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数量缺口大、质量存在缺陷已成为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从实行教师岗位聘任制度、开展职教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建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发展激励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通过振兴科学和教育来实现强国之梦的。”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人类灵魂的缔造者,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论是在概念体系还是操作运行层面上,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解都存在着混乱。
一、当前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解读
“双师型”教师不是一个国际化的概念,在其他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并没有“双师型”教师这一提法。它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概念。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认识与理解仍未形成统一,主要存在“双证书”说、“双职称”说、“双素质”说和“多素质”说四种不同的观点。
“双师型”教师最显著的特征是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而不是获得几个证书或几个职称,证书或职称只表明具备某种单向职业的资格或能力水平。
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职教教师数量短缺,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数量缺口更大
对2005年至2010年教育统计年鉴中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任课教师人数(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人数之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如图一所示。
图1:2005~2010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在校学生人数、任课教师人数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全日制在校学生数在以每年几十万的态势递增,而任课教师人数基本持平,且随着师生比分母人数的不断增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缺口大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2.职教教师质量不高,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质量亟待提高
(1)我国中职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整体层次偏低,高职称、高学历,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高素质教师偏少。通过对2010年和2011年教育统计年鉴中《中等职业学校(机构)专任教师、聘请校外教师学历情况(合计) 》进行统计可知,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人数分别为588650和567180,占教师专任教师总数的85.39%和83.29%,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的整体层次可见一斑。
(2)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亟待提高。职业类院校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这就要求职业类院校的专业教师必须要了解实践过程,拥有熟练的实践技能。然而,目前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状况却显示出专业教师实践技能不强的问题。四川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组对四川省14所重点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师资进行现场专题调查,专业课教师深入第一线了解生产实践的情况进行统计,只有22.87%经常去,27.98%有时去,36.98%很少或根本不去;工作以来,到生产单位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的累计时长,半年及其以下的占51.44%,半年至一年占21.15%,一年以上的只有27.42%。
(3)职教教师“师范能力”亟待提高。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师范能力不强、水平不高。四川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组对四川省14所重点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师资进行现场专题调查,结果表明:“只有40.39%的专业课教师系统学习过职业教育学,25.69%的专业课教师系统学习过职业教育心理学,51.86%的专业教师系统学习过教材教法。”
三、“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实行教师岗位聘任制度
职业学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可从校外聘请一定数量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和其他教育机构的熟悉工作实际情况,讲授内容针对性强且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师。这些教师既可带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技能,可以很好地教育和指导学生;又可以带动在岗教师有效地提高专业化程度和动手能力,从而推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2.大力开展职教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
首先要明确责任,建立稳定的师资来源渠道。各省可在每年的高校招生计划中划出专项指标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并落实承担任务的学校、保证相应的经费。其次要采取措施,完善职教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各省可指定有关高校建立职业教育在职教师培训基地,还可以通过电视大学等成人高校招生和自学考试等方式,鼓励在职教师进修,逐步提高师资水平。
3.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因为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为胜任教学工作,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操作技能。我国目前可参照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办法执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4.建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发展激励机制
首先,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校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一支稳定优良的师资队伍,要保障职业教育有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可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这就要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收入。
其次,要加大绩效性薪酬激励力度。对于教学能力高,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或是担任的教学及其他岗位工作量较大的教师应根据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奖励性薪酬。
再次,增强“双师型”教师荣誉感,使其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其职业认同感水平,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政府应推动形成一种尊重职业院校教师的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为其创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喻本伐,金保华.“科教兴国”的历史启示——评熊贤君教授新著《近现代中国科教兴国启思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3):95.
[2]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四川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项目组.四川省.重庆市一般职业中学师资现状调查报告[J],四川农业大学报,2000(18):47.
[4]陶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81.
[5]王金华,刘俊芹.论应用性本科“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J].经济研究導刊,2009(5):235.
作者简介:
杨莹莹(1988~ ),女,汉族,天津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