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今年四月的芦山地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电台不断积累突发应急事件的报道经验,并做出了许多尝试,尤其是芦山应急电台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在突发灾难事件中,采用特定频率,对灾区民众定点、定向播出。在一个多月的播出运行中,基本实现了为灾区群众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和为当地政府提供信息发布支持的目标,完成了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
芦山应急电台是具有突破性和挑战性的尝试,对于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书写了人民广播事业崭新的篇章。中央领导同志对于芦山应急电台给予了高度评价,广大受众尤其是芦山的老百姓给予了充分认可,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
此次芦山应急电台开播试验表明,应急广播已不单单是关乎广播新闻业务,更是涵盖了风险传播学、应急管理学、社会心理学、法学的范畴,我们将更进一步总结得失、探索规律,进一步模式化、机制化,让应急广播的运作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效。
芦山应急电台的实践说明,已有百年历史的广播,在新媒体不断冲击下依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是广播人要有想法、有作为。所谓想法就是创新意识,要把握规律,有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所谓作为就是在困难面前要敢于担当,要有做事的科学路径和方法。
芦山应急电台实践的成功,增强了我们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信心。只要我们不懈地探索,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之下,一定能够建成、建好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服务社会、造福百姓。
建设中国的应急广播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中国广播界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国广播界自我调整改造升级、更好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相信,在以后的任何一次突发事件中,应急广播都不会缺位,一定会让党和政府的声音、让社会各界爱心汇聚的声音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最需要它的地方。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
在“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芦山应急电台的试验意义”研讨会上的讲话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