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体教结合”战略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3-04-29 00:44袁娇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对策研究存在问题

袁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9-000-02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前人在研究“体教结合”战略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当前南通市实施“体教结合”,甚至为全省、全国实施“体教结合”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体教结合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一、前言

“体教结合”尽管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但其本质含义都是指新时期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携手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而构建的和谐体系。体育与教育相结合,既是一种体育政策,也是一种教育政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策。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必需重视“体教结合”,必须大力推进。虽然“体教结合”实施已20多年了,国家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来确保其卓有成效地实施,但是结果却不理想。只有在少数经济较好的城市发展,没有在全国“遍地开花”。出现这种情,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体教结合”战略在实施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体教结合没有充分发展的根本性障碍——思想认识不到位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观念依然陈旧,还没有真正理解“体教结合”的深刻含义,没有从提高中华民族国民整体素质出发,没有从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出发,教育、体育部门的管理者仍沉浸在过去各自的体制中,固步自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现状难以改观。

体育部门依靠自己十分完备的一套组织管理体系,过于追求竞技运动的成绩和名次,急功近利,出现过早的进行基础训练,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过大的现象,导致学习文化时间减少,学校规定的课程任务很难完成。教育部门位置没有摆正,高中及高中以下阶段过分注重“升学率”普遍施行“应试教育”,忽视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其他才能,甚至挤占运动训练时间。有学校甚至怕接收运动员学生“插班”学习会影响班级平均成绩和排名而拒绝接收。

许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只是想扩大学校知名度,他们把世界冠军或奥运会冠军、优秀运动员作为学校的“形象代言人”并不是真心地为“体教结合”做贡献。

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体育运动学校中体育成绩不是拔尖的,而文化学习又不如在普通学校学习效果好,而拒绝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体育运动学校。

(二)体教结合没有“遍地开花”的基础性障碍——缺乏经费

目前缺钱是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一个难以迈过的坎。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经费主要来自高校专项经费和经费预算,金额极少仅够维持运动队的生存。运动队要想发展仅靠这些经费远远不够。

众所周知体育场馆设施是进行体育训练的基础设施,没有经费这些基础设施就不能配备到位,运动队难以完成训练任务。十运会百米亚军胡凯在土耳其获得男子百米冠军后对记者说“与省、市专业队相比,我们的训练条件还很艰苦,由于学校没有室内训练场,每年冬季,教练员都带着我们四处借场地训练。”[1]像“清华模式”的胡凯尚且如此,其他也可见一斑。

(三)体教结合不能健康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体育、教育“两张皮”

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钟秉枢指出:“体教结合十几年来没有什么样成效,根本原因是两套体系并行”[2]。体育和教育部门各自为政,认识上不到位,责任与义务不明确,主动意识弱,政策上不规范且没有延续性。客观地讲,我国体育与教育部门,依然存在畏难情绪的现象,工作不主动,至今有的还没有行动起来。“体教结合”工作领导机构形同虚设,体育与教育部门沟通过少,没有用心研究“体教结合”工作,也没有出台具体的“体教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方案。体育部门侧重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竞技能力,教育部门侧重于推广和普及教育,学校互相挖墙角,抢生源,恶意竞争。

(四)影响体教结合迅速发展的直接性障碍——教练(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训练能力不高。

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主要是由高校教师和体校的教练员担任。高校的教师虽有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但缺乏参加高水平训练的经验和经历,指导经验不足。而来自体校的教练员虽有高水平训练的经验和经历,指导经验丰富,但大多数没有经过高等教育或专业学习,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知识结构过于单一,也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化运动训练需要。

三、实施“体教结合”战略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

体育和教育部门的领导应有意识的进行“体教结合”。放下架子,脚踏实地,克服过去的等、靠、要的陈旧思想,要严格贯彻新时期的体育工作方针。正确认识和实践“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把这项内容作为本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的运行机制,大胆创新,探索新政策,从长远利益来实施“体教结合”。

教练员要不断更新观念,要对运动员负责任,以先进、科学的教学、训练理念来指导教学和训练。要追求长远利益,科学的解决学训矛盾。

运动员要改变观念,既要考虑自己运动生涯中的竞技体育成绩,也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

作为运动员的家长也应该转变思想,勇敢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体育运动学校,而且要积极配合教练员、教师共同解决学训矛盾,帮助自己的孩子正确认识学与训的关系。

(二)加大投入,开源节流,积极吸收社会资金

体育、教育部门都要增加资金的投人,对有限资金要合理分配,监督资金的流向与使用。此外“体教结合”是一项宏伟的工程,要积极拓宽资金引进的渠道,大力吸收社会资金,仅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要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解决“体教结合”。

(三)密切教育与体育部门的合作

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是实施“体教结合”的主力军,要避免过去体、教分管产生的弊端,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加强沟通。应按照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两个系统都应以素质教育为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人才为目的,有效地协作与配合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也要遵循运动训练规律,教育和体育部门都要依靠自己的优势,强强联合,更好的落实“体教结合”战略。

(四)加强教练员(教师)队伍建设,做好进修、培训、奖励工作

教练员作为竞技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竞技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科学的运动训练与管理是保证高水平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前提条件,教练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所以要不断加强教练员(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选调、引进、培养、培训等方式,加强教练队伍的建设。建立科学的制度,采取多种渠道,稳定教师队伍,引导教师、教练员定期参加培训和进修,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加大奖励工作,制定各种奖励政策,可以给予发现和培养奥运会、世界冠军的各个阶段中付出心血的教练员和教师一定的奖励,给予发现和默默培养运动员的启蒙教练特殊的奖励,在晋级晋升方面给予优惠待遇。

四、结束语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是实施“体教结合”战略的理论基础,“体教结合”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任重道远的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贯彻实施。面对当前“体教结合”面临的众多问题,我们要静心思考,积极探索,同时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密切配合,科学决策,才能使“体教结合”战略与时俱进,不断走向成熟与完善,真正为我国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姚磊,刘同员.高校“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6):122-124.

[2] 孙欣荣.试析我国高校“体教结合”模式发展中的新突破[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3):79-82.

[3] 郑婕.“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4] 李永辉,刘超,董燕军.对“体教结合”战略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2):60-63.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对策研究存在问题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体教结合”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和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