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云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新理念旨在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动性,是民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它体现了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双向互动关系,是师生在平等氛围下的心灵相约、精神的交融,教学相长。
新课程理论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教师如何由过去的课堂主宰者变为现在的平等交流者,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呢?我认真把握对话涉及的“学生、教师、文本”三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开展相应的对话教学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师本”对话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做课堂学习中的“首席”“促进者”,首先要走进文本,对教材、学生烂熟于心,“师本”对话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前提。我进行对话教学的第一步就是研读教材,收集与文本相关的教学资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重点、主题,根据学生认知状况找出难点,制订教案,做好课件,为师生对话做好准备。
如教学《伟大的悲剧》一课时,我从这篇节选的传记内容中感知:感受斯科特探险队的崇高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为科学事业而牺牲的精神,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应该是本课的重点。然而由于学生对南极和探索南极的意义知之甚少,对探险队员内心伟大世界了解不够,因此这一重点也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为突出与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一是通过投影南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明白探索南极的意义;二是介绍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感受人物科学探索的精神;三是选取传记中着力描写斯科特等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的段落,让学生体验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四是投影斯科特海军上校日记片断及临死前的书信,让学生直接感受他们勇于牺牲的精神;六是投影简介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升空爆炸等照片,让学生懂得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后出示鲁迅先生对悲剧的定义,弄清什么是悲剧,什么是伟大,让学生体会课题“伟大的悲剧”的真正内涵。在拓展阅读时,再介绍我国南极探险取得的成就并畅谈感受,激励学生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勇于献身科学事业。
二、“生本”对话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
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需要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因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为提高对话质量,我教给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法:一是借助工具书及课文中的注释理解生字新词;二是利用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三是赏析课文精彩之处,找出阅读难点及质疑的问题,从而为课堂有效对话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从学生上交的“‘生本对话交流单”中可以知道:许多学生通过工具书、注释学习了“迸溅、伫立”等词语;弄清了紫藤萝等相关知识;初步了解了女作家宗璞一家人“文革”中深受迫害及其弟的病况,故“焦虑和悲痛”一直缠绕在宗璞心头。然而一株盛开的紫藤萝又使她睹物释怀,并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通过赏读课文的1~6节——看花,感受到紫藤萝花不仅生机勃勃.而且具有神话般的美丽;7~9节——忆花,深刻地感到作者由受苦受难的紫藤萝在历尽劫难后的勃勃生机,而对自己经历劫难后对生命的新的认识;10~11节——悟花,领悟到文章的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从中体会到人生如花,劫难只是暂时的,终将被幸福所替代……在交流单中学生还提出了文中有关文革用语等句的含义是什么等问题,这为其后的“生生对话”、师生對话提供了话题。
三、“生生”“师生”对话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关键
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几乎贯穿于语文教学中,“生生”“师生”对话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关键。在这些对话中,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师是对话的主导,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鼓励与点拨学生积极开展“生生”对话,抓住“生生”对话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乐此不疲地与我对话,展开问题探究,从而提高了对话教学质量。
如《藤野先生》一课,在“生生”对话中,除了常态的字词、主要内容外,学生一方面由于本篇是回忆性的写人的文章,围绕“本文主要回忆了藤野先生哪几件事?反映了藤野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这两个问题展开交流。另一方面,鲁迅是大家爱戴与敬仰的作家,特别是当大家从背景资料和文中获知,千里迢迢去日本学医,最后却为唤醒民族而弃医从文,学生更加敬佩,这成为小组对话交流中的另一个重点话题:“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然而对于本文的主题,各个小组却出现了不同意见:一是赞扬藤野先生说,二是赞扬鲁迅爱国情怀说,三是赞扬藤野与鲁迅两者说。我觉得这一生成问题正是“师生对话”的好时机。
我在小结并给予表扬的基础上,将全班同学按这“三说”划分为三个小组,各自讨论归纳理由。各小组代表纷纷阐述:“赞扬藤野先生说”一组的同学认为课题就是藤野先生,文章通过具体关心鲁迅先生的四件事赞扬藤野先生为人正直、教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和求实的高贵品质……“赞扬鲁迅爱国情怀说”一组认为:鲁迅先生是抱着学医救民去日本的,后又是因为匿名信事件与电影事件等而决定弃医从文,回国拯救民族精神的。在东京他厌恶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屑与之为伍;在日暮里……在水户……都是鲁迅先生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最后“赞扬藤野与鲁迅两者说”小组代表则显得不慌不忙、技高一筹,他们说:“前两组说得都对,但说得都不够全面。”本组的观点正是他们的综合:赞扬藤野先生是本文的明线,表现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本文的暗线……没等该小组代表阐述结束,其他两小组的同学都鼓起了掌,见此我也立即拍手赞赏,并顺势让全班同学再次归纳主题思想,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个个一挥而就。
实践证明,师生共同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师生共同接受文本的感染和熏陶;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相互交流,共同探究,互为促进。双方与文本默契的程度越深,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水平就越高,越有效,撞击出的智慧和思维火花越高,阅读教学效果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