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尾生的信》解析芥川龙之介

2013-04-29 13:24王萍
关键词:等待希望信仰

王萍

摘 要:《尾生的信》是芥川龙之介在大正八年二月,也就是1919年在他27岁时写的一部作品。本身这部作品在中国的典故《庄子·盗跖》中就有这么个说法“尾生与女子期于粱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文章的题目为“信”,那此“信”到底指的是什么?有人曾指出这里所说的“信”为“信任之信”,我却认为此处的“信”为“信仰之信”,虽谈“信”但是通篇文章却不见一个“信”字,但又是由始至终却始终能让人感觉到它的存在,也正是那种无形的“信”来支撑着全文。另外文章还反复的出现了一句话“但是,她还是没有来。”因此“等”也成为了此文的另一主题,因“信”而等,因等坚“信”。

关键词:《尾生的信》;信仰;希望;等待

中图分类号:I31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195-02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的小说家(在后文简称芥川),在《新思潮》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鼻子》后,受到当时在文坛非常有影响力的夏目漱石的赏识,自此之后走上文坛。而他本人则是很小便寄养他的舅舅家,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也对他的人生的信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的那种信仰在《尾生的信》这部作品中有很深的体现。

从小说的一开始他就描写到尾生身边的风景,高高的石桥,爬了半截的蔓草,甚至是被落日映照的素衣下摆都映入了尾生的眼帘,而此时吹着口哨的尾生犹如年少轻狂的芥川,站在自己的信仰之上,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兴趣盎然的去观察着身边的生机。文章接着往下进行,在芥川的笔下,桥下的沙滩慢慢被河水包围,在仅剩四铺席大小的沙滩上,尾生依然看到了许多像是螃蟹的家的小圆孔,波浪拍岸,声声入耳。恰如已经深入到社会的芥川,一点点的看着自己的信仰被淹没,站在人群中或许此时已经感到独属于自己的那份寂寞了吧,只是博学如他,仍就在努力发现身边的美好,即使自己在等的那个“她”并未到来。

文章写到中间,芥川笔下的尾生终于还是等烦了,尾生开始挪步到水边,环视宁静的河面。河面无船,四周被芦苇包的严严实实,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安静。而如云母般倒映在河里的火烧云无形中又给了这条无船的河一丝生机,此情此景在尾生看来还是有那么美丽。而这般的描写如同已到巅峰的芥川,镶有金边,却又那样的寂寥,他开始不耐烦这样的人生,只是生命中的风景还是那样的美好,那么自己想要的温暖亦会不远吧,他也是选择等待。

终究还是暂时妥协,尾生从水边走开。暮色渐浓,不安催使他在已不宽阔的沙洲上徘徊。想倾听一下属于这个世界的声音,只是剩下的只有晚风的呼啸,潮水滔滔,以及那不知何处的苍鹭的吵闹。尾生终是停下了脚步,看到迫近自己的经黄泥洗刷过的河水,或许就在此时他就已经不再抱有希望,只是还是没到最后,再等等吧,已到如此还能差到哪里。似如已经乏力的芥川,只是谁说芥川不曾尝试妥协,然而妥协亦是失望,又怎么能够再怪他的固步自封,不再前行,只是对满是不安的自己的一种保护吧。没有希望了吧,但是,还是再给自己也给“希望”一个机会吧。

文章的后半部分,芥川笔下的尾生临近崩溃,狰狞的倒竖双眉,走的更加急促,为什么我如此执着的等待,却仍是等不来你?为何对我如此的不公?鲜红的落日余晖已尽,淡青色的苍穹下只剩下了石栏墨黑的剪影与尾生一同等待,那是怎样的一种凄凉和寂寥。不再闪躲冰凉的河水侵袭自己,既然“你”没有来,我又何苦爱惜自己。恰似芥川,亦处在崩溃边缘,寂寥的世界满是冰冷,灰暗的消失掉了最后一份生命的色彩,温暖,早已不可能在这样的世界中发出,寻寻觅觅,却仍是孤寂一人。河水湿了鞋子,没过腿部、胸部、腹部……频频向桥上张望的尾生是否再最后关头还是想从绝望的深渊中挣扎而出,如果可以好好的生活在阳光之下又有谁愿意沉沦?只是终是那个她负了尾生,依稀的星光下跃起的妒鱼成了这片景色中的最后一份生机。而对芥川来说,也终是这个世界负了他,带着不安寻觅了一生,终还是孤单的离去。小说中的尾生已去,而此时虽然现实中芥川还在,但或许此时的他亦死意已决吧。

