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响彰显广播新闻的活力

2013-04-29 16:19陈霓
中国广播 2013年9期
关键词:背景音乐

陈霓

摘 要:本文着重从用好典型音响、让听众置身于录音现场、用心捕捉人物对话、巧用背景音乐四个方面论述了运用音响增强广播新闻的可信度、形象感和感染力,从而彰显广播的生命力。

关键词:典型音响 录音现场 人物对话 背景音乐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B

广播作为声音传播的艺术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它的快速和便捷,至今仍为信息传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广播音响的广泛运用,使广播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笔者在新闻采访中体会到,只有精确恰当地运用音响,才能使新闻更真实、报道更感人、人物更鲜活,广播新闻才更有生命力。

一、用好典型音响,增强广播新闻的感染力

典型音响是指新闻事件对突出、强化、升华主题有重要作用的录音素材,是直接体现主题、代表事物个性的音响。一段精彩的典型音响,不仅可以增强报道的现场感、立体感和真实感,还可以缩短听众与新闻事件的距离,增加新闻报道的形象感和感染力。选择、运用好典型音响, 会使报道更引人入胜、更打动听众。

广西电台的《广西灵川消防大队教导员黄钦华勇救落水者牺牲》是一篇仅有250字的短消息,报道的是灵川县消防大队教导员黄钦华为营救落水群众献出年仅36岁宝贵生命的事迹。在采访中记者意识到,要想形象生动地展现英雄救人的场景,就必须用音响还原真实的现场。于是,记者在现场录制了一个多小时的录音,回来后精心选择,精选出黄钦华在现场亲自指挥营救时的一段典型音响。

10点10分,灵川县消防大队官兵前往救援,教导员黄钦华在现场指挥营救(出录音):“我们就到达那个桥那里,离他大概有20米就丢绳子给他,我们再顺着绳子扔救生衣和救生圈给他。”

同时,考虑再三,笔者还选择了一段黄钦华救人牺牲后,全体官兵仍想方设法对其进行抢救的一段现场音响。

8分钟后,消防队员找到了已失去知觉的黄钦华(出录音):“倒立,倒立,放在膝盖上,把鼻子嘴巴抠一下,看有没有沙子,120来了没有,人工呼吸,压胸压心脏,快点快点医生快点,指导员,指导员!指导员!

为了能尽快发出这条新闻,记者以短消息的形式,只用少许文字将两段极其珍贵的录音贯穿在一起播发了出去。听众在短短一分半钟的新闻中经历了英雄的生死,一位听众在给广西电台的来信中写到:“那一声声指导员、指导员的呼唤,似乎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我落泪了,那是对我们逝去英雄的呼唤,也是对中华民族舍己为人、舍身取义的英雄精神的呼唤啊!”

报道播出后,英雄黄钦华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2006年,黄钦华被评为“中国骄傲”,成为全国学习的楷模之一。这篇短新闻获得了2006年度广西新闻奖一等奖,而支撑起整篇报道“骨架”的,正是那两段珍贵的典型音响。

二、让普通群众置身于录音现场,增强广播新闻的可信度

现代广播的主要特点是用音响说话,注重互动性与参与性。这种互动性,不仅是指新闻要能引起听众思想上的共鸣,增强兴奋点,而且要让听众置身于录音现场,参与新闻事件,有语言的交流、情感的互动,在录音报道中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2008年初,广西遭遇了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桂北许多地区受灾严重,通信、通电中断,小小的收音机成为很多受灾地区知晓外界信息的唯一工具。当时,广西电台迅速组织购买了一千多台收音机,作为第一批救灾物资,首先送到了受灾严重的灌阳、兴安等地。录音报道《一份特殊的礼物》就是对送收音机全程的一个真实记录,在这篇报道中,记者仍然选择用音响“说话”,以普通群众为主角的现场音响成为整篇报道的血肉和灵魂。

