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桂红
摘 要: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把语文阅读教学放在首位,要研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并且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策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角色,
学生的语文水平高低与阅读能力、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作为教师要把语文阅读教学放在首位,要研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并且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一问题,望大家给予指正。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尤为重要,只有对阅读感兴趣,学生才能很好地投入到阅读之中,他们也会很好地去分析。兴趣的激发往往在课文的导语中体现出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设计,能使课堂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它更是驱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动力。学习一篇文章,当导入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设计好导语课,更大地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会循序渐进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教师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培养,不能“一锹掘口井,一口吃成个胖子”,急于求成往往是不能成功的。实践告诫我们,不能匆忙地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逐步提高。比如,在一年级的时候,由于学生的识字受到限制,阅读一定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助读法阅读较短的几句话就可以,并且明白大意就可以了;到了二年级的时候,要求学生能读懂一句话和几句话,还要有感情地去读;到了三年要提高阅读的要求,让他们能读懂一段话或者整篇文章,并且理解句子含义和句子间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每当进入一个新的年级就要有新的要求,就要上一个台阶,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逐渐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营造朗读氛围
学生对语文课的热情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营造一种课堂阅读的热烈氛围,学生才能积极地去阅读,没有情境化的设置很难使学生固有的情感发生转变,对课文的投入都是在教师的煽情之下才出现的。教师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加入到课文的朗读中。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来吸引学生的“情”。因此,要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课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参考文献:
葛树根.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岭县太平川镇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