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晶晶
摘 要 民族院校是我过高等院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上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学语文 民族院校 教材分析 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民族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中西部及东北部民族地区,很多学生接受的是双语教育,但汉语文水平,尤其是应用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大学语文课程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提高民族院校学生汉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以及审美情趣的作用,要发挥好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不容忽视,鉴于目前国内高等院校自主编写教材方面存在的诸多不便,本文主要讨论几所民族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择问题。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院校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素质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特点,旨在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外文学发展的情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写作应用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而民族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还必须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重任,这对民族院校大学语文的教材选择、课堂授课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我國,25所民族院校中包括了六所中央部属民族院校和16所地方民族院校,本文选取了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三所中央部属的民族院校,以及西藏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大学两所地方民族院校为样本,对五所学校的大学语文教材进行了比较研究。
首先,说明一下五所民族院校目前使用的五种大学语文教材。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全国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民族高等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央民族大学并没有针对所有本科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而是只在预科班和一部分文科类专业学生中开设了这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由李山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属于在文体结构模式下具体篇目采用文史结构编排,选文上篇目较其他版本教材相对齐全,每单元后配有与单元内容有关的“小知识”,并且中外篇目都有涉及。
西北民族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藏、蒙语言文学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在大一新生中普遍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使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徐中玉、齐华森主编的第九版《大学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属于人文精神结构模式,选文上看起来同别的徐中玉版本结构不同,但仔细比较发现,无论是选文还是每单元的“学文例话”还是相通的,而西北民族大学的教师在授课上采用的是经典篇目,比如《秋水》、《我有一个梦想》、《湘夫人》、《我与地坛》等,重点讲解的方法,应该说做到了有的放矢。
西南民族大学使用的是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由贾剑秋主编的《大学语文》,因为教材的编者大多来是从事民族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的一线教师,相对来说,这个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是比较切合民族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材的结构模式属于文史结构模式,选文上还是侧重选择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是有选择地进行讲解,效果不错。
青海民族大学使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朱恒夫、李赋主编的《新编大学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属于文史结构和文体结构兼备的模式,选文上比较突出的是加入了《神话与传说》部分,比如《盘古开天辟地》、《皇帝与蚩尤大战》、《董永》等篇目在其他大学语文教材中很少见到,每课后都配有相应的“参考资料”和“思考题”,尤其是第十九课加入了“少数民族文学”部分,很好地考虑了民族院校的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西藏民族学院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一所民办院校,也是西藏创办最早的高等学校,目前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精编本第九版,教材的结构类型,除去第一部分外属于文体结构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是采用重点篇目重点讲解的方法,同时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参考书籍。
民族院校是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是民族院校的重要使命,而民族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就目前情况来看,民族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在教材选择上还是有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必要的。比如,西南民族大学采用的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内容编排上以史为经、以文为纬,以文学作品为主干,以文学史知识、鉴赏知识、语法知识和写作知识为补充,一如作者所说,通过对这样教材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认识文学的内脏规律和特点,进而提高各方面能力,这样的方法值得其他学校和编者借鉴。同时,考虑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趣味的差异,尤其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神话传说、作家作品以及反映自身民族生活特点的作品有着很深的兴趣和感情,考虑这些因素,大学语文教材和课堂是不是应该腾出一些空间来给少数民族文学和作家呢?
另外,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选文的重复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大学语文毕竟不同于中学语文,要体现和让学生深刻体会两者的不同,选文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试想,如果大学语文编排的还是那些早就烂熟于心的“经典”文章,而大学教师的讲授相对中学教师也没有太多不同,依然是文意疏导、思想解析等,对学生又有多大的意义?
由此,笔者建议,民族院校在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择上应该更多关注民族院校学生的实际,在有条件编写教材的情况下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比如是不是可以在学生学了那么多年古代文学之后给他们编排一些新的古代文学篇目,让学生试着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自己解读文章;或者选取一些当下的经典篇目,比如莫言的文章节选,比如各少数民族作家的好的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以及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现状;或者在选文的“思考与联系”或者“小知识”部分加进对民族文学的对比思考等等,丰富和拓宽选文的范围,也相应拓宽学生的视野。
本文对目前五所民族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作了简单的比较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民族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择,以及编写提供借鉴和参考,共同推进大学语文教材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期待更多好的、适合民族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 李山.大学语文.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
[2] 徐中玉,齐华森.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贾剑秋.大学语文.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4] 朱恒夫,李赋.新编大学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徐中玉.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精编本第九版,2007.
[6] 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7] 浙江大学.大学语文研究集刊.浙江大学出版社,1986.8.
[8] 王帅,雷实.语文教材评价初探.基础教育课程,2005.11(11).
[9] 王步高.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开放性与多元化思维.江苏高教,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