新闻一开篇,即是以一段广播调频的音响压混。

2月3号早上,被冰雪围困10多天的灌阳县文市镇村民王永喜收到了广西电台送来的第一台收音机,通过广播听到了外界的消息,心情无比激动(出录音):“没有这个收音机,我们不知道这个天气怎么样,以后怎么样也不知道,现在有了这个收音机可以知道天气的基本情况,很实用。”

接着,记者选取了几段送收音机的电台人员和村民在现场互动的生动录音来表现灾区群众收到收音机时的喜悦心情。

兴安县溶江镇车田村村民远远望见广西电台的工作人员到来,无不欣喜万分,奔走相告,当听说是给大家送收音机的,更加欢欣鼓舞。眼前的情景让广西电台的所有工作人员也深受感动(出电台工作人员录音):“我们今天来带来一个特殊的礼物,一个特殊的救灾礼物,就是收音机。因为现在没有电,电视收看困难,报纸下来也困难,听听收音机,听听自治区党委的声音,过年也听一些文艺节目。我给你们调试一下。”

(出村民录音):“好久没有听到声音了,自从这个大雪,谢谢谢谢,全村的老百姓感谢啊!”

(出电台工作人员录音):“我们都带来,带够给大家,还有其他的群众,来……”

收到收音机的村民都说这份春节前的特殊礼物温暖了他们的心(出录音):“这是国家对我们的关心,虽然我们在这个灾难当中,但也可以听得到新闻了,上级对我们很关心,我们也很心暖了。”

《一份特殊的礼物》播出后,也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2008年度广西广播优秀作品奖长消息三等奖的评语为:“整篇报道群众参与互动性强,现场音响真实感人,生动鲜明,令人难忘。”

三、用心捕捉人物对话,展现人物鲜活形象

采访报道各类人物,是媒体记者最多的活动。过去广播记者多沿用平面媒体的做法,以文字描叙为主,加上播音语调四平八稳,报道效果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近年来数字录音技术的普遍使用,使广播记者能够真实纪录被采访人的声音以及当时的对话实况,这种实况音响是事实本身的一部分,是直接的、高质量的信息。通过播出被采访人物的声音实况,不仅带给听众强烈的真实感,而且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语言,还能在听众脑海中展现出人物的具体形象,判断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起到文字报道起不了的作用。《果树学博士邓秀新雪中送技术》正是这样一篇录音特写。

2008年2月15日,记者在遭受严重冰冻雪灾后的资源县中峰乡老王家村采访时,刚好遇到时任农业部部长孙政才率农业专家组来此察看灾情。在农民的果园里,专家组成员、我国培养的第一个果树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在现场和果农面对面进行交流,就灾后果树护理等问题对果农进行耐心辅导和详细讲解。记者全程录了音,反复选听后,截取了邓博士与果农有针对性的三段录音对话,剪接进人物特写《邓秀新博士雪中送技术》。

果农们普遍担心果树受灾后会绝收(出录音):“在去年的时候我们产了将近十多万斤,今年可能是没有果子了。”

针对果农们的担心,邓秀新博士很有把握地告诉大家(出录音):“今年这个冻害确实是历史性冻害。今年会减产,但不至于会绝收,有百分之二十的叶片会落掉,但是管理得好呢,估计产量不会损失到百分之三十。所以大家抓紧这段时间,尽快把肥下下去,提高土温。”

听了邓秀新博士的话,果农们增强了信心(出录音):“专家这样说了,我们要下决心,马上追肥下去。”

过去,果树受冻后,果农们立即进行剪枝。针对这一做法,邓秀新博士提出了建议(出录音):“明显枝条死掉了可以剪掉,因为现在大部分枝条没有受冻,是叶片受冻,叶片受冻有个上下平衡的问题,像你这个园子,等它稳定了以后再进行修剪。”

