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业甜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人与人交流中,不同的“距离”能导致微妙的关系和想象。正如阿恩海姆所言,“每一次观看活动就是一次视觉判断”,在电视节目中,由视觉形象所处的位置,摄像机、主持人的运动,甚至话题的偏转,都会对“距离”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节目效果。本文试结合《艺术与视知觉》中的相关理论和电视节目案例,探讨距离设置对节目效果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距离 电视节目 艺术与视知觉
一、走进演播室
“距离”在美学大辞典上的含义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在时空上和心理上的距离、间隔或差异、对立。”在电视节目中,摄像机和被摄物需要精心设计距离的布局形态,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影响观众无限的想象。摄像机作为叙事视点的承载者,把对所叙之事进行评价、判断的权力交给观众,而自己则退隐到最不易被察觉的地方,让人“几乎难以发现叙述者的身影,也难以觉察出叙述者的声音”。缺席的叙述者就是这样一个缄默但是忠实的记录者,它不曾张扬自己的存在,甚至从不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它为观众提供了最真实可靠的画面,记录了最真实可靠的历史。①
《中国好声音》盲选中,通过对座椅的正反拍摄可以看到摄像机的运动对距离产生的影响。正拍,可以同时拍到评委和选手的表现。选手作为评委的一个背景,是处于同一个画面之中的——选手与评委、评委与评委之间的较量,观众既可以看到选手的表演,也可以看到四个评委的表现。画面内容更富表现力,矛盾冲突和对抗更加彰显,以此将评委与选手的距离拉近。这种拉近的距离,从现场观众出发的视点,把评委从神坛上拉了下来,评委之间的表现,也成为电视观众的一个看点。
当座椅转过去后,评委与选手面对面,变成了传统的审视对抗关系。但由于节目规则的设定,转过去表示欣赏肯定选手,这是由规则打破了原本的审视对抗,在尖锐中寻找到了平衡。下面介绍几种在室内电视节目中较为常见的距离设置。
1、面对面布局形态
面对面的布局形态,往往代表一种审视的、对立与对抗的、严肃的关系,在《快乐女生》、《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的海选环节,评委端坐一边,选手则独立另一边,两者面对面间仿佛有条无形的“鸿沟”,心理上产生一种审视与被审视、互相对立的关系的想象。而且由于远近距离的差异,交流的效果亦有差别。近体学理论认为,人们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距离就越接近;关系不密切,距离就较远。所以近距离表示交流的有效性。在这些海选面试过程中,就往往保持4- 12英尺即1.2- 3.7米的“社会区”距离,“这是一般交际或做生意时常常保持的距离,也被称为礼貌距离。”②以《非诚勿扰》节目中的关键环节为例,分析男女嘉宾及主持人,随着交往的深入所出现的距离变化。
首先是主要人员的站位和距离关系。男女嘉宾相隔一段舞台的距离,是一种相互审视的关系,并由较远的距离产生一种神秘感。假如有男女嘉宾打破这种距离感,走到对方的位置上活动观察时,我们会发现所造成的结果要么更好,要么更差。孟非与男嘉宾站在一起,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即向女嘉宾推荐、介绍男嘉宾。黄菡、宁财神坐在观众席里,位于男女嘉宾之间,说明他们是与观众一起品评台上的男女嘉宾。而且从孟非的角度看是在其右侧的,这是因为人往右侧摆头比较舒服和习惯。女嘉宾们排成一个队列,她们既是一个集团,同时也作为个体各自为营。如果男嘉宾进入到男生反选阶段的话,距离便会出现变化。男女嘉宾相对而站,距离缩短,给人的心理感觉趋于紧张压迫,距离的变化使他们的关系由审视变为较为激烈的对抗(即最终到底会带谁走)。直到带走一名女嘉宾,他们并行而下时,他們之间的距离被破坏,由面对面变为肩并肩,成为亲密关系的距离,关系发生逆转。如果男嘉宾没有牵手成功,那么距离又被拉大,男嘉宾独自下场。
如果将两端的女嘉宾与男嘉宾的站位连线,便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式样,而三角形是一种尖锐化的图形。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曾提到这样一个实验,“海德尔·西迈尔曾设计过一部极短的试验电影。他用一个大三角形,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圆形,就表达了一个故事。观看的效果证明,观众借助于这些图形的运动行为,很自然地赋予了这些几何图形以人的特征。经统计,97%的观众认为大三角形‘富有侵略性、爱争吵、小气、爱发怒、坏脾气、好强、好报复、霸道、占有欲强等。”③假如男女嘉宾有互动,离开各自的位置来进行交流,即打破原有的尖锐化,达到暂时的平衡。通过观众的视觉简化,“整平化”和“尖锐化”的变化可通过观看者和孤立的图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得到解释。经过观察后,我们还可以发现,由24名女嘉宾所排开的队列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弧线。弧线相对于直线来说,可以对男嘉宾产生一种被包容和相对友善的感觉,从而削弱了三角形带来的尖锐感。
