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2013-04-29 10:30邓世维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对策

邓世维

【摘 要】近年来,随着农村寄宿制工程的实施,寄宿学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何使寄宿学生自觉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学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为此,对寄宿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针对寄宿学生的特点,在开展养成教育时注重方法,让学生学会自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策

近年来,随着农村学龄儿童数量的逐渐减少,而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势在必行。鉴于此,道真自治县全力推进教育“9+3”计划,促进道真教育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道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位置。然而,学校学生寄宿制的实施,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何使寄宿学生自觉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是学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课题。现就这个问题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几点做法。

一、住校学生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期開学后,通过对我校120名寄宿学生的学习、卫生、品德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对寄宿学生的行为规范产生的原因综合分析如下:

调查对象为120名住校学生

学习习惯 人数 % 卫生习惯 人数 % 文明礼貌 人数 %

自主学习 22 18% 洗手洗脚 64 53.3% 语言文明 66 55%

作业认真 61 50.8% 勤换衣服 92 76.6% 遵章守纪 71 59%

课外阅读 24 20% 整理床被 55 45.8% 不乱花钱 30 25%

合作探究 12 10% 按时洗簌 24 20% 团结互助 26 21.6%

学习兴趣 24 20% 扫地拖地 30 25% 文明就餐 44 36.6%

综合累计 163 33.9% 综合累计 265 55.2% 综合累计 237 49.3%

1.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1)我根据上表的“学习习惯”统计数据并结合家访调查了解,学生放学后,在校贪玩,连每天的课外作业也要老师的监督才能完成。即使完成了作业,也不认真,书写很潦草。大部分学生没有把宝贵的时间用于阅读课外书籍。调查中发现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仅占20%,学生学习兴趣淡薄、自我主动学习意识薄弱。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均为留守儿童,这与家庭教育有关。他们在家里跟随爷爷奶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寄宿也贪玩,懒惰的不良习惯。

(2)住校学生“卫生习惯”不容乐观,综合累计仅占55.2%。由于家长忙于农活,没有给孩子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家里普遍存在到处是垃圾,衣服脏了也没有及时的换洗。导致学生在校不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长期以来,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没有密切配合,学生放学回家受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邻居等影响,加上各家忙各家的事,孩子放学就在自己家学习或做家务,孩子缺乏人际交往,唯我独尊,脆弱娇气,同学之间缺少热情。还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常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因此“孩子好了,大人恼了”的事情屡见不鲜。树人树德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2.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有关

调查中发现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仅占20%,有课后自主学习的学生仅占18%,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有关。教师中存在着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学习优生评价,忽视学习差生评价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3.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调查中发现有40%的学生不遵章守纪,30%的学生不文明用餐,乱倒剩菜剩饭,甚至有部分学生打架斗殴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批评的多,引导的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说谎话,不诚实,自我约束能力差。因为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如果学校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提高教育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寄宿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具体实践

针对上述调查数据分析,我校对寄宿学生的养成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根据学校实际,制订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通过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进行每日行为规范记录。训练内容着重从学生文明礼貌、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良好卫生习惯等方面作了探索和实践。

1.抓好寄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1)对寄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学生在学校独立的“特定”条件下,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具备了必要的心理、生活知识以及其它综合能力。

(2)学校配备了责任心强的生活指导老师。特别是对一至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相对较小,仅为6-8岁,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如晚上,每隔两个小时,指导老师起床一次,给学生盖被子,叫学生上厕所,监督寝室纪律等。每周二、四日下午,组织学生参与洗脸、洗脚、叠被晒被、洗饭盒、系鞋带、换洗衣服、洗浴等活动。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重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更成了联系学校工作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

2.寄宿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体现了学生的文明程度,而且影响孩子一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的卫生意识较差。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搞好校园卫生是我校教育常规之一,学校更加重视对寄宿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1)开展以卫生知识、文明举止、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行为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如“爱我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我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班队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

(2)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示范班级、文明餐桌评比活动。住宿生每天早上听到起床铃声后,必须在5分钟内以寝室为单位,以寝室长为负责人,将寝室人员准时带到操场集合。然后听从值周老师和生活指导指挥参加晨练。上课期间不得进入寝室,晚上熄灯前5分钟,由寝室长点到,生活指导核查,并做好夜间巡查等等工作。每周进行星级寝室评比,以此来加强对学生寝室管理规范化,建立学生寝室管理的长效机制,培养学生的守时观念。

(3)开展文明餐桌评比活动。学校对寄宿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让学生学会按时就餐,不挑食等。做到桌上无剩菜,地上无饭粒,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安排值日生对学生就餐后的餐桌进行检查量分,进行文明餐桌评比,做到有检查、有评比。通过评比活动,调动寝室、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3.对寄宿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有在同学们相互关心支持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和谐合作的班级集体,构成有规则、协调一致的学校生活。再说,在现代社会里,社会分工十分细致,人们相互依靠、相互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任何人想躲避也躲避不了。今天,你能乐于与人交往,并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也是为将来踏入社会,走向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寄宿学生的交往能力,使寄宿学生学会合作互助是十分必要的。

寄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定期的家长会、教师家访等方式进行家校合作交流,在家里,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就会对寄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寄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会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