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部影视作品都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价值观的载体,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绯闻女孩》与《致青春》亦是如此。前者中男主角之一Dan与后者男主角陈孝正在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上有很多的相似处,但他们的行为方式却大相径庭,由此也造就了他们的迥异结局。这种不同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本文从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对比入手,分析了两种文化在现实中的反映,也得出结论:两种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文化拼合。
关键词:《绯闻女孩》 《致青春》 美国梦 中国梦 文化拼合
一.《绯闻女孩》中的“美国梦”
美国梦的说法最早见于美国作家詹姆斯·特拉斯罗·亚当斯于1931年发表的历史著作《美国史诗》中:“美国梦就是‘对这样一个国度的憧憬,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得更好、更富足、更充实,每个人都有依照自己的能力实现目标的机会。”其中,人人平等、大家机会均等乃是其灵魂,而人的才能、勤奋与坚忍不拔则是必要条件,其最显著地特征是下层阶层向上层阶级的流动。
在《绯闻女孩》中,Dan是一个居于布鲁克林、家境一般的普通男孩,但是他却在一个聚会上对上东区的社交名媛Serena一见钟情。上东区,据Dan了解,是一个就算有钱也无法进入的圈子,一切全凭出身,他没有办法将Serena从上东区拉近他的世界,她成为Dan非常渴望但又肯定得不到的缪斯女神。但是,他不愿就此放弃,这样他只能选择自己进入到Serena的世界。他创建“绯闻女孩”这个网站收集信息、发布隐私,让自己以圈外人、下等人的身份出现在网站中,发布会让自己为人耻笑的信息使自己能够融入到上东区的视野。即使这种行为显然伤害了他的家庭、亲人和朋友,但是他仍然在继续并努力实现自己最终的目标——融入上东区,得到Serena。在故事结局,他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出版《局外人》,成为著名作家,与Serena结婚。由此可见,Dan之所以能够实现其梦想,就是因为他敢想、敢做、能坚持—他并没有因为自己与Serena的社会阶层的悬殊而退却,而是依凭自己的才能、周密计划、坚持推动自己向上层社会的流动。在《美国史诗》中,亚当斯写到:“美国梦远远超过物质范畴,美国梦就是让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自我。”他认为:“美国梦不是汽车,也不是高工资,而是一种社会秩序,在这种秩序下,所有男人和女人都能实现依据自身素质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并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与他(她)的出身、社会背景和社会地位无关。”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秩序下,Dan才能摆脱社会背景和地位的束缚而“敢想”、 依据自身素质和自我奋斗而“敢做”、怀揣希望和梦想而“能坚持”。“美国梦”指引Dan去奋斗、为他的成功提供环境和条件,最终他也在“美国梦”的乐谱上奏响独属于他的美妙乐章。
二.《致青春》中的“中国梦”
根据我国领导人的说法,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伟大复兴。由此可以看出,和以个人成功为主的美国梦不同,“中国梦”是从中华民族这个整体出发,强调“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逻辑。同时,我国领导人也强调“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也就是说它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最终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
4月26日,《致青春》在全国上映,影评人崔汀评论其为“近10年来最合格的青春片”。这样一部备受关注的青春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但在笔者看来,其男主角却是很悲剧的。他的家境和Dan一样落魄,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人生是“一栋不能重建的大楼”,不能容许一厘米的差错。但是,这“一厘米”还是出现了,郑薇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坚持,开启了他的初恋。最后,他为了自己这栋大楼的建成而放弃了那一厘米的误差:为了留美机会,放弃郑薇;为了拿到绿卡,与美国女孩结婚生子。他的梦想就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改变自己的生活,建好自己的人生大楼。是的,他的梦想最终实现了,然而这违心之举却让他看似辉煌的人生大厦有了永恒的缺憾。他从美国归来想要重新和郑薇在一起,想让自己从“爬行动物”回归到“用双脚直立行走的人”,他失败了—他最后只能是抱着名和利过着空虚的生活,失去了自己曾经拥有过却放弃了的东西,此时真情成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
陈孝正的梦想并不符合最近得到大肆宣扬的“中国梦”,但是他代表着中国大部分平民阶层的梦想,是中国人的“个人梦”。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所言:“国家梦的实现,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个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他们为自己的“个人梦”奋斗的过程中。由此可见,“个人梦”是实现 “中国梦”的起点与基础,而“中国梦”是“个人梦”的升华,陈孝正的“个人梦”也是一种“中国梦”。但是,为什么他的奋斗却没有得到和Dan一样的Happy Ending呢?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引路灯——中国梦与美国梦所指明的方向不同。
三.什么导致了“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不同
陈孝正与Dan的结局之所以会如此不同,主要原因就是支撑着他们去奋斗的梦想不同,而梦想的不同正是因为梦想的文化载体不同。
在辜正坤先生看来,文化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所谓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狭义的文化则主要是指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及对人类具有积极意义的技术成果。[1]而东西方的大多数学者趋向于:文化最核心的东西是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同时,辜先生指出,至少在当代社会条件下,价值观显得更加关键,其中道德价值观最为重要。而陈孝正和Dan的不同结局也恰恰是他们不同的价值观:中国是典型的传统伦理价值观,而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则是自由。被誉为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代表的美国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这句话从18世纪一直流传至今,成为美国人的重要信条,成为“美国梦”的重要价值支撑。
