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09年,省委省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十大工程”,以农村为重点,以县、乡两级文化工作机构建设为切入点,加紧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文化权益。全省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机构达到6.59万个,从业人员36万人,实现增加值285亿元,增长率达36%,增速是全省GDP同期增速的3倍。文化产业在取得经济效益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推动了社会效益的发展。居民文化消费不断增长,全省总体上已迈进文化消费需求旺盛阶段,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大力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产业集聚步伐加快,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目前,全省已建或在建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带动了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艺术品生产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数字内容、动漫游戏、网络信息、文化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兴起,引进建设了中国国际音乐之城、中国云谷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尽管全省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但仍存在文化产业总量小,发展结构不平衡,文化消费水平低,媒体评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出版、网络技术、文化创意、文化运营等高端文化人才匮乏的问题。

三、黑龙江省教育推动文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弘扬黑龙江文化

教育要在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以黑龙江历史文化传统为底蕴、以现代文明素质为特征的新时期黑龙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把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把德育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其次,要大力弘扬黑龙江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开拓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品格,如“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突破高寒地区精神”、“闯关东精神”、“开拓进取精神”等,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第三,要加强对学生的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现代公民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道德品格教育。第四,要通过课程、教材、教学等多个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教育与渗透,更好地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可以将能够反映黑龙江文化特色的、优秀的、经典的民歌民乐、民舞、冰雪画、剪纸、木雕、冰雪体育运动等内容编入学校的音乐、美术和体育教材,将本地区的优秀精神作为素材编入德育等教材,作为基础性课程内容。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文化育人

育人的过程就是以文化人的过程。育人作为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无疑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是传播知识和创新知识,更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和价值观,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此,要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一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二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三要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四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五要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协同的育人环境;六要在政府方面建立推行素质教育的问责制度。

(三)培养文化人才,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文化人才的培养、开发与文化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目前,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急需四大类高端人才:艺术创意人才、策划服务人才、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此,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要积极开展培养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工作。可考虑在具备条件的高校逐步开设有关文化产业的专业和院系,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也可考虑将与文化产业联系紧密的学校转型为培养文化人才的专业院校,使文化产业的专业学历教育能得到国家的承认和社会认可。其次,发展文化产业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可由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办,也可成立专门的文化产业网络教育办学机构。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应整合和利用产、学、研的力量,提高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三要注重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文化、艺术和创意等方面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本地居民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位。

(四)充分发挥高校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具有学科齐全、人才密集、成果丰富的优势,是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的基地,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文化建设中,高校首先要肩负起传承和创新文化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此,一要依托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优势,大批培养包括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管理运营类人才、文化技术人才等各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要做好文化理论研究及其成果的宣传、普及和转化工作。依托综合的学科资源和研究资源优势,围绕区域文化建设发展的重大基础理论和现实应用问题,通过广泛参与决策咨询,承担高层次项目和应用性研究课题,担任实际部门顾问等多种形式,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校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建设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作生产优秀文化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三要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既要推动自身产出的文化精品走向世界,又要注意研究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并以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为载体,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四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成果的技术转移和产业转化工作,直接参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文化人才培训基地、文化产业创新基地和文化创意产品孵化基地等,打造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其次,高校要做好自身的文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黑龙江特点的高校文化。为此,高校一要凝练核心办学理念,理念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文化育人体现在理念的指导和影响上;二要开展民族精神基本经典教育,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三要改革课程结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创设个性化课程和重视实践性课程;四要重视教学文化的培育,高校是通过教学活动也可以说是人才培养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承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从理念和制度层面建立教学文化;五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学科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以及加强作风和社团建设等。

(五)各级各类学校要多方位为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服务

学校是分布最为广泛、遍布城镇乡村的公共文化机构,应该在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各级各类学校应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动员广大师生在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将文体设施适度地向社会开放,等等。

参考文献:

[1]白亚光.推进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的战略[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03).

[2]陈晓文.文化发展必须教育先行[J].新湘评论,2012,(07).

[3]高润红.试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09,(35).

[4]刘献君.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育人的理性思考[C]//质量提升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1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

[5]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J].上海教育,2012,(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GZD1001)

作者简介:吕子燕(1972-),女,黑龙江富裕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发展战略和教育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教育发展黑龙江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Write a caption
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实施对于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对陆良县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考
透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谈中英中学教育差异
黑龙江弃风博弈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论群众文艺对文化发展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