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缠绵动人的亲情之歌

2013-04-29 00:44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3年9期
关键词:龙应台散步亲情

胡善恩

整体把握

聊天、吃饭、散步、看电视,这些是一家人生活的平常图景,然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之中,仔细品味,却饱含着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一文,看作者在散步这一平常小事中,怎样浸润浓浓的亲情的?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出生,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教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写作背景

《散步》写于1985年,当时莫怀戚与来中国进修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交流。柯尔特认为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这种认识让莫怀戚感慨不已:我们中国人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因而他有了写作的念头,想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却是美德的民族遗产。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其诗意的朴实,挥洒人性的光辉,感动了无数的读者。要理解这篇文章,要抓住以下美点:

结构:散步为线

文章以“散步”为文题,散步贯穿整个故事情节。文章共有8个段落,开篇第一段就总领全文,破题点明“散步”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重点写“散步”的过程。这一部分先交代“散步”的缘由,再写一家四口祖孙三代“散步”的乐趣和分歧,最后写“散步”路线的解决和感悟。整篇文章,作者处处都是写散步,但又似乎处处不是写散步。这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又是浓缩了生活全部的一个生活缩影。作者仅仅写了一次散步,而它内涵的广阔、思想的深刻远远超过了一次普通的散步,这是作者的高明处,也是这篇短作的成功之处。

主题:亲情至上

散步这一生活的小场景,隐含的主旨是丰富的、多元的,但三代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却是最为突出的。作品开篇写母亲不愿出去,“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正因如此,“我”才劝说她多走走,散步的缘起在于让母亲“多走走”,子孝孕育其中;路上发生了分歧,这是正常,处理分歧的过程,我依从母亲的意愿,“决定委屈儿子”,这是孝顺;妻子,“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惠体贴;儿子“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这也是孝顺。然而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这改变,是对孙子的迁就和关心爱护,这又是母慈的表现。一家三代,“子孝”、“妻贤”、“母慈”,彼此理解呵护,彼此包容和退让,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

意境:优美和谐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一处是开始散步,作者放眼初春的田野,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其中“新绿”、“嫩芽”、“水泡”,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和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是在踏上小路之后,描绘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也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70余字,可正是这种环境的描写,使散步既有背景的衬托,又渲染了亲情的融洽,再加上亲情的温馨,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语言:内涵丰富

莫怀戚的散文,文字从容不迫,张弛有度,举重若轻,“可以让读者轻松地放下戒备”。纵观全文,文章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除文末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但通俗并不等于庸俗,明白并不等于直露。本文语言言浅意深,描写入情入理,很有滋味。如“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句,“在外面”细细揣摩,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也许“在家里”我总是听她的,正是这一限制,不仅诙谐,也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再如文章的结尾,“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一句,则构成句式上的对称美,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深情。最后一句,更是耐人寻味,“走得很仔细”,看似有语病,实则是因为“我”背上是年迈的母亲,“她”背上是年幼的儿子,这样“仔细”地走,体现郑重其事,十分小心,这样既表明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了家庭的亲情,又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的高贵品德,有着无穷的意蕴潜藏于其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 ) 霎时( ) 脚踝( )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选文以“散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试简要分析。

4.试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5.如何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话的含义?

亲情是一种微妙的感觉,是一丝不经意间的牵挂、惦记。读完了莫怀戚的《散步》,我们再来读一下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的同名作品,看同样的散步,包含着怎样不同的情怀。

散 步

龙应台

(1)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2)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3)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

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

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您的孩子:家萱 家齐 家仁

(4)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80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5)“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6)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7)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8)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9)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40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10)大年初三,2008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4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 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11)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12)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

生命,因相互呵护而温暖;亲情,因彼此厮守而温馨。为了母亲,莫怀戚和龙应台都能邀母亲散步,看似平常的生活,闪耀着的却是爱的光辉。但这两文感悟又有所不同。前者体验到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孝道传统,后者则感悟到的“亲情”是一种渐行渐远的缘分,告诉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想一想,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上文,回答问题。(2012年浙江省丽水市)

1.“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阅读⑴~⑺节,概括回答。

2.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甲: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乙: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3.第⑾节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

4.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1.qí;shà;huái 2.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3.以“散步”为题,交代故事的内容,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吸引读者。4.见美点赏析。5.整句话表明“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肩负着赡养与照顾的责任,承前启后,有一种对生活的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一句话点明文章的“文眼”和“主旨”,有画龙点睛之效。

类文阅读

示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散步是一个过程,整个故事在散步中展开,凸显美德;龙应台的作品题目为散步,但散步却仅在文后几笔提到,主要为表现珍惜和呵护的情感。前者言浅意深,后者意蕴深厚等。

考题回放

一、1.“我”和家萱都制作了让自己母亲“安心”的各种证明。2.甲句“一张一张”、“小心地”这些词,使描写更细腻,更能表达“我”的理解、无奈等复杂心理。3.烘托散步特殊的环境气氛以及衬托“我”当时难以言喻的痛处。4.“散步”这一细节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作铺垫,以“散步”为题,文章构思显得更巧妙。

猜你喜欢
龙应台散步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散步的收获
散步
有价值的善良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龙应台被儿子教育
《银色仙人掌》
清明话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