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课堂教学的灵魂

2013-04-29 00:44刘德华
物理教学探讨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原则活动

刘德华

摘要:活动教学设计是建构民主、开放、互动、生命的课堂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阐述了物理活动教学设计的四个原则,即活动情境创设的生活化和探究性原则、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原则、活动实施的差异化原则、活动评价体系的多样化原则。

关键词:活动;教学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9(S)-0012-2

活动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方案在教师引领下由师生共同参与设定。能力由互动生成,过程由师生共同把握,凸显师生在互动中真诚倾听、相互激励、共同感悟。旨在建构民主、开放、互动、生命的课堂,呈现的是不断优化的课堂结构。折射的是对生命的尊重。放飞的是灵性与智慧。因此,活动教学并非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化为“放羊式”。而是教师在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前提条件下,给予科学的指导,使得学生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整个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演员,而是导演,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主角。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让他们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充满生命力。笔者基于课堂活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活动教学设计的原则。与同仁共同探讨。

1.活动情境创设的生活化和探究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学科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活动情境的建构应充分发掘和利用生活资源,使活动内容生动形象化;活动设计应强化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生活化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活动探究过程中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例如: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活动一:首先让学生拿一个碗,学生很轻松完成:活动二:然后我们把碗抹上油,再让学生亲身实验。通过两个生活化活动情境的对比探究。学生马上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疑问,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很容易就会将探究的方向明确下来。

新课程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就是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在做中发展”。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把活动教学的过程变成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变成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实践兴趣、实践态度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因此,活动设计应充分体现探究性。例如: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实验探究,活动一:通过频闪照片获取小球自由落体时的相关数据。活动二:从刚才的观察到小球的下落,思考自由落体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是匀加速运动还是非匀加速运动?学生:直线运动。可能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活动三:如何来验证你的猜想?教师引导: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满足哪些规律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多种规律。有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有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有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等于定值,等等。活动四:小组合作探究小球自由落体的频闪照片给出的数据是否满足上述规律呢?小组分工。组员自主探究是否满足其中的一个规律。组长汇总结果,小组代表发言进行成果展示,组间交流碰撞,教师适度评价、总结提升。学生活动中轻松完成探究过程。规律自然生成。使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得到不断提升。

2.活动方式多样化原则

活动方式的选取应依据探究内容而定。(1)自主活动探究:对于一些难度不大又无安全隐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探究独立完成;(2)合作探究:对于一些复杂,特别是系列性的探究活动(如楞次定律的活动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为学生铺设台阶,提供活动方向,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互动合作探究。在互动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组内各成员的角色作用,对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从而形成“师教兵,兵教兵”的活动氛围,让所有的组员充分参与到小组活动探究的过程中,使组内各成员的探究能力均得到有效的培养。

3.活动实施的差异化原则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传统教学注重共性,对个体的差异性关注不够。新课程从课堂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进一步突显个体的差异性。实施差异化活动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个体的最优化学习。为此,要做到以下五点:(1)学生分层:首先根据学生的物理知识储备、物理学习能力、物理学习习惯将学生划分为这三个层次:A基础达标层次、B能力提高层次、C能力发展层次。活动教学经验告诉我们:①三个层次的学生的比例根据具体班级学生的组成情况有所不同:②三个层次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③分层只能作为教师为了提高活动教学有效性而实施的教学策略。不宜告知学生,教师只需做到心中有数即可。(2)分析物理教材,活动设计分层:教师在活动设计时要分析物理教学内容。制定适宜的层次化活动教学内容,即活动设计应铺设台阶,层层递进,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找到自身对应的位置。(3)面向全体的同时,突显个体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活动教学的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环节,基本活动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活动环节,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可以明确不同的活动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探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活动探究使各个学生均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4)因人而异,分层练习:随堂训练是检验活动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低层次设计补缺题,中等层次练习巩固题(全班都能完成的),高层次设计的深化题。课外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的必要措施,分层练习通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暂时完成不同水平的作业,暂时完成一些或暂不完成选做题,然后在接下来建构新知识的同时继续完成,即“允许推延”的原则,从而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5)分层辅导:实践证实。课堂活动以B层次学生为重点开展的效果比以A或C层次学生为主要好,因此针对A层次的学生要通过课外的辅导工作进行异步达标,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要给予他们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并且通过帮助成立物理兴趣小组和组织参加各类物理竞赛来发挥他们的潜能优势,从而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

4.活动评价体系多元化原则

传统教学的评价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这显然是违背“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标准。新课程提倡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要充分重视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并重。因此,课堂活动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沿用书面测试评价的同时,还要充分依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心理特征进行,对A层次和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要鼓励,运用激发式的评价机制来促进其课堂情感向着优化学习过程方向发展,减少这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倾向。因为课堂活动教学设计以B层次作为设计标准,所以这部分学生有时会感到有一些学习困难,课堂活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与科学引导等方式了解其活动动向和目标达成情况,并运用评价机制促进其活动探究的不断深化。对其主要采用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评价策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同时,又不断产生追求感。对于C层次的学生和好强的学生要给予其一定挫折感评价,让其在承受思维“打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东芳,孙军业,困惑及其超越——解读创新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2]孙晖,王学菊,活动——课堂教学的灵魂——话动教学初探[J],教育实践研,2010,(10):10.

(栏目编辑 赵保钢)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原则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