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导学案模式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尝试

2013-04-29 17:34覃焜燏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年9期
关键词:实验课学案尝试

覃焜燏

摘要:利用导学案模式设置明确的目标:教师明确目标去导学、学生明确目标去学习;利用导学案模式引导学生质疑和评价:教师善于捕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并及时点拨;利用导学案模式引导学生交流与反思:确保实验后有充足的讨论交流反思的时间,对学生的实验作出评价。

关键词:尝试;生物;实验;导学案;交流;质疑;评价;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101

《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通过生物实验获取生物学知识的实验能力尤为重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被中学生物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热潮中,生物实验教学无疑是整个生物高效课堂的核心,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导学案模式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高效实验教学作了一些尝试。实践表明,导学案模式能够在实验教学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生物学更有效。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呢?

一、利用导学案模式:设置明确的目标

1. 编写生物实验教学导学案:实验教学导学案除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等特点外,笔者尝试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更多学生参与实验。尝试让学生先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如做“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细胞膜的功能”时,笔者尝试让学生先在家做洗面粉活动。方法是:用纱布包裹面粉,放入一盘水中去洗,边洗边揉挤,边观察盘中的水在洗面粉前后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洗面粉后盘中的水变浑浊?为什么纱布内的还有面筋?这种来自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能做到有备而来,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实验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2. 明确的实验目标是高效实验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明确目标去导学、学生明确目标去自主学习,这样,学生是有方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地有效学习,整个课堂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内容,否则教学就会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实验课常出现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去做;学生相互观望,实验做完时也没弄清实验原理;一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往往有的人忙个不停,而有的人又没事干,就是看看别人做实验。针对实验课上的种种现象,笔者尝试利用导学案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同时,笔者不但注意结合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实验目标的方向。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在上实验课前就有明确的实验学习目标。然后将全班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并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每个小组一般由6位学生组成。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如谁去取实验材料,谁做实验记录,或者分别完成几组实验任务等,这样能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学生相互推诿,又避免群龙无首,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

3. 设置开放性生物实验课。实验课如果按照课本完成,难免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实验内容及实验实际情况,变换某个实验条件或根据条件设计完成相关实验。如,在做“酒精和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时,改为“废电池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进行组内和组间的交流与讨论,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可自由地展示观点或见解,提出自己的疑惑与困难,加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共同达成实验目标。

二、利用导学案模式:引导学生质疑和评价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捕捉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并及时点拨,使实验课具有生成的“精彩”,教师的“导”十分重要。

1. 仅按课本要求做实验只会压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实验教学中,笔者尝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要害怕犯错误。可以对实验材料、实验操作、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也可以对课本实验的内容进行变式,还可以对本课实验进行深入探究。学生的“错误”其实是难得的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比简单地模仿课本,得到一个预期的正确结果,收获要大得多。如:在初中生物八(上)第69页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时,要用蒸馏水保持叶片湿润。笔者会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用其他水代替蒸馏水?为什么?有的说可以用自来水,也有的说可以用消毒水,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思维火花产生碰撞,达成质疑、解疑及评价。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正确对待“错误”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只是对学生的鼓励、疑难的点拨以及确保学生不违背实验规则。

2. 在实验教学中,针对各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尝试用提醒学生注意可能影响到整个实验成败的步骤和适度演示或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解决的办法。比如“显微镜操作”中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教师通过演示解决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但教师应尽可能地减少示范的内容,更不可示范整个实验过程,以免限制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3. 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及自主实验过程中,分别负责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实验小组遇到的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小组或教师的帮助。引导学生比较课本实验和自己设计的实验的优缺点;诱导学生及时、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点或实验设想,无论“错”还是“对”、“合理”或是“不合理”。经过教与学的互动,使“错”的观点、“不合理”的实验设想得到纠正,从而建构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完成实验教学的目标。

三、利用导学案模式:引导学生交流与反思

要提高实验课堂的效益,实验结束后的讨论交流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实验中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许多时候实验结束时,下课铃也响了,学生只能匆匆地离开。

1. 尝试在实验导学案中增加了“实验质疑与反思”栏,作为学生实验课的课后作业。通过对学生“实验报告”和“实验反思与质疑”的批阅,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如“探究酒精对(下转第103页)(上接第101页)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水蚤心率不容易数的原因等,在下一节课组织学生讨论,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讨论交流时间。交流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尝试让各小组在组内进行小展示,并组织学生进行大展示。通过思维的碰撞,学生交流实验操作技巧,分享实验过程的心得,达成实验教学目标。

2. 尝试运用多种评价激励学生:即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相互评价、小组间比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实验中的设计、操作、观察、创新、质疑等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明确的实验目标,能激发学生发挥特长、勇于创新,也能促进教师不断地改进导学方法,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在实验中一些变式处理、标新立异的构思尤其要倍加呵护,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即使是错误的想法或是失败的实验结果,也应该予以鼓励。

3. 不少生物实验需学生联系生活,在课前做一些小实验,这对寄宿学生而言有些困难,尽管在组建实验小组时考虑走读生与寄宿生的混搭,但在实践中仍有许多小组不能很好地完成,这方面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还要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尝试,争取找到解决的方法。

运用导学案模式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尝试中,笔者发现导学案模式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将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导学案的引导之下,巩固实验操作和技能,巩固实验原理,逐个突破实验难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品质。通过尝试,学生的生物学成绩提高了,在学生参加初中生物毕业会考时,解决实验探究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总成绩达到A等级的学生人数也明显增多。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实验中学 545200)

猜你喜欢
实验课学案尝试
乡愁导学案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比例尺(一)”导学案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