西方重“个体的自由”,而中国重“宗法人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和肯定颇有偏差:西方把人看成“独立”的个体,而中国人把人看成“群体分子”。[2]它们赖以形成的基础都是私有制:西方是以个体为本位的私有制,中国则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私有制。[3]
Dan的“美国梦”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坚持个人主义,他的目标就是和他的缪斯女神在一起,功成名就只是一种手段。他坚持自己是一个与人无异的平等自由的个体,他也有追求Serena的权利并且这种追求是可以成功的;他在“绯闻女孩”网站上发布家人、朋友甚至是自己和Serena的隐私,伤害了自己的家人、朋友和追求的对象,但是他并没有让自己束缚在这种愧疚中,而是在这种伤害过程中尽量减低伤害程度,把自己放在独立的位置上一直努力坚持着。而陈孝正的“中国梦”则受到中国以家庭为本位的价值观影响,并不是以他个人为主,他的梦想就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郑薇只是他人生中偏差的“一厘米”,感情成了一种手段,或抛弃或随意。他并不是不爱郑薇,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真正追求,只是家庭对他的影响和束缚太深。他从小生活清贫,与其说是清高不如说是自卑,所以他努力学习想有一个好的未来,即使被其他人称为“怪人”也无所谓;他与郑薇在一起,仍然坚持功成名就的梦想,最后甚至为了这个梦想抛弃郑薇并随意和一个美国女孩结婚生子。他已经背着母亲的期望、家庭的束缚迷失了方向—想要实现个人梦,但是却受制于中国传统文化,个人的梦想早已在家庭的束缚下偏离其本意。这是不是就说明“中国梦”比不上“美国梦”,中国传统文化劣于美国自由思想呢?答案是:并非如此。
四.“美国梦”与“中国梦”是否有优劣之分
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David Popenoe) 认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方面。而狭义的文化,一般仅指观念文化。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学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而观念文化很难说有高低优劣之分。鞋子合不合适要看脚的感受,文化好与不好主要取决与它的承载主体。正如我们对美的感受,难道以苗条为美的文化较之以丰满为美的文化更高级、更先进吗?因此,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亦无优劣之分,而“美国梦”与“中国梦”就更不用区分高低优劣了,二者各有其闪光点和不足。正如这两部电影中的主角一样,虽然中国的传统伦理价值观深深的影响了陈孝正并且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他的悲剧命运,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种传统文化就一无是处;同时,Dan虽然人财双收,但也不意味着指引他行动的“美国梦”和“个人主义”就一定毫无缺点。
“美国梦”虽然强调个体的自由,为美国人实现梦想提供了自由、民主的环境和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美国梦”正被金钱至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侵蚀,片面追求是其逐渐演变成个人欲望的满足,越来越热衷于“快速致富”,美国社会正逐渐丧失勤奋劳动的动力。而“中国梦”作为中国人的最高理想而言,它是一种利他的梦想,不以个人为中心反而会对个人的奋斗起到一种监督作用,它能够督促中国人在实现“个人梦”时不会在奋斗中迷失自我。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两部作品中的两个角色何不是一种呼唤和警示呢?---Dan的成功对“美国梦”中美好的部分进行了放大,是对正在变质的“美国梦”返璞归真的呼唤;陈孝正的悲剧则是对正处于迷失状态的的一种警示—要将“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不能只是全盘坚持中国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他的后悔和空虚就是最好的证明。那是否有能够指导人实现个体和集体双赢的梦想呢?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世界中,我们的出路到底是什么?
五.文化拼合:“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出路
正如之前所言,这两种梦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两种不同的文化。辜正坤先生曾就中西文化的出路提出一种观点:文化融合的结果往往是长处被抵消掉,短处反倒更突出。但是如果用拼合的方法,就能兼存二者的同时并得第三者。所以,拼合互补的办法是更好的办法。[4]所以,“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出路自然也是拼合互补,取长补短。在这一点上,值得注意的就是不能误解这种方法所带来的结果,它并不是将两种梦想结合而成一种新的梦想让中国人和美国人怀揣着同一种梦想奋斗,只是借互相的优点来发展自身,二者的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美国梦”应该放弃极端的个人主义,正所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个人欲望的满足超越一切,奋斗动力减退,寄希望于“快速致富”;而“中国梦”应该努力强调个人奋斗和创造公平环境,正如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郭英剑所说,“‘中国梦应该是所有的人都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让中国人看到通过个人的才能和勤奋努力梦想能够得以实现——这应该成为“中国梦”的基本要义所在,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宣扬、提倡乃至共同努力的方向。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更加宏伟的‘强国之梦!”
六.结语
人最不能缺少的是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目标,没有了动力,更谈不上把握机会。只有你想得到,才有可能做得到。“美国梦”的悠久历史和“中国梦”的喧嚣而上都是发展和奋斗的体现,我们的成功需要勤奋、坚持和追求。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崇洋媚外,脱离本国具体实际和个人实际;同时,也不能固守成规,要扬长避短、取其精华。陈孝正的悲剧就给了我们警示,要明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不能太受制于外在环境而迷失真我。由此可见,《致青春》的备受关注名副其实,至少它为处于迷茫中的我们点了一盏灯—坚持自我,放飞个性,融入整体不是整齐划一。而《绯闻女孩》连播六季结局,Dan在里面也曾迷惑过、也曾挣扎过,但他并没有让环境改变他的本质,而是改变了周围的环境,这种成功正是个人意志力量的写照。由此可见,对于处在转型期这个大背景下的我们而言,奋斗方向必然是以“个人梦”为基石,推动“国家梦”的实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和国家的双赢。
参考文献:
[1][4] 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6页,172页
[2][3] 王守仁、方成:《阐释·比较·思考—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论集》,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48-49页
作者简介:张灿(1992.02.02-),女,湖北孝感市汉川人,本科在读,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