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9-000-02
摘要:针对中学生中长跑训练的现状,从激发兴趣、关注主体、优化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提高中学生中长跑训练的实效,达到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中长跑 主体 兴趣 实效
中长跑是发展一般耐力素质的基本训练形式之一,但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经常出现学生“怕练”,教师“怕教”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
首先,学生对中长跑存在恐惧心理。把中长跑训练当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任务,没有当作是身体发展的一种需求,学校中长跑教学多数是在学校的田径场上进行练习。无论教师以何种内容、何种形式施教,总离不开跑道这个概念。这样一圈一圈周而复始地在跑道上进行单调动作的频繁练习,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极易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在心理上对耐久跑产生厌烦和恐惧情绪,由此而使运动兴趣下降。
同时,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日趋减弱,对中长跑这样一种枯燥的训练内容必然产生一种畏缩逃避心理。
针对多数学生认为中长跑课简单、枯燥、劳累,对中长跑的意义认识不清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训练实践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中长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集中教学中,主要讲授练习中长跑的重要性和意义,消除学生(尤其是女生)对练习后的一些不必要的顾虑。让学生认识到坚持中长跑练习,可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不仅可使肌肉发达,而且对动作的速度,灵活性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也能使人的耐力、致病因素的抵抗力和对各种外界刺激的适应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使身体更健康,更健美。同时也应注重从减轻学生对中长跑的心理负担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中长跑练习通常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和奋勇争先等优秀品质的好项目,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诱导学生训练兴趣,从而达到提高练习效果的目的。
一、自定训练目标,凸现学生主体
为使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的挥,尽量以分散教学为主,让学生知道及掌握中长跑的基本技术、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及练习中的注意事项,并作必要的动作示范以及错误动作的纠正。我们首先可根据不同的学生素质的差异,让学生自行结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定练习目标,选择训练的强度。在不影响基本教材完成的情况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安排学生喜欢的项目,在中长跑训练前宣布:结束并达到自定目标的学生,可以自选练习项目,让学生感觉教师的宽容和对自己的信任,感觉教材的新颖和易学,以需引趣,在心理上消除障碍,减轻负担,同时也能转移学生中长跑与练习后产生的疲劳心理,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得到及时有效的发挥。
二、调节学生心理,提高训练实效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目标,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对“跑”概念上的刺激,选择轻松、自然、和谐的练习形式,减少学生生理疲劳带来的心里压力,使学生产生急于活动锻炼的愿望,形成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锻炼中正确运用想象和自我暗示,使学生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不良信号,以确保机体更协调地运动。比如:在练习时,想象自己的每一步都踏在美妙的音乐节拍上,你就会感到脚步轻盈自如,使你在愉快的心情中达到锻炼的目的;或想象自己人生最愉快的一件事,达到训练中心情放松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对学生进行适宜的心里暗示:学生跑完第一个800米后就喊累,若勉强再做练习,则效果很差。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了心里暗示的教学方法。即,第一个800米后,告诉学生跑的准确成绩,并指出需要改进和注意的问题,当学生跑完第二个800米,老师向学生报成绩时,有意少报若干秒,使学生感到这个进步是由于技术动作和速度分配有所改进的结果。这样学生跑完第二个800米虽然很疲劳了,但感到改进了跑的技术和节奏后成绩得到了“提高”,因而能保持一种高涨的情绪,学生在下一次练习中就不会产生厌倦感。
可充分利用校园自然地形环境开展耐力跑练习。根据学生素质情况,编成若干练习小组(8人左右为宜),由组长或体育骨干负责领跑,在校园内的各条校道上,运动场所去完成定时或定距或定时定距的耐力跑练习,采用6'~8′'练习时间,在校园内各条校道上随意练习。据教学观察,每次练习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完成1500米左右距离的练习,这就达到了训练预定要求。所应注意的是应使学生明确跑的速度、节奏如何选择,练习的安全性。
经教学实践证实,从学生心理入手开展中长跑训练收效明显,能有效促进学生中长跑运动兴趣提高。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视野或注意力范围不仅限于田径场的跑道之内,从而解决了对单纯去跑的思想意识得到分散。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又得到了心理满足(由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建筑等产生的视觉感)减少了学生对练习的抵触情绪,练习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保证与提高。
三、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师做得好,哪怕是技能低劣、“惰”性很强的学生,也会从体育训练中得到乐趣,转变对体育训练的态度,消除厌恶情绪;相反如教师做得不好,则会使“惰性”的学生惰性更大。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的人格、自尊受到伤害;教师不平等对待学生,技术较好耍耐久力好的学生得到老师宠爱,技术差的受到嘲笑甚至污辱,这些都是教师因素,造成学生的惰性。我们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即使是一些所谓的“低能儿”,也要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手段,使其在课中充分发挥特长,使其感觉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也有地位,和其他同学一样,愿意和教师探讨,愿意和同学一起练习。要充分关心每一位学生,努力从学生各方面着想,不能否认学生。即使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思想教育也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全的发展,让学生有主人翁的感觉。
四、注重学生信息反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通过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体态语)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相应地产生一系列变化,教师从学生切实可行的变化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体育的教学效果。
只有理解了学生,愿意接受学生的交流及各类信息的反馈,学生才会把教师当作知心的良师益友,才会对教师所任学科产生好感,才会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新颖的教学形式,对枯燥的中长跑项目产生练习的兴趣,不断刺激学生,达到练习效果,让学生玩中学,乐中知,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发挥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必须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有创新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增加学生的课堂交往(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可以利用对话、提问、讨论、游戏、竞赛、分组练习、相互保护帮助、相互提示等多种形式进行交往,引导学生“开窍反应”,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利用求同或求异等各种探索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要讲究方法的灵活性。体育教学中,学生能根据课的内容方法进行一定的变化,以适应自身的状况。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已学过的锻炼方法与本课的练习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操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重视练后体育保健,培养科学锻炼习惯
中长跑到达终点后,不宜马上停下来休息,还应继续慢跑一阵,再过渡到走或做几节放松性的徒手操与深呼吸,以借助于腿部肌肉对血管的挤压使聚集在下肢静脉血管的血液及时流回心脏,保持全身血液循环的平衡。
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中长跑时,人体肌肉收缩活动频繁,新陈代谢旺盛,体温升高,体内热量随汗而散发,以维持体温的恒定。这样大量水分和盐分排出了体外,因此,中长跑后要适当喝些淡盐水,及时补充体内失去的盐分和水分,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预防肌肉痉挛。中长跑后还要防止感冒,注意脚的保健。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确定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动情激趣、以需激趣、以新激趣、以创激趣、以趣来提高课堂效率,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而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课中“有兴趣、乐参与、会自主、会合作、会探究、敢创新”才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才会真正发挥自身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