通过以往的《非诚勿扰》节目,我们可以用三个图形比喻来形容当时的主持人和嘉宾。乐嘉、孟非、黄菡三个人也可以分别对应——三角形、方形、圆形。乐嘉作为性格色彩分析专家,他的魅力来自于三角形的敏锐和尖刻,一语道破天机的坦诚和鲁莽。对观众来说,乐嘉忽而是心理专家,忽而是捣乱者,它需要孟非方形的“客观”、“引导”、“控制”来化解。其对话题的引导,也起到了在尖锐和整平过程中的平衡作用。而黄菡自然朴实的评论,更像一个圆形,给观众其乐融融的和谐感受。节目改版后,在选择乐嘉的替代人时,节目组仍希望维护这种三人状态。
2、三角形布局形态
正如上文所诉的三角形的尖锐性,有些电视节目为了追求这种尖锐化效果,刻意使用三角形的布局形态。例如《锵锵三人行》中三人的距离设置。由于面对面相坐会产生对抗,故窦文涛坐在嘉宾中间,使两位嘉宾相对。当嘉宾的意见相左不可协调时,由于窦文涛所处的位置代表意见的中和性,便能够调解双方的矛盾。《今日关注》主持人和嘉宾是对立而坐的,嘉宾一面,主持人一面,这种距离安排有别于《锵锵三人行》。主持人就没有这种调节中和的作用,而更像是对嘉宾进行发问,让两名嘉宾进行解答。
3、线型布局形态
在《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节目中嘉宾并肩紧靠站在主持人中间,和主持人处于一条线上,“当单位与单位之间没有间隔时,就会产生一个紧凑坚实的视觉形象”,④这种距离带给人的想象是亲密融洽、愉悦的。由于“一个视觉对象的各个组成成分,越是在色彩、明亮度、运动速度、空间方向方面相似,它看上去就越是统一。”⑤《快乐大本营》中5个节目主持人在服装色彩风格上的相似性,加强了整个画面的统一,并通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别暗示五人的不同分工。背景往往采用与其服装颜色相对应的补色,形成了色彩上的排斥力。通过这种方式,便产生出一种视觉对偶。“这种对偶就在那由吸引力和排斥力组成的丰富多彩的网络中,建立起来整体的统一。”⑥再通过灯光在明度亮度上的调整,使其在与舞台整体环境融合协调一致的同时,与背景分离出来。通过直线型的布局和紧密的距离,可使节目设计出游戏、轻松的对话。
4、簇拥的布局形态
簇拥型的布局形态常见于大型舞台表演节目,歌手唱歌时的特殊舞台设计,延伸出来的小舞台。例如《中国好声音》最后决赛时,选手在探出来的小舞台上唱歌,和在主舞台唱歌对观众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探出来的舞台,被观众簇拥着,代表从观众中而来,揭示了真人秀节目的核心理念——草根情节。而当选手进行比赛时就要在主舞台上,与四位评委老师面对面,关系也相应变为审视与被审视。
二、走出演播室
随着电视多元化时代的到来,许多电视节目已经不满足于室内拍摄的局限。走出了演播室后,“距离”对观众心理所产生的亲疏远近效果仍然普遍存在。例如《交换空间》、《变形记》这类时空交换真人秀节目,实际上就是以直接介入他人生活空间、影响他人真实生活的方式,打破两个家庭时空上的距离,不仅使双方彼此陌生的关系变得亲近,也影响了观众的想象。《变形记》七天的交换生活,将双方所有的一切几乎都幻化成一种相对应的镜像,真实与镜像得到了一次短暂的重合。在这一短暂但是意义重大的镜像聚合中,“自我分离和自我矛盾”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化解,个体弥合了“自己和自己本身的分离”,主体把握了幻象与现实之间的重要关系,在自身的镜像中成熟成长起来。⑦同时观众在“格式塔”的完型心理作用下,想象性地认为自己也互换到了那一电视所展示的空间里,从而在心理上也感觉到亲近。
韩国电视节目《running man》中有一期,将棒球明星们带出演播室,在户外一个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做游戏。当背景幕布被突然撤下的时候,游戏者发现躲在幕后的不是工作人员,而是一群“训练有素的观众”在背后静静等待。纪录片式的拍摄方法,藏匿了现场观众注视的目光,也隐藏了明星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和观看评审关系,而在这相对放松的环境下,幕布被揭开,突然在明星和观众间划开了一道鸿沟,惊奇出现。离开了演播室,却又在室外模拟室内演播,形成一种类似“戏中戏”的结构模式,临时舞台下观众与明星时而拥抱时而呐喊的互动,也成为节目的刺激元素之一。根据阿恩海姆的视知觉规律,空间的“远距离”,能够削弱刺激。在这期节目中,距离被随意切换,使节目对观众的视觉刺激不断变换,从而吸引观众。这种不断变化的距离实际上也是在对立中寻找平衡的方式。
结语
打造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离不开观众的支持。在电视节目中,我们通过分析设置视觉对象的距离、形状等空间布局形态以及知觉范畴中的诸要素,可以对电视节目的风格、基调产生影响,并改变对观众想象的感知,从而产生良好的节目效果。
参考文献
①李杭春,《摄像机发出的“声音”——电视里的“叙述者”之二》,《电影艺术》,2001(6)
②寸红彬,《人际距离行为的文化差异——近体学初探》,《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③④⑤⑥[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著,滕守尧、朱疆源 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⑦王青亦:《真实电视;电视仪式与审美幻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61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