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定《师道》

2013-04-29 00:44李剑平
师道 2013年9期
关键词:师道傅雷名家

李剑平

2007年的某一天,《师道》杂志的田编辑给了我一个电话,说是“走近名师”栏目想要推介我。我半信半疑,毕竟,我与《师道》杂志编辑部素不来往,与田编辑也并未谋面。仔细打听之下,方知田编辑在中央教科院的《教育文摘报》第一版看过我的“事迹介绍”,这才醒悟人家田编辑是“唯才是举”,或是要进一步挖掘我的“亮点”。于是,这一年的《师道》杂志上,推出了有关我的一个报道,经编辑与作者的反复沟通和修改,最终内容和视角与文摘报的报道大不相同,更耐看,也更实在。文章在《走近名师》栏目刊出后,让我激动和喜悦了一些时日。

老实说,虽然我一直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但接触《师道》却是从2005年之后。《师道》杂志面向基层、面向学校、面向教师的“三个面向”的办刊方针,很贴地气,深层展现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清新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并使我受益匪浅。

在“开卷视点”中,我明白了教育的胸怀与远见;在“改写人生”中,我读懂了教育人生的甜酸苦辣;在“走近名师”中,我收获了教育的智慧,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在“资治通鉴”、“新论视窗”、“课程平台”中,我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创新了教育思维;在“苦乐杏坛”中,我体验到为人师表的苦与乐,喜与忧;还有“家事如风”的亲情、“智慧纵横”的情智……我在这里吸取营养,充实生活,反思教育,领悟人生!

在《师道》杂志中,我较为喜欢的是“走进名师”栏目,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教育家、名教师、骨干教师,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影响了我们,鲜活的教育案例使我们豁然开朗。我是一名教研员,很多时候,我从这里找到名师成长的案例,成为引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活教材,帮助年轻教师解决了成长中的困惑。如2013年第6期的一篇文章《名家给我们语文学习的启示》,详尽介绍了傅雷、钱钟书、龙应台三位名家语文学习的经历,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在语文学习中,傅雷受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的影响,广种薄收的学习方式,使他成为一代教育名家,《傅雷家书》影响深远;钱钟书也是“不择小流”,埋头读书,孜孜不倦,“终成江海”,最终以广博恢弘阔大的知识结构著称于世。他成为“极广阔的学术视野、知识修养和宏大理论抱负”的学者、作家。同样,龙应台在语文学习中的“思辨动力,批判精神”,也使她成为“华人世界有影响力的一支笔”,成为台湾,乃至世界著名的“作家、社会批评家、散文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了解了这些名家学习语文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从中领悟了语文学习需要广泛阅读、中西贯通、勇于批判和质疑的精神实质,对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很有启迪。除此之外,我还喜欢“资治通鉴”、“新论视窗”、“课程平台”等栏目的文章,这些文章内容很实在、很具体,既有理性的分析,也有感性的陈述,对一线教师而言这些就是难得的教育教学资源。

我是一名教研员,也是一名作家,我喜欢教研与写作。这些年来,在《师道》杂志中,我常常读有所感,感有所悟,联系自己的教育生活与阅读感悟,我写下了不少教育教学类的文章,并且有一些还在这本用稿严格的杂志上发表。我成为《师道》杂志一名忠实的读者,也成为一名拙作较多的业余作者。我认识的《师道》杂志编辑部的编辑,都是为人真诚,坚持服务一线教师,很敬业的人。《师道》是一线教师敞开心扉,诚心交流与探讨教育的舞台,我们的教师在这里施展了才干,分享了教育情智,获得了专业上的成长。

当然,在《师道》杂志上发表文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记得有一次我给《师道》杂志投稿,因为时间与水平所限,文章写得不很理想,结果给编辑毫不客气地指出不足。直到我多次修改,双方满意后,文章才被发表出来。至于因为质量不高而退稿的事,也有发生。用稿严格,质量为上,也许就是这份杂志能够博取一线教师青睐的主要法宝。

读写结合,缘定今生。对我而言,这一本《师道》杂志将是我教育人生中重要的朋友。今天,乃至未来。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禅城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萧 田

猜你喜欢
师道傅雷名家
名家
傅雷的称赞
名家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名家之约
名家之约
尊重学生维护师道
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
浅议“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