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摘 要: 文章对电路课程教材编写的理念——基于自主学习进行了研讨,目的是打破传统的学生学习完全依赖教师的“满堂灌”,教师教到哪学生学到哪,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更个性化学习识淡薄,以模仿为主,以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模式,逐步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放手激励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鼓励学生开展发现性和个性化学习,以未来创新为学习目的的素质教育模式。
关键词: 电路课程 自主学习 教材建设
教材是为学生而写的,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作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主学习从教材中获取更多的必要的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创新打下基础。正如叶圣陶所言:“教师当然需教,但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知,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大学电路课程教材《电路分析基础》是200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电路基础》教材的修订版,正是基于上述教学理念,通过这次对教材的修订更加突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写作时特别注意讲解内容时由浅入深,易于理解;详简结合,易于教学。主要是尽量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力争使理解力比较薄弱、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本教材时也能做到基本无障碍学习,无师自通。建议使用本教材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部分内容,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即便教师课堂讲得再多,也只是知识的冰山一角,无法满足未来创新的要求。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学习主体观念,并依靠自主学习获取绝大部分知识,才能开展深入的发现性和个性化学习,才能为其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特别是二、三类院校学生由于入学成绩较低,理解力和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自主学习意识过低,仍旧处于应试教育下的思维模式,即从主观上就想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对教师指定的教材的模仿式学习,不敢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更多和更深入的知识,更谈不上树立创新意识。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人才质量的提高。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影响了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例如,基于自主学习的发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实际应用或工程应用范例的学习和仿真应用的学习等不易展开,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由良好的初衷变成了放羊式的教学,不得不放弃又回到了原点。迫切需要在教材编写上就注重引导学生首先树立起较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指导、组织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自主学习,不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独立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学生通过主动自觉的自主学习,获取绝大部分知识,部分学生还能够在发现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方面有所收获,从而大幅度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
基于自主学习的教材编写的教学理念的实施要和课程的考核改革相结合。传统的考核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知识,也不利于开展更高水平的发现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实际应用和仿真应用等学习。对学生的考核应以综合评价取代单一试卷,这样才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树立创新意识。综合评价的考核模式为:试卷成绩+自主学习成绩。自主学习成绩不以试卷的形式考评,而由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总结报告,发现性学习或个性化学习论文,实际应用实例学习报告,仿真应用实验报告等组成。试卷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左右,基于自主学习的平时成绩应占60%左右。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靠模仿无创新的学习习惯,养成以模仿为开始、以创新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学习习惯。
由于一些传统的经典教材是大学电路课程通用的教材,讲解比较抽象、难度比较大,适用于研究型一类院校的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但是与二、三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太相符,不利于这类学生自主学习,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教材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在修订时进行了彻底改进,继承了这些优秀教材传统的好的地方,同时针对理解能力差和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的特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更利于学生理解,而且独具特色,例如率先加入了实际应用或工程应用的实例、仿真应用的实例、把理论知识与实验融合在一起,等等。本教材的修订充分考虑了二、三类院校学生的认知能力,编写修订时本着易于理解、易于教学的原则,对于绝大部分传统的重要内容给予了详尽细致的讲解,有些很重要的内容或者是可选内容。鉴于学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可能没有时间详细讲解,只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还有些内容现在可能已不是很重要了,只要了解即可,讲解时宜避繁就简,使学生易于掌握基本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给予整合或简化处理后精炼讲解,做到详简结合,有的放矢。这些内容包括:回路法糅合在具体例题中、二端口网络整合在拉普拉斯变化的网络函数中、图论基础知识提前至电路的一般方法中等。教材的框架结构为:正文(内容简介、具体内容、归纳总结、习题、习题答案)、实际应用举例(针对主要章节)、仿真应用举例(针对主要章节)、各章实验(针对主要章节)。
本次教材修订工作充分参考了2011年高教社出版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写的《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中电路类课程分为“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前者针对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后者针对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类专业。“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比“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内容略多,个别内容要求较高,但大部分内容和要求一致。本次修订对两个版本交叉内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详细讲解,个别要求不一致的内容,根据具体实际的教学情况有些以要求高的为准,有些按照要求简单一些的编写更适合。但考虑到大部分院校目前电路课程学时较少,对少数非基础内容基本上无暇顾及,因此本次修订对于“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属于近代电路的“矩阵方程的列写”和“分布参数电路”这两部分内容前者简化处理,后者没有收录。这两部分内容属于电子电气信息专业,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当中没有要求。对矩阵理论当中的基础内容,例如,图论的基础知识予以保留,这部分内容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可选内容。本次修订还把运算放大器部分由附录改为专门的一章,放到最后,作为全书的总结,涵盖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动态电路和运算电路的分析。二端口和图论的基本概念提前至直流电路部分讲解,以利于教学。本书还特别注重电路分析和后续课程模拟电路的衔接,对于模拟电路后续课程用到的电路分析课程中的知识,本教材予以说明和专门讲解,或者把模拟电路与电路分析相关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讲解,有利于电路分析知识点的理解和其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
本次修订教材获得北京联合大学本科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资助,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给予的极大信任和支持,对此笔者唯有竭尽所能做好教材的修订工作,力争使教材成为有特色的和有针对性的实用教材。要想学生学得好,就必须有一本针对学生写的教材,基于自主学习的教材编写理念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教材编写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