斗转星移历经颠沛的魂魄,栖息于“我”的体内,到此尾生终于芥川合二为一,前世今生,梦里梦外,只是忠于自己的人终是看不穿这个淡漠的世界,任性离去,或许就在如芥川在《或旧友へ送る手記》中所讲,“只要我的周遭的人没有跟我有类似经验的话,我的话语应该会像风中的歌一样消失……”不曾经历过那种不安的人,无论怎么解释都会认为那只是借口,扶耳而过,事后又只是会想到那个人是如何的自私。从坚信到茫然不安,他又经历了怎样的飘摇。

纵观全文,尾生的“信”指的可能就是对某件事情,深信不疑的“信仰”吧。在文中也就是指,尾生对所等之人一定会来的这么一种“信仰”。读过此文后,也会很多人都认为尾生是愚不可及,很多人问,为什么尾生不换个地方等?尾生为什么不自己去找那个他在等的她?为什么不会换个时间再见面?如此这般的人不值得等之类的话。而芥川对尾生在文中却是在极力的赞扬和认同。我想事实上芥川对拥有如此深厚信仰,又可以坚持的尾生是非常的羡慕吧。换个地点,换种方式,换个时间,不是自己想要坚持的“信”,尾生要的亦或许只是此时此刻此地的等待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芥川也不例外,但是对于自己的信仰,一向对任何事情都怀疑的芥川或许是看不到的吧,也或许,不信,亦就是他的信仰吧。芥川是一个孤独而又敏感的人,孤独就像一个坚硬的墙壁把所有的美好都拒在了外面。对于内心孤独的人来讲,整个世界都是冰冷的,温暖只是转瞬即逝快的,是他怎么努力都抓不住的东西,而寒冷却是在心底长存着的。也因此,他的世界是谁都闯不进去的,在他的世界里,永远都只是他一人孤独的存在而已。而另一方面,而敏感的人就更具有一根易受伤的神经,别人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会是他感到被抛弃,被隔离。芥川的敏感使他变的孤独,孤独中敏感又在成长。对普通人来说,是靠信仰的指引去做事,但却不一定因信仰而活着的,对尾生而言,因信仰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信及而终,因信而死。尾生身上应该说是有芥川的影子,而芥川却是一直在追求一种属于普通人的信仰,他也想寻求一种希望,为人生寻找一份依赖,为自己寻求一个可以活下去的理由,但最后亦因自己的特殊的信仰而死,尾生淹没在水中,芥川却淹没在不信这种无形的水之中。芥川最终也没能做到普通人的“信”,对他而言所有的东西都是从一而终的。

尾生并非痴傻,犹如芥川,明知结果会如何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那条满是非议的路,不是他们没有想过之后他们身边的人会承受什么,相反他们想到了太多,或许真的是物极必反吧,固执的压力已经让他感到疲惫不堪,而自认为无人理解的他们早已无路可选。

根据文章我们知道尾生是在等那个“她”不管是现实还是另有所指,总归是终有所等,那最终芥川等待的到底是什么呢?在文章的最后芥川这样写道:“我虽然生活在现代,却干不出任何有意义的事情来,一天到晚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一味等待着某种当来不来的不可思议的东西,正像那个尾生在黄昏的桥下,一直等待着那位始终未出现的恋人一样。”稻垣達郎(1983)曾分析说所谓芥川等的不可思议的东西就是和平和幸福。如果说他等的是幸福,这倒也有理,只是等待的是和平,这种说法我却并不怎么赞同。在我看来,芥川等待的或许只是明天的希望。能把他从孤独中救赎出来的希望。今天过后或许就可以感到温暖了吧,到了明天或许自己就再也不会被舍弃了吧。过去和现在都是一片黑暗,能寄予希望的也惟明天而已。到了明天,或许等待的希望就会来到吧,或许就有了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只是在最后的最后两人都不曾看到他们想要的理由。

幸福的人似乎都总难成为你个优秀的作家,没有敏感的神经的人似乎也与作家无缘。如“鼻”般敏感,如“窗”般孤独。芥川的作品总在剖析人性的阴暗面,他容易让人看不到光明,也或许是因为这个世界都不曾给过他光明吧。事实上,芥川作为一个天才作家或许从最初就已经注定了他悲剧般的命运吧。

参考文献:

〔1〕芥川龙之介.或旧友へ送る手記.東京日日新聞,1927.

〔2〕稻垣达郎.作为历史小说家的芥川龙之介.1983,7,25、芥川龙之介研究所收、大正文学研究会编、日本图书中心.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等待希望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在希望与绝望的旋律中交织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雾霾背后的一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