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他的著作《镜与灯》中所提出的关于文学批评的“四要素”(即世界、作品、作者和读者)这一理论,对现阶段文学理论领域的学者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我们运用这四个要素对文本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它们可以统领了西方文论史上几乎所有流派的理论。如果对论著中这“四要素”进行分析,初涉西方文论者就能对该领域的理论流派及各流派的理论批评特征有一个宏观的了解。而在这四大要素中,占据统领地位的要素始终是“作品”,这一特征也表明,“作品中心论”在西方文论的领域里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
关键词:艾布拉姆斯 《镜与灯》 “四要素”
在当代文学理论家中,我们最不能忽略的也许就是美国的文学理论学家M.H.艾布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 他的一生著述颇丰,其中代表性的著作就是《镜与灯》,在本文中,我们就主要针对这一论著中的文学艺术“四要素”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这一论著地讨论主要是基于浪漫主义文学理论,虽然它在文论范畴内的讨论是基于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但事实上,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更体现在它在文学理论领域这一泛化的范畴中,具有着宏观的统领性的指导性。上面我们提到的通灵性和指导性主要源于这本论著中“四要素”理论(即世界、作品、作者、读者)的提出。而在这四大要素中,占据统领地位的要素始终是“作品”,这一特征也表明,“作品中心论”在西方文论的领域里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
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在这里,《镜与灯》所指涉的浪漫主义所侧重的是一种美学倾向。
在《镜与灯》所构造的“四要素”理论中,艾布拉姆斯讨论的重中之重其实是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正如一些推崇浪漫主义批评原则的理论家总是试图通过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推测出其作者的个人经历、性格、个体特性和气质。而一些精神分析学派的批评家则喜欢强调作家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动机,以致提出了“创作型作家与白日梦”,甚至所有艺术“都具有精神病的性质”的论调,以上无一不是这些理论家过于偏重论证作者与作品关系的证据。在创作者眼中,自己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往往被当成自我人格补全的慰藉,而他们的创作初衷也是“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目的,所以,这一类型的作品就常常被一类英美新批评派批评家当作“文本细读”的范例。
我们再谈到作品与读者这一关系,这一关系的论证关系在实用主义的批评领域曾备受瞩目,但它在这一组关系中却是片面强调了“读者”这一要素的作用。如果我们用后现代文论的批评方法进行理解,读者甚至对作品存在着一种“再创造”的客观作用,甚至可以说,任何一部未经读者阅读的作品都只是一个仅仅作为语言符号堆砌的、无意义的“文本”,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是对这样一个“文本”进行了文本意义的再构建,因此,可以这样说,读者是在事实上对作品进行了“再加工”和“再创作”。
艾布拉姆斯的这一理论,在西方文艺理论界及批评界具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对于我们全面系统地进行文学理论研究,评价具体作品,构造理论体系,理解各个文艺思潮和流派的风气,对比各派别理论内涵,都大有裨益。关于这一点,吉布斯就曾说过:“这种设想(指四要素理论—引者注)是为了提供一种粗略的指南,借助这种简明概括的准则,我们一可以确定某项批评的实质是什么,而批评家的假设又是什么(‘为艺术而艺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精力旁溢等口号的实质,顿时一目了然)。”
我们可以把《镜与灯》中这一理论对文学艺术研究的作用和借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为具体的批评时间提供了一种辩证的观点。鉴于“四要素”的内部关系,我们在分析欣赏一部艺术作品时,以作品本身作为基点,但又不能局限于作品本身,还要深入探究作品的内部构成,将其他相关的因素纳入到我们的批评体系中,例如:对现实的认识是否正确,作者的创作动因、思想情感、性格特征怎样在作品中被体现出来,作品对读者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公用等等。
第二,这一理论可以作为构造艺术理论体系和进行具体理论模块划分的基础和依据。通常,人们都会将艺术理论划分为四个模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理论体系。首先,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即艺术的本质规律,我们将其称之为本质论。其次,是作家与作品的关系,我们将它称为创作论。再次,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概念中的欣赏论。最后,就是针对作品本身的研究,也就是作品论。
当今艺术学的发展演变其实基本上就是按照上面所说的这四种关系构成方式进行的,对此也形成了专门化的研究。因此,我们可以说,“四要素”这一理论,对于现代的文艺现象和理论探究,甚至是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 M.H 艾布拉姆斯著.郦稚牛等译《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法]萨特著.欧阳友权译《萨特论艺术》[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宁《镜与灯.校后记》[J] 2003
[5]彭会资主编《中国文论大辞典》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
[6]张少康著《古典文艺美学初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郑琳(1989.4-),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文学院,文艺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