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虎》的小句文体分析

2013-04-29 16:57尹晓丹李建华
青年文学家 2013年9期
关键词:小句老虎

尹晓丹 李建华

摘 要:诗歌《老虎》是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最为被世人推崇的名篇之一。本文将结合功能文体学理论,从小句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层分析,旨在发现这首诗的文体特征如何服务于主题的表达。

关键词:老虎;文体分析;小句

作者简介:

尹晓丹,(1988-),女,汉族,沈阳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英语系学生硕士研究生,2011级,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研究。

李建華(1958-),男,汉族,湖南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英语系教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2

1、引言

《老虎》一诗是英国18世纪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的杰作之一。学界对其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评论界有种观点认为《老虎》是在歌颂法国大革命;也有学者认为它表现了主的全知全能,体现了对主的敬畏之情:“什么样不朽的手和神眼/能够构建成你那么可怕的对称”。(张炽恒, 1999) 随着文体学的发展,韩礼德开创的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分析模式,对国内的学者分析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胡壮麟、张德禄、申丹、戴凡、王欣等也用这一模式分析了具体文本,更好地挖掘了文本的潜在意义 (董韵, 2005)。本文将结合情景语境从小句的角度探讨威廉·布莱克的这首著名诗篇是怎样实现它的文体意义,从而服务中心的。

2、限定词(Finite)

本诗当中限定词有力的帮助主旨构建不同的层次,艺术和所创造的情景融为一体,字面意思和现实意义等多层次的变化,均有力的服务了本人的中心 (申丹,2002)。

(1)Tyger! Tyger! burning bright

作者使用了burning一词,从-ing上,读者不难体会到正在发生的动态过程,打造中、成长中的老虎正在和黑暗的势力做着全力斗争,老虎正在经历痛苦的蜕变,它变得越来越明亮,形象越来越光辉 (曾令富, 2010),经过困难的洗礼,朝着强大的方向发展。

(2)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Could一词瞬间实现了时态的转换,把时态从现在拉回到了过去,不禁呈现出了一幅回忆的场景,作者在追忆是什么使得老虎有了这样的状态。此外,could流露出了更加委婉的语气,暗示着当权者还处于权力的中心,革命的力量并没有成熟到理直气壮的表达自己想法的地位。

(3)Burnt the fire of thine eyes?

第二节的burnt一词,继续沿用了首节的过去式,有效地承接了回忆的画面,继续深入的描写了老虎打造的过程。老虎的成长伴随着革命火种的传播,也预示这熊熊之火正在形成燎原之势。

(4)And water'd heaven with their tears,

此处用-'d而没有用-ed来表示过去时间,从形式上看,前者所占的篇幅更小,使得行文更加的紧凑凝练,更能突出统治阶级在短时间内倒戈下台,甚至有点连哭都来不及的意味,从侧面烘托出革命的力量日趋强大。

(5)On what wings dare he aspire?

What the hand dare seize the fire?

作者接连使用了两个dare,再次把时间拉回到了现在,让读者在现实中体会老虎的勃勃雄姿所带来的威力:“他乘着怎样的翅膀搏击?用怎样的手夺来火焰?(张炽恒, 1999)”,如此独具匠心的安排,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勾勒出了一副连贯的画面。

(6)Dare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诗篇最后一句与第一节的末句完全相同,只是把could换成了dare。could与dare对称的出现在了诗歌的开始与结尾,使它读起来更加有力。意在点明创造者要坚忍、勇敢地完成创作。最后一个诗节使用dare, 意味着“Tyger!”意象在最后一个诗节演变成了诗人的现实作品“Tiger”,暗示着老虎的创作过程已经完成,从而也把诗作推向高潮 (李超冉, 2008)。

3、成分缺失(Absence of Constituents)

诗中集中地出现了几处明显的成分缺失的小句:

(1)What dread hand? & what dread feet?

此处小句的成分仅剩下主语部分,限定词、谓语、补语和状语成分统统被省略掉。作者通过如此这般的极端形式来重点突出和强调老虎的手(hand)和脚(feet)。众所周知,老虎的四肢是身体位置最低的器官,这不正象征这广大的劳动人民吗?他们也正处于社会的最下层,深受统治阶级的剥削。这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力量经受了长期的压迫,在“筋肉捏成的”“心脏开始搏动时”,把悲愤都化作了“手腕和脚胫”的猛烈力量,读者从中所受到的震撼之大不言而喻 (李凡, 2007)。

(2)What the hammer? what the chain?

What the anvil? what dread grasp?

此处的小句忽略了限定词、谓语、补语和状语成分,作者再次把主语作为了重点突出的对象,作者选取了槌(hammer)、链子(chain)、铁砧(anvil)和甘钳(grasp)极具力量的金属质地的工具来突出强调打造老虎的过程是充满力量和艰辛的过程,这样的工具也不仅让人联想起资本主义初期的工业生产场面 (曾令富, 2010),从而烘托着打造老虎即为革命形成壮大的过程。

4、状语(Adjunct)

(1)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诗歌的首段第二句,作者使用了一个地点状语,补充说明了首句burning tiger 出现的地方——漆黑阴森的森林。burning bright与下句night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暗一明突出了创造“恐怖對称”的虎,要经历艰难险阻,制造出黎明要来前的黑暗意境,为后文革命力量的勃发埋下伏笔 (何红, 2005),而这种明亮更像是被压迫人民的怒火。

(2)In what distant deeps or skies

作者把表程度的环境状语放在句首,突显天空的深邃,为后文眼睛之火所放射出的光芒埋下了伏笔,同时歌颂了革命者为了寻求革命真理所历经的千辛万苦之多强调了革命者播撒各种火种之不易。表达了对革命者的敬意和对统治者的蔑视。

(3)And water'd heaven with their tears,

此处作者采用方式状语with their tears表示伴随,随着老虎打造而成,战败贵族的惨状也跃然纸上,他们被迫“扔下长矛,用泪水把天空浇”。从侧面展现了革命力量已经成漫山遍野之势,统治阶级必然要狼狈的下台,最终以泪洗面,从而一幅老虎打造、形成、成长、成熟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结语

本文主要从小句层面对《老虎》进行文体风格分析,试图探索不同小句层面对剖析诗歌的主题。限定词、成分缺失及状语的选用,有效的突出了诗歌的意象,成分的适当缺失更是有效地加强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达到了形式与主题思想的完美统一。由此不难发现系统功能理论在文体学的运用可以是多层次的,它能更深入地分析文本的潜在意义。

参考文献:

1、布莱克.布菜克诗集【M】.张炽恒,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45.

2、董韵.诗歌《The Tyger》在情景语境中的前景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4).

3、何红. 多角度审视布莱克力作——《老虎》.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1).

4、李超冉. 诗歌《老虎》在情景语境中的语气和情态分析. 文教资料, 2008, (3).

5、李凡. 野性呼唤的历史先声——浅谈布莱克《老虎》的反传统意识.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 (8).

6、庞中兰. 对英语小句的主述位结构分析. 2007(12).

7、申丹.功能文体学再思考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8、曾令富. 布莱克诗歌《老虎》的永恒魅力与其语言的含混. 宜宾学院学报,2010,(4)

9、张敏. 《老虎》的功能文体学分析. 2010(2).

10、王争喂. 《羔羊》与《老虎》:一元到二元化的疑问. 2010.

猜你喜欢
小句老虎
两只老虎
躲描猫的大老虎
汉语句子问题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
英语致使移动小句变式的概念框架探索
老虎不在家
短语
主述位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句翻译研究
话剧《雷雨》的语气研究
老虎变成猫
白老虎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