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水涓
摘 要:本文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占据高职教师队伍半壁江山的青年教师的优势和不足,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职业理想淡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职业倦态状况、对职教理念认识存在偏差等问题,给出了解决的措施,建议从师德建设、实施岗前培训、教学和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激励机制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几个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职业规划 激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187-02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近几年也实现了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批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教师充实到了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之中。可以说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乃至高职教育的未来和希望,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生力军。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更快更好地担负起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任,是我们高职院校师资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现状
1.1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群体的特点
(1)青年教师人数多,占教师队伍比重大。生源的扩大、教育部教学评估对于师资的要求等原因使得高职院校大量地引入年轻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大多数学校年轻教师比重达到50%以上,可以说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职教师队伍的主力,对于他们的发展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2)青年教师年龄段集中,80%为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独生子女。青年教师多为22~35岁之间,年龄差距小,学习进修、职称评定乃至婚恋组建家庭几乎都在同一时间段内,学校需要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做好相应安排,未雨绸缪,以免影响日常工作。同时,青年教师中大多数是具有较好家庭条件的独生子女,成长经历顺利,较少挫折,也比较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学校应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3)青年教师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工作的初衷类似,大部分是就业压力以及考虑稳定性。近几年的就业压力很大,很多青年教师就业时没有过多的考虑职业理想和个人兴趣,而是更多地考虑了教育工作的稳定性等因素,这就使得很多青年教师对高职教育本身缺乏必要的了解,也缺乏对自己日后工作的整体规划。(4)跳槽现象时有发生,青年教师流失比较严重。教师收入不高与青年教师经济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使得一部分教师存在离职倾向。流失的教师主要是热门专业或紧俏专业的青年骨干,造成这些高职院校专业和学科带头人缺乏,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
1.2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具有创新精神,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理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青年教师有着上述优势,却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也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成长。(1)职业理想淡化,存在浓厚的功利思想。不可否认,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导致人们出现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而青年教师表现得更为突出。我国教师待遇逐年提高,但仍然不算高收入人群,青年教师面临着结婚、组建家庭、购房等现实压力,对于经济的需求更加迫切。一些青年教师不能安心从事教育事业,无心钻研业务,而对有偿的兼职活动,甚至跳槽到其他企业更感兴趣;有些青年教师则比较消沉,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全无职业热情可言。(2)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缺乏自我提高的动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要面对日常教学科研工作、学历进修、职称评聘,还要应付来自家庭生活,甚至经济上的压力,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他们中大多数人刚刚走出校门,社会经验不足,过多的投入和过高的期望往往容易导致失落,从而产生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工作热情降低;对工作感到枯燥单调,缺乏成就感;不愿意与学生交流,甚至对教研等活动都不感兴趣;有较强烈的离职意愿;身体和心理压力都很大,感觉不堪重负等等。(3)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实践创新能力较差。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80%以上都是高校毕业直接任教的,他们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理论知识也算扎实,但没有经历过相关专业实践工作的历练,普遍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导致他们教学中,也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应用,背离了高职教育注重实习实训的宗旨。这势必直接导致教师所授的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培养的学生不能达到市场要求的标准。(4)对职教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存在重研轻教的情况。青年教师普遍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过多的重视科研工作,而忽视教学水平的提高。
2 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2.1 重视师德教育
教育实践表明,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师德修养。当前高职院校部分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方面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甚至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建立调控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首先,应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师德监控,在教师考核、晋升、评优等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激励督促作用。其次,要稳步推进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工作,通过师德讲座、观摩优秀教师事迹展播等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掌握教育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
2.2 为青年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学校发展需要做好方向选择和目标定位,包括:选定自己的工作岗位;职业目标定位;确定达成目标的途径和策略等。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从他步入高职院校起一般要经历岗前培训期、适应期、提高期和成熟期。學校应根据青年教师所处不同阶段的特点,为他们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一般来说,从入职到晋升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是高职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期,学校应高度关注这一时期的教师群体,帮助他们科学设计和有效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他们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技术能力不断走向成熟,顺利步入事业的稳定期。
2.3 重视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对于青年教师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组织一个由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督导处、教学系部共同组成的“讲师团”给新教师授课,内容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高职教育的特点、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教育教学常规等。这有助于青年教师全面快速地了解学校概况,并且对自己今后要完成的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促使新教师形成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教学习惯。
2.4 教学和实践能力并重的在职培训
(1)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依托“师徒工程”,发挥传帮带作用。所谓“师徒工程”就是,系部为每一个青年教师安排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重点指导帮助,要求老教师对新教师从师德、教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指导,要求新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逐步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带好班、教好书、做好人”。
通过教学比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校或者各教学系部可以定期举办教学基本功比赛、课件制作大赛、说课比赛等活动,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进他们之间的交流。通过竞赛,在青年教师中形成比、赶、超的风气,发掘优秀人才,树立先进典型,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工作制度化、常规化,使青年教师接受环境熏陶。教研室是教师聚集、交流和活动的场所,在这里有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风格的碰撞与交流。参与教研活动,通过试讲、集体备课、集体诊断性听课有助于青年教师把握教学大纲要求,明晰授课知识的主次、区分重点,有助于找出自身在教风、台风、板书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促进其不断进步。
(2)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为青年教师搭建实践的平台。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联系企业,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青年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顶岗实践,熟悉业务流程,提升自身动手能力,同时可以参与到企业技术攻关工作中,利用自身的知识,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各类实验室、实训厂房、专业教室、校办企业等,是高职教育最具特色的地方,也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训教学的场所。从实训基地建设之初,就应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其中,出谋划策,对实训场所的设计、建设、维护、更新、改造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参与实训课程开发及实训教程的编写。
开展技能大赛,提高教师动手能力。学校可以配合教学安排有计划地组织技能大赛,青年教师可以本人参赛,也可以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参赛。通过大赛,可以同时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这类与今后生产对接性很强的实践技能大赛,对培养、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就业竞争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2.5 建立激励机制,强化管理职能
只有科学合理的监控评价机制才能对青年教师的业绩做成正确的评价,从而使激励措施真正达到调动和保持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效果。科学的评价体系要根据学校实际,通过问卷调查、内部评议、学生座谈等多种形式不断调整这种机制,并将这种机制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对于业绩优秀的青年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除了给予经济奖励外,还可以为表现出色的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培训、参与重要学术交流活动等机会,满足他们的创新需求与成就需求。
2.6 建立以人为本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不仅对学生,对青年教师也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为青年教师营造一个公开有序、公平合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学校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青年教师的求知欲、进取心、创造性和成就感,为其成长提供良好的科研、教学环境,使青年教师置身学校能感受到来自领导的重视、同事的关怀,从而产生归属感,心情愉悦、全力以赴地投身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陆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
[2]胡新岗,黄银云,尤明珍,等.高职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9(9).
[3]温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2009(6).
[4]韓颖.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J].巢湖学院学报,2010(12).
[5]周昀,秦珂,朱晓卓.试论需求视角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