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光甫
在当下,中学教育,尤其是问题学生的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所谓“问题学生”是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源复杂,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在中学教育工作中,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该文从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问题学生的特点、以及如何针对其形成原因和表现的特点进行教育转化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望能对德育工作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问题学生的“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消极散漫的生活恶习。问题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
自暴自弃的思想表现。问题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
心不在焉的学习状况。问题学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弄虚作假的人生态度。问题学生的反常举动被发现后,不是配合老师积极悔过,而是敷衍塞责,甚至谎言相骗;并且在背后对知情的同学恶言相向,甚至威逼利诱,至使这类同学的表现很难被老师察觉,给老师教育转化他们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
家庭环境。家庭条件好,孩子少,父母溺爱孩子;父母和子女之间缺少沟通,形成代沟。许多父母整天忙于工作,而无暇于新事物的接受;而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父母的自身修养与喜好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很多家长忽视了自己的言行,望子成龙心切,缺少耐心,甚至性格暴躁,与孩子拳脚相见;更不用说父母的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缺少应有的尊重,不懂合适的教育方法;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是形成问题学生的重要因素。
社会环境。经济形式的转轨使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转变,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让很多的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少青少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另外,贪污腐败现象也使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滋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
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青少年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这样造成青少年无心学习,甚至也觉得本来就应如此。
学校教育。这类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致使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问题学生也不例外。但如果班主任因他是问题学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问题学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
学生出现行为上的偏差后,老师不是循循善诱,而是冷眼以对,甚至责骂,致使学生产生自卑,乃至自暴自弃。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问题学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有些僵硬的管理措施,严重地伤害了问题学生的自尊,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挥和良性发展。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解决问题单一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应拿出春风化雨的爱心。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问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问题学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
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应带着赏识之心,放大他们的优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问题学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极为重要。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问题学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在教育过程中一视同仁,心无成见,给他们以充分的尊重。人人都有自尊心,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问题学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隋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
在教育过程中要适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问题学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应善于把握转化契机,适时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潜移默化之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问题学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问题学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把目标立足长远。
在教育过程中不要孤军奋战,要做到与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为他们的转化营造和谐的氛围。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问题学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问题学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问题学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问题学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问题学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