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施斌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媒介多样化的时代,更显它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交往实际。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与高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个人修养密不可分,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教师与育人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综合素质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030-02
一、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促进学生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确立科学方法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端正学生专业思想,树立市场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进入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思想状况呈现出多样、复杂和快变等特性。而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是做人的工作,应鼓励和督促学生融入社会,接触社会,进而为社会作贡献。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这一核心目标而开展。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几乎是通过高校系统性学习培养确立起来的,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进而鼓励他们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知识。随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同时要结合市场经济实际,及时主动地了解社会需求状态和教育市场需求,教育学生自觉融入社会,树立市场观念,强化竞争意识。
(二)培养学生高尚人文精神和心理素质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也是个性心理发展的重要成长期。在此阶段,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成熟,品德素养、道德信念正在形成,创新建造能力不断上升,但其个性也愈加鲜明,自主意识更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正确把握大学生的这些特征, 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把握自我个性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和发展有利于成才的积极个性,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同时鼓励学生把情感需求和现实状况结合起来,加强智力开发,加强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控制和克服不良个性,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三)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教育管理人才
“人才兴国”不单单指当代学生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引导师。所以,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才,善用人才,重用人才,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当前,最为重要的是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素质上下工夫。要搭建平台,多措并举,把有敬业精神和较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以培养,同时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科学选拔,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中来,保证他们应有的待遇,维护他们的威信,提高他们的领导才能。
二、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交往实际
(一)贴近生活实际
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部分家庭条件困难,在生活上面临着一定的经济压力,同时就业难,毕业等于失业待业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学生生活,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起到榜样作用,而且也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困难,解决学生的困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择业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就业导向,形成健全的现代生活方式。
(二)贴近交往实际
人是生活在社会交往中的。大学生活、学习和环境的新特点,对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做好人际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性,而且也可以使学生澄清一些模糊思想,纠正某些错误认知,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式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贴近学生关心的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胸怀志向,思维新颖、活跃、敏锐,独立自强,接触新事物能力强;他们关心国家命运、社会发展;他们也关心自己人生发展走向和未来出路。因而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工夫,充分利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择业就业相结合,在不断的结合实践中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与高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个人修养密不可分
衡量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不仅要看学生具有多少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而且要看他们能否运用知识和能力为社会服务,而正确运用知识的首要前提是学生必须有合格的思想。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与教师的关怀非常密切。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
不同的教育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造成不同的教育结果。目前,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确还存在不适应现代大学生成长的方面,比如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或孤立的社会活动,把大学生外显的、整齐划一的行为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结果等。为此,应努力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断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容面对挑战,增强紧迫感,不断以优秀的、生动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充实教育过程,培养出高素质的“文化人”、“道德人”。要尊重大学生,重视其个性发展,尤其要注重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把合作意识、科学精神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把大学生塑造成富有爱心、具有理性、平衡发展的人。同时,提高他们的自我接受、自我评价和自我督导意识。此外,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性与大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认识的发展、道德情操的感化、道德行为的展开都由大学生自主完成,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必须把大学生的主体性摆在首要位置。但是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应树立教师和大学生合作关系的理念,使教师主体和大学生主体双向互补,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
(二)要坚持教师与育人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既是“经师”也是“人师”,即在学校里既是教书的老师也是育人的导师。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成为既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劳动技能,又有高尚品德的人才。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总体规划,制定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坚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突出重点,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力争早出成效。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按照时代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深入社会,增长才干,使大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与就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三)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既大大拓展了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学习、生活,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大学生了,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国家民族的命运。而网络的两面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与挑战。面对复杂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开辟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同时高校教师必须具有一种时代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积极去熟悉网络,研究网络,掌握网络技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让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学会辨析。
四、结束语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关民族的前途命运。高校要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 参 考 文 献 ]
[1] 李伟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审视[J].安徽大学,2007.
[2] 杨业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J].思想理论导刊,2005.
[3] 欧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朱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