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习作应从生活入手

2013-04-29 00:44陆菊敏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者习作作文

陆菊敏

小学生怕写作文已成顽疾,动笔前不知写什么,动笔时不知怎么写。怎样让小学生在初学作文过程中轻松愉快一些,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观察生活。采撷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为写作文提供广袤无垠的天地。鹰击长空是因为蓝天辽阔,鱼翔浅底是因为湖水清澈。让孩子成为作文天地中练飞的雏鹰、活泼的游鱼,教师必须善于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1.捕捉自然的美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春夏秋冬,日月星辰,湖光山色,花鸟虫鱼,凡此总总,都是学生习作的素材。春天,万物复苏,绿意融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柳芽的生机、春雨的缠绵;夏天,骄阳似火,麦黄豆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雅洁、繁星的多情;秋天,金风送爽,稻谷飘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向郊外,体察桂花的浪漫、农家的欢乐;冬天,北风呼啸,飞雪漫天,雪花是天地的精灵,也是孩子的最爱。

2.记录身边的故事。在快乐的校园生活中,偶见这样的场景:一只小鸟闯进了课堂,大家被这不速之客吸引了,它从哪里来,住在哪里?为什么要闯进教室?它叽叽喳喳在说些什么?于是,“小鸟的故事”便在孩子的心头酝酿,及时写下来,准会趣味无穷。邻班学生袁锦承患重病住院,全校师生募捐十多万元,送去医院,救助袁锦承。在重症病房里昏睡了五十多天的袁锦承,终于战胜病魔,痊愈出院,这是学校与社会博大的爱创造的生命奇迹。这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我提醒大家关注。同学们以“回来吧,袁锦承”为题,叙写出希望同学早日康复、回校读书的祈盼,表达出鼓励同学战胜病魔的真情实感。

3.着眼自己的生活。孩子时时处处都处于新鲜动感的生活中,自身生活就是取之不尽的习作矿源。包括自己的喜怒哀乐、举止言谈,都是习作素材。班上一名调皮的学生,在走廊里撒欢奔跑,一不小心鞋子飞了出去,掉落到楼下去了。全班齐出动为其找鞋,寻遍每一个角落,最终在一棵大树的树冠里找到了那只躺着的鞋子。我引导孩子们把这段趣事记下来,于是一篇篇充满童趣的作文写成了。

二、结合教学,指导写法

一位伟人曾说:“要渡河,必须解决船和桥的问题。”作文有了素材不等于有了作文,还必须掌握方法与技巧。教材里的课文,是经过反复推敲、精心打磨入选的,大多是思想与文字兼优的文章。其写作技艺更是炉火纯青,如果教者在启蒙习作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定会收益良多。

1.利用片段训练,指导仿写。小学中年段作文启蒙应从片段训练人手。如三年级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第4自然段文字,是以“原野热闹非凡”总起句开头的。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仿写片段。“今天早晨真冷”“大课间活动好热闹”“这场雨好大”等等,这类命题结合天气特征,容易产生共鸣。

2.结合习作插图,启发想象。三年级上册习作,7次练习次次有插图,可见,插图对于习作启蒙的重要性。编者意图明显: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画,启发学生产生合理想象,从图画中想象出各种合乎情理的联系,想象出多则曲折生动的故事,进而把故事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由图到文,这是切合儿童思维特点的训练方法,因此教者要充分利用好插图,启发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針对不同体裁,启引写法。

(1)写物要写出特点。四年级上册有篇课文《猫》,这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范文,可以从中借鉴这两点:猫的特点鲜明——古怪而又活泼可爱,特点既矛盾又一致。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决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同时要告知学生特点有共性与个性之分。“猫捉老鼠”是共性,老舍笔下的猫在共性中体现出个性。笔者进行了这样的习作训练:示范说一种动物的性格特征,举一个具体例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其性格特征有什么与众不同,作文后交流,个人再修改。

(2)写人要写出个性。五年级下册有一组写人的文章:《海伦·凯勒》中海伦,文中主要通过写她学盲文、学说话两件事,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坚强个性与奋斗精神;《二泉映月》记名曲创作的过程,表现了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郑和远航》重点介绍了郑和第1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7次远航的重大意义,体现郑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结合本单元一组课文,在习作方法上可以总结出这样几点:写人的记叙文要围绕人物的个性特点组织材料;以事写人,在记叙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中,逐步彰显出人物的个性;人物的精神品质通过典型事例来体现,详写与略写相结合,凸显人物的精神品质。

(3)写事要写出真情实感。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也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好范文。“星光暗淡,万籁俱寂,蓄谋已久……”,理解侵略者早有预谋;“全副武装,恼羞成怒,首先开火……”,感悟日军蛮横无理;“严词拒绝,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体会我军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扣住这类重点词句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形象生动的词语蕴涵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作文中炼字炼句,会使作文生动感人。

三、教者“下水”,讲评激励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习作过程中,教师主动“下水”,及时“下水”,把“下水”教学与讲评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1.作前“下水”。习作前教者“下水”,试试深浅,可以为指导取得切实可用的材料。如教学习作《我的自画像》,从以往经验发现:男生写自己大头大脑,胆小挑食;女生写自己小嘴大眼,爱吃零食;男女生都写讨厌作业,讨厌长辈们的唠叨。为了克服这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我曾写过这样一篇下水文,题为《陈蕾说明书》,内容:“品名:陈蕾;生产日期:2003年6月1日;生产时问:8年;脾气较怪;爱好较广;功能较全。”指导课上,下水文给大家感觉耳目一新,原来自画像还可以这样“画”,作文还可以这样写。这次练习出现了多篇具有个性特点的习作。

2.作后“下水”。习作后教者仍可以“下水”。如学生习作《我的爸爸》,甲同学文中写的是爸爸嗜酒如命、酒后失态的一件事。但由于语言干巴,所写人物形象模糊。针对甲同学的作文,我“下水”写下一段:“晚上,我和妈妈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突然被一阵擂得山响的敲门声惊醒。是爸爸回来了,我连忙起身开门。门刚一打开,一股浓烈的酒气冲得我连退了几步。细一看,爸爸满脸通红,歪斜着脑袋,眯着眼睛大吼:‘同志们,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天啊!这哪里是董事长身份的爸爸,分明是一个酒鬼!他一边像模特走秀般往里扭,一边伸手脱鞋,连同臭袜子,一甩手,抛向空中,不偏不倚,摔进了妈妈的怀里……”作文讲评课上,我把原文与下水文让甲同学对照着读,比较异同。下水文使学生明白:借助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可以把一件事写细致,写具体,写生动。从指导角度看,教者在习作后提供的下水文并非马后炮,相反效果明显,尤其是对相互评价、个体修改更具价值。教师下水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身习作的“江河湖海”,学会“游泳”。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教材是习作的蓝本,激励评价是习作必不可少的动力。启蒙习作,应从生活入手。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教者习作作文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习作展示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