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音节复合形容词正反问句“删略”问题分析

2013-04-29 05:08:02汪欣欣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9期

汪欣欣

摘 要:本文以CCL大型语料库为基础分析双音节复合形容词进入正反问句后的“删略”现象,揭示内在的删略倾向和机制,这一分析也可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正反问句 双音节复合形容词 删略动因

正反问句是汉语中颇具特色的一种疑问形式,它变化灵活,有多种形式。邵敬敏(1996)给出如下定义:正反句,又叫反复句,指用疑问结构“X不X”来进行询问的一种疑问句类型。正反问要求被询问者从肯定项与否定项间进行选择,但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语相连接,因此也可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句。

一、“A不AB”的规范性之争

学界对正反问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类别归属研究、疑问程度研究、方言对比研究以及类型学研究等。而也有不少学者将研究视角投向其“规范性”上。邵敬敏(1996)认为“A不AB”是一种南方方言或因经济活力而占据优势的吴方言、粤方言等向普通话的渗透,是否合乎规范,还尚待时间考验。罗华炎(2000)认为只有“AB不AB”格式是规范的。甚至还有个别学者认为“A不AB”只是一种不合理、不合法、不合用的格式。但是,目前更多的学者认为是否规范应建立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上。

基于上述讨论,本文借助北京大学CCL大型现代汉语语料库,考察双音节复合形容词正反问句的删略机制,并进一步思考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正反问句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二、双音节复合形容词正反问句删略现象分析

汉语形容词的功能和动词的功能一般基本保持一致。陈光磊(1994)认为不能把形容词和动词分成一动一静的对立类别,而应该看作是大同小异的两类。因此我们假设能进入正反问句的双音节复合形容词可能与能进入正反问句的双音节动词有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以下是对双音节复合形容词进入正反问句中的考察。

我们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992)中对双音词复合形容词进行筛选,共得出双音节复合形容词504个,其中甲级词占37个、乙级词占136个、丙级词占117个、丁级词占214个。通过在CCL语料库中的检索和初步分析,我们首先发现能进入正反问句中的双音节复合形容词多是同个人心理、身体体验、评价语义相关的词,如“紧张、干净、便宜、合适”等。我们进一步去考察《大纲》甲、乙、丙、丁级可以进入该结构中的词,甲级词进入正反问句的比例要远高于丁级词,这是因为甲级词多同人们日常生活、体验、评价等功能相关的词,而正反问句的作用就是征询别人的意见或评价,所以这种分布也正与正反问句的作用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能够进入到正反问句中双音节复合形容词多分布在甲级、乙级等初级词中,所以我们认为对正反问句以及删略形式的教学要集中在初级教学中进行。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双音节复合形容词可进入“A不AB”形式的正反问句?我们首先观察语料中有哪些甲级双音节复合形容词可进入“A不AB”,有以下词:便宜、方便、负责、干净、高兴、好吃、好看、合适、满意、漂亮、清楚、热情、容易、舒服、危险、辛苦、愉快、着急、重要。

部分用例如下:

①老李,最近手头方不方便,能不能周转个10万元?

②洪凌波噗哧一笑,道:“你瞧罢!喂,你说我好不好看?”从怀里摸出一只象牙小梳,慢慢梳著头发。

③黄兴安把信交给焦守志道:“守志,你看看写这封信合不合适?

我们同样将乙级的双音节复合形容词放到语料库中检索,可进入“A不AB”的有:安全、悲痛、聪明、好听、好玩、合理、后悔、可爱、可靠、可怕、快乐、礼貌、明确、耐心、难看、能干、热烈、完整、稳定、新鲜、严格、严重、值得、准确、自由。

笔者通过对以上进入“A不AB”格式的甲乙级双音形容词的分析发现,一些具有使动用法的形容词可以进入“A不AB”格式,如“便宜、方便、明确、稳定”,另外,很多状态形容词也可进入,如“干净、高兴、好看、难看、热烈、耐心”等。

在对《大纲》中甲乙丙丁级词汇进行检索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所有的“可~(可怜、可爱、可怕等)”双音节复合形容词都可进入“A不AB”,不管这个词是在《大纲》中的哪个级别。至于原因,我们可以追溯到“可~”的成词过程,董秀芳(2001)认为“可~”是由助动词“可”与其后动词性成分组成的句法结构词汇所形成的形容词,其中助动词“可”的语义是“可以、值得”,词汇化后形成的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数量很多,且很常见,如:可笑、可怕、可贵等,其成词化过程决定了“可~”是一类动词性非常强的形容词。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这样的规律,倾向于具有“动词性”的双音节复合形容词更容易进入“A不AB”形式的正反问句。

但是就语料整体看来,我们发现,双音节复合形容词更为常见的格式是“AB不AB”,而非“A不AB”格式,能够进入“A不AB”格式中的词只在总体词汇中占很小一部分,而且是动词性极高的一些词。

三、余论

对于面向留学生的正反问句教学,我们不妨更进一步说明到底有哪些词可以进入正反问句中,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出句式和例句,“A不AB”也可作为一个语块来进行教学。作为语言研究者或对外汉语教师,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意识:社会的发展会给语言的变异带来一定的影响,正反问句的历时变化恰好体现了这种影响。本文根据语料分析所发现的“AB不AB”和“A不AB”格式的使用倾向只是双音节复合形容词正反问句历时发展的一瞬,这种分布倾向不是静态的,在未来还会有进一步的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1]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过程.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

[2]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罗华炎.何者规范?AB不AB抑或A不AB?.语言文字应用.2000(3).

[4]陈光磊.汉语词法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