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语文教学,其实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课程教育系统。它是由教师、教材、学生这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在“教”与“学”的双向传递过程中,三者能否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和教学质量的好差。同时,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创造过程,更是一个极具审美色彩的生成过程。如果教师能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配合得适当、协调,达到和谐优美的妙境,则定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一、教师学生的和谐统一
教与学的和谐最终落实为师生和谐、生生和谐。教师戴着“师道尊严”的面具看待学生,师生是不可能真正和谐相处的。在这种不平等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只能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学生眼中,老师可敬不可亲。学生丢失了作为生命个体的鲜活色彩和学习发展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施予者自居,无论是在教学或交往过程中,都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作为其结果,学生的心灵必将是迟钝淡漠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教师,只有教师的待生之道从强调学生服从转变为服务学生,教师才能随风潜入夜般地走进学生心灵;学生在这无声的润泽中,心中溢满对老师的敬重和感念。
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种现象:有的教师愿意尊重自己心目中的优秀生,而不大乐意尊重所谓的后进生,似乎优秀生才有尊严和自尊心,应当得到爱护与尊重,而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则无尊严与自尊心可言。这只是教师和优秀生之间的和谐,是虚假失真的和谐,至多是打了折扣的和谐。事实上,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无论考试成绩理想或不理想,无论是没过失还是有过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尊严和自尊心,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必须一律予以理解、爱护和尊重。教师只有平等地善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亲密的师生关系。
部分教师为了营造你追我赶、争先竞优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确定一个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和赶超对象,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种做法让人有些担忧,每一次的考试成了同学间厮杀的战场,学生人人自危,明争暗斗。芥蒂可能就在无形中横生于同学心灵之间,学生可能很难再将自己的竞争对手视为班级大家庭的成员,或是亲密的伙伴。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背道而驰的,同学间纯真的友情也许就湮没于这惨烈的竞争环境中。
二、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语文教育除了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如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之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爱因斯坦在谈到教育时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思想感情,他必须获得在美和道德上善恶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更像是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傅雷在家书中也教导傅聪:首先要成为一个人,其次是成为一个艺术家,最后才成为一个钢琴家。同样,在教师眼中,学生首先应该是个人,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应该是发展人、完善人。所以教师在学科智育的过程中,兼容思想情感的陶冶,不能单纯地偏向于学科智育,要智德兼容,做到智中寓德、相互渗透,让智、德、情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体多面。
三、教学方法的和谐统一
和谐的基本特征是兼容并包,多样统一。“多样”体现了各个要素的个性或差别;“统一”则体现了各个要素的共性或整体联系。教学实际表明,教学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的特定、教学对象的差异、教师本身的素养等,决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教学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比如,语文教材文体有别,结构各异,教法当然应当有所区别;又如,学生的心理活动、学习表现也时有新的发展变化,教法也必须适应这种多变性的特点,根据需要适当地变换教法。
实际上,一个教学活动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作用,不可能一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单就一堂语文课来说,也常常是教授法、谈话法、复习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这不仅是新课程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表现为具体的协调一致的配合统一,这样才具有实际意义。只提讲法的多样性而忽视教法的统一性、协调性,教学程序就會杂乱无章;反之,只提统一性,而忽视多样性、变化性,也会使教学活动单调、僵化,缺乏动态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因此,我们该努力追求最佳效果的多种方法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而又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和谐”一词,词典的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就语文教学这一复杂、丰富而统一的系统而言,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学生之间亲密互助,学生心智健康发展,人格健全,各种教学方法兼容并收,求同存异,均能引领语文教学走向和谐。只有让教师、学生、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各种因素有机结合,和谐共振,互补互强,才能使和谐之花盛开于语文课堂,从而让语文教学收获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