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2013-04-29 00:44赵希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赵希财

摘 要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不仅仅要重视知识的掌握,同时更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就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阅读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教师的阅读教学就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去阅读,结合他们的生活实践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内容,让他们在阅读中去感受、鉴赏和拓展。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享受韵味 感悟情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057-02

阅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在不断地反复的阅读中,才能够深入了解领悟作品语言文字所展示的思想内涵和道德底蕴,才能够进一步的去欣赏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进一步达到提高文学素养之目的。然而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片面地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作用,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应该主动的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从而达到享受文学审美乐趣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就要迅速的改变阅读指导策略,还学生以阅读权,让他们在享受中阅读,在感悟中阅读,在鉴赏中阅读。

一、在阅读中享受诗意的韵味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阅读中让学生获得精神享受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和至上追求。对于初中语文教材篇目而言,所选入的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这些文化瑰宝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扩大视野,提高人生境界,增加文化精神底蕴,引领学生去与文章直接对话,进行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树流淌的花瀑,那些充满生机的活泼可爱的花朵你争我抢,互不相让,无不显示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而由作者沉痛的回忆和经历中,我们又感悟到,人生长河是无止境的,其中有风平浪静,也有狂澜万丈,有和风细雨,也有暴雨如骤,我们应该迈过生命的每一个沟沟坎坎,而不应该被困难和挫折吓到,以至于无法自拔,早早地停止了生命的延续。读《华南虎》,我们看到了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老虎,受尽了折磨,爪子流血了,成为了无知的人们欣赏的玩物,但是它身上反射出了永不屈服坚决反抗斗争的气魄。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壮阔的北国雪景图,冰封千里,雪飘万里,一片白茫茫,山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人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无不让人获得心灵的美感和快意。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们看到了日衔西山,晚霞消散,孤寂的村庄、淡淡的炊烟,那时不时地发出令人心酸啼叫的乌鸦,秋日的凄苦与荒凉跃然纸上。阅读,就是这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精神的享受,从而更深刻地享受文字诗意的美丽。

二、在阅读中感悟心灵的情趣

在新课改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参与到语文学习和阅读中来,引导学生去感悟作品的情趣,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心的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和融合,在忘我中享受心灵共振的快乐。

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冰心的《纸船》,泰戈尔的《金色花》等抒情性文章,语言文字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又深厚,那淳朴无言的父子之爱,祸不单行中仍然不忘关爱儿子的父亲形象,那肥胖的蹒跚着翻越看台去为儿子买几个并不十分需要的橘子的背影;那远离家乡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痛苦,漂泊海洋无以为报,只能以纸船寄托那份浓浓的乡情,虽不知能否收到却依然执着的那份诚意;那充满着俏皮却又无限甜蜜的回报之爱,情愿隐起身子为母亲遮挡阳光。一幕幕人间至情在我们的阅读感悟中悄然而至,我们的内心被冲击着,深深地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蕴藏已久的那份原始的情愫。当我们读到备受折磨的凡卡,在无奈之中发自内心的悲怆的呼喊和期盼,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之夜饥寒交迫中悲惨的死去,我们的内心被刺痛了,我们的心灵被震撼了,他们悲惨的遭遇让我们更加明白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用心阅读,用情感悟,从而领略阅读的审美愉悦,产生心灵的共振和情感的拥抱,获得心灵上的最高情趣。

三、在阅读中理解作品意象产生的美趣

但凡作家的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无不渗透着作者心灵的禅悟。作家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探幽,对生活的评析往往都凝聚在作品的意象中,汇集在作品的飞鸟奔马、游鱼细石和山山水水之间。意象,是指作者的内在情思与生活的外在物象的统一,是作者通过想象将“意”与“象”相融合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形象,它熔铸了作者的情和意。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去理解,去把握,去感知作品的形象,感受作品言辞间凝聚的睿智,表象后升华的思想,感受作品那种活生生的美丽,体会作品展示出来的优美的意境,深刻把握作者孕育在意象中的情感,理解作品潜在的思想、信念和追求。

《秋天》是七年级上册收录的一篇诗歌,诗歌中作者用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那丁丁的伐木声,饱食过稻香的镰刀,装满了肥硕瓜果的背篓,栖息在院子里,展示了农村一派丰收的美景。作者通过意象将虚无的秋天细化在我们眼前,那份农家的喜悦,农村的恬淡的自然风光一览无余,我们从中也读出了那份欣喜。一叶扁舟,一只小桨,满舱的鱼儿,看到了霜晨满载而归的渔夫的自得与欢愉。一支短笛,一曲恋歌,让我们看到了思春少女的情怀。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深情地体味,在脑海中去勾勒,通过他们的熟读和精读,借助他们丰富的想象,唤醒学生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回归,一下子就会让他们的心变得澄澈了,透明了。

参考文献:

[1]李铭钊.改革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7).

[2]邓大有.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创新现代语文阅读教学[J].时代教育,2010,(3).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