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13-04-29 02:11庄静
新课程·小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审美语文教学培养

庄静

摘 要:《义务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安排了大量精美的图画,生动直观,更具有趣味性、可读性,更贴近生活,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为此,低年级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融入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在学生心田播下美的种子,同时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必须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低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遵循美学的有关原理来进行。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

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同样地感受到客观事物的美的。事实上,在某种状态下,主体甚至感觉不到客体的美。马克思说过:“焦虑不堪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也没有感觉;珠宝商人所看到的只是商业的价值,而不是珠宝的美的特性。”这说明了情感和注意力直接影响着审美活动。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时,必须设法调动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看菊花》一文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先给学生看了菊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菊花不仅颜色美,而且形状各异,品种繁多。然后教师叙述:深秋了,很多花都谢了,这时菊花却开得正旺,你想去公园欣赏一下这美丽的菊花吗?学生齐声答道:“想。”这样的导语设计,不仅结合了课文,而且已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菊花的美。

二、形式多样,让学生鉴赏美

1.在范读中感悟美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著名小学语文教师李吉林指出:“在让学生感受形象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的确,美感的产生不是靠“传授”得来的,而要靠学生自己亲身去感受和感悟。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熏陶和感染无疑起到激励和唤醒作用。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富有感情的范读,或激昂,或深沉,或轻快,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反复吟诵一些感情丰富的语段,让学生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使作者与教者、读者感情融于一体;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疑问,以问促读,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在自读中体会美

“读与感受”是学生的一种主题活动。我深深体会到“读与感受”比分析更重要。“读”的过程是任何“精妙”的分析所无法替代的,没有充分的读书,就谈不上深入分析,更谈不上深刻的感受。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去:“读与感受”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三点:(1)读有目的。多读不是随便读,每读一遍,要解决什么问题,读前要提出明确要求,要加强引导。(2)读有层次。注意由浅入深,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由读得准确到读得有感情。(3)读要选择。注意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既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泛读全文,又要指导学生精读重点语段,做到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既要抓好课内精读,又要引导学生课外泛读,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3.在图片中欣赏美

《美丽的丹顶鹤》的第二、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具体地描绘了丹顶鹤的美。我让学生整体感知后,紧紧围绕丹顶鹤的颜色美、形体美、姿态美展开教学。先让学生读课文句子,再让学生欣赏相应的图片,颜色美:丹顶鹤的红、白、黑搭配得如此恰到好处;形体美:丹顶鹤形体修长,就像一个芭蕾舞演员;姿态美:让学生欣赏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的丹顶鹤是那么得高雅。借助图片,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感受了丹顶鹤的美丽的风姿后再让学生看板书背诵课文,学生还能边背边做丹顶鹤的动作。

4.在表演中理解美

低年级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在教学苏教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时,教师设计了小鱼、荷叶的角色表演,激发了学生主动表演的热情。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地理解了“我”之所以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因为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别人快乐了,我自己会感到更快乐。这样动手、动口、动脑,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使他们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仿说仿写,让学生创造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一般指学生在感受美和理解美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了重新加工、提炼,创造出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学生可用自己的笔画出来,可用自己的嘴说出来,也可用自己的手写出来。从美育观来看,这种仿说、仿写、配画是理解美和深化美感的途径之一,是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良好开端。

学完了《乡下孩子》,在学生读出了乡下孩子的心灵手巧和热爱劳动的品质以后,让学生仿照诗句,采用师生对说的形式,创编出新的诗句。师:割一篮青草,生:乐坏了可爱的小羊。师:拾一把稻穗,生:逗乐了威武的公鸡……

学完了《水乡歌》,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子也来编一编诗歌,例如:

水乡什么多?桥多。千座桥,万座桥,桥儿一座连一座,座座桥儿像彩虹。

水乡什么多?鱼多。千条鱼,万条鱼,鱼儿一片连一连,条条鱼儿游得欢。

学生虽然是模仿,但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在模仿中有所创新。对低年级而言,模仿还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可以培养塑造人的情感和心灵,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个性,而且会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意志,产生美德。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正仪中心校)

编辑 代跃先

猜你喜欢
审美语文教学培养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