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毅
在《创业邦》上期的专栏文章《投资决策是VC最大的挑战》中,我主要分析了VC机构在新时代早期创业投资环境中的挑战与机会,本篇我们来看看天使们的“各显神通”。中国的专业天使群体比VC出现的还晚,在当下VC的竞争格局开始慢慢落定的时候,天使群体还处于百家争鸣阶段。特别是新生代创业公司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天使(机构)的市场份额可能会更加分散,“排座次”的时候还远远没到。但是你可能已经发现,每一个成功的天使(机构)都开始各找位置、寻求差异了,各自日益鲜明的特点让创业者和天使之间“牵手”的效率大大加快。下面我们来看看典型的几类特点。
一是规则简单,反应迅速。类似YC的做法,这类机构逐渐形成口碑:“条款简单合理”,“反馈决策速度迅速”,“流程明晰可预测”,等等。他们往往会有较广的覆盖面和数量较多的投资组合,相应的,他们在投资组合中的平均持股比例不要求很高,投资后所花时间也较有限。这类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规模化、平台化,真正把天使投资做成一门持续规模的生意。缺点就是投资人的带宽稀释较大,单笔投资金额不大,对每个被投公司的投入和帮助有限。
二是专业资源吃透一行。比如在垂直交易市场领域,有天使机构深谙其道,对其中的关键要素把握很准确。那么他们在这个领域的决策就会很快,未来能提供的帮助也会更多一些。同样在游戏领域,有天使机构就吃透了运营资源、人才引进、融资、出售等常见重要环节。这类机构总体投资的数量不会很多,但对每个投资参与较多,持股比例也要更多些。从目前的一些业绩表现看,这类天使的回报率很高,竞争力也很强。
三是精品店模式。天使机构开始出现品牌背书效应,即所投公司基本保障100%“升学率”且“拿高分”。这类“超级天使”对团队和商业的要求很高,以保证“学员”都能拿到下一轮VC的投资。
此外,还有媒体+投资模式、比赛模式等。
各种不同类型做法的出现主要源于创业公司新增基数的不断增长,每个天使都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在抓好企业。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天使将有很好的机会,这些机会属于现有天使,同样也属于后来的新天使。特别是当一个天使机构形成了独特的投资哲学和风险回报平衡点后,他很难再进行风险点的调整,这样也就必然会失去投资一些新型创业模式的机会。新的黑马天使会不断涌现,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分散,直到因为一个事件使得创业公司新增速度开始放缓,比如金融危机等。到那个时候份额会开始聚拢,整合和淘汰会出现。
新的天使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呢?Paul Graham说得很好:找到那些创业者正在抱怨的点,想办法满足他们。创业者是投资人的用户,找到用户的痛点就找到了定位。拿现在火热的“互联网金融”举例,互联网确实在帮助那些没有被服务好的消费者和中小企业得到金融服务。那么现在被“under served”的创业企业就需要有更好的方式得到融资服务。Paul找到了两个痛点:过长的决策时间和过多的股份占比。还有更多的痛点等你发现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