有的果农提出果树落叶很多,该怎么办?邓秀新博士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指导(出录音):“刚才我打电话问了上面的(湖南)新宁,现在已经落叶了。(村民:我们这也落叶了)那你们一定勤快一点,把落的叶子收起来,深埋掉。这里过去有溃疡病,防止溃疡病,最好把落叶都烧了它,这样对你们树的防护更好一些。”

听了邓秀新博士的讲解,果农们对恢复生产,灾后重建更有信心了(出录音):“恢复生产,把这个果树种好,我们要更加努力。”

收音机前的听众通过邓秀新博士朴实无华的言辞,通俗易懂的农村实用科技的讲解,会在脑海中浮现一个平实的、极具亲和力的学者形象。这就是音响的魅力,它能使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引发他们的形象思维,达到立体化的传播效果。这篇录音特写因此获得2008年度广西科技好新闻奖。

四、巧用背景音乐营造气氛

音乐,包括乐曲和歌曲,都是一种特殊的音响,能抒发复杂而丰富的感情,表现时代的变迁,若将音乐这一元素运用到新闻节目中,能极大地增强节目的可听性,起到升华主题、营造气氛、丰富人物形象、刺激听觉的作用。

《为了山区母婴的微笑》是一篇关于广西龙胜县实施“母婴安全工程”的录音报道,反映了当地政府实施补贴,鼓励偏远山区的孕产妇住院分娩,为她们开设“绿色通道”,有效解决了孕产妇分娩难、新生儿死亡率高的问题。龙胜位于桂北山区,境内居住着16.7万苗、瑶、侗、壮、汉各族儿女。长期以来,由于居住分散,山高路陡,交通不便,生育条件差,怀孕分娩常常成为当地妇女的生死关。在这篇报道的首尾,记者别出心裁地穿插了两段原汁原味的当地山歌。篇首的山歌:“屋边梯田十八弯,这头倒水那头干。有命生仔吃鸡蛋,无命生仔见阎王。”幽怨的歌声唱出了高山少数民族妇女的困境。篇尾的山歌:“上山砍柴要用刀,下河抓鱼用网捞。若是生仔去医院,母子平安第一条。”欢快的歌声唱出了“母婴安全工程”的实施深受当地妇女的欢迎,到医院生孩子已经成为她们的共识。在2003年采制完成这篇报道时,不少人对于在新闻中穿插音乐的做法还颇具争议。但记者坚持以极具广西本土风味的山歌来表达当地孕产妇在“母婴安全工程”实施前后,从哀怨愁苦到欢畅喜悦的情绪变化,从而引领听众的情绪也随着新闻的推进而变化。新闻播出后,不禁让许多听众感觉到耳目一新,这篇报道也获得了第九届中国人口新闻奖二等奖。

《桂林市着力振兴地方戏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篇新闻长消息。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地方剧种,有悠久的历史和不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剧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桂林文化界掀起了一股振兴桂剧的热潮。在采制这篇新闻过程中,记者紧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把采访中录制的许多桂剧名家的精彩唱段全部作为背景音乐贯穿于整篇新闻的始终,让听众在收听新闻的同时,欣赏到一出久违的精彩桂剧盛宴,以此唤起听众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这篇报道播出后广受好评。试想如果没有选用那些精彩的桂剧唱段作为背景音乐,而是仅用一些干枯的文字宣扬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恐怕传播效果是难以唤起听众共鸣的。

如果说声音是广播的生命,那么,精选的音响则是广播的灵魂。探求声音之美、诠释声音之美,通过声音的魅力来展现节目的力量,创作出更多富有声音魅力的广播精品,应成为广播人终生的职业追求。

(作者单位:广西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

猜你喜欢
背景音乐
城市轨道交通背景音乐的选择和管理策略
电视新闻配背景音乐的功能研究
背景音乐在医院环境中的运用
旅游环境中的背景音乐研究
背景音乐
电台节目中背景音乐运用的意义
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具体作用
背景音乐
浅议广播节目中背景音乐的使用
电台节目中背景音乐运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