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的要求与现代大学的教育教学

2013-04-29 09:47:00闫拓时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现代生活教与学

闫拓时

摘 要:中国社会目前已进入了呈现出全面进步的时代。时代的特点对人的发展提出了适应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要求,每个现代人必须在价值观、综合素质和思维创新方面紧紧跟上现代生活的新变化。作为时代条件下的大学,其教育和教学在保持历史已经形成的优良传统外,既要研究适应现代生活要求的教育教学内容,又要教育引导学生在现代生活中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系统性的心灵架构,在实现培养人的最高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下功夫。

关键词:现代生活 现代大学 人的发展 教与学

现代生活的要求

今后的二三十年,将是中国迅速崛起的二三十年,是中国社会出现根本性变化,呈现出全面进步的时代;也是中国进一步开放,更深融入世界的年代。时代的发展是靠人的发展来推动的,时代的特点对人的发展提出了适应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要求,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一个人对待这种客观要求适之则发展,不适之则不能发展,或被社会潮流淘汰,或被边缘化。所以笔者认为,现代社会生活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最基本的,也是比较重要的三条要求:

第一,态度决定一切是时代对人的发展的价值观要求。态度决定一切是一个较简单的要求,也是一个极深刻的要求。人对社会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对现实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或者说是体现一个人价值观的很客观、很外在的一个标准;或者说是体现一个人精神世界中的信仰是否有点迷茫和困惑的一个检验标准。现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复杂多变。一个人如果没有稳定的,从内心深处发出、历经生活沧桑检验的,能够平衡自己身心的生活态度作指导,那么这个人也许会在生活中处处感到与环境的不相容和冲突;也许会产生强烈的反社会情绪与冲动;也许会郁闷纠结,心灵难以舒展,心态难以平衡。相反,人们有了坚定的、清晰的、向上的、乐观的生活态度,虽然生活的沧桑必不可免,但他会有很强的自觉适应性和很强的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力;他会奉“熬”字为精神支撑,从而不断获得在“态度”被认同前提下的提升和变化。现代生活中的态度是必须要接受生活磨砺和检验的,态度的精神核心就是价值观。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变化很快的现象、人和事发出“凭什么”的责问,发出“我愿意”的回答。尽管两种回答的语气和意愿相差甚大,尽管都是理解层面的问题,但确实也是两种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问题。

第二,细节决定成败是时代对人的发展的综合素质要求。细节决定成败是一个很时尚的词,带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因为竞争的加剧使生活变得复杂化,做成一件事的精神成本和物质成本都变得越来越高,成功的取得所涉及的过程因素变得难以预测。因此,把握好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和状态中的所有可变因素都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可以说,“四两拨千斤”的古训在今天更成了一个时代警语。或者说,今天的“细节决定成败”强调着人们在决策过程、操作程序和执行程序上的用心程度和能力。细节决定成败既是宏观决策范畴的能力要求,也是微观执行过程的能力要求。不仅要关注事物变化的细节和事物构成的细节,而且还要看到整体和全局之下的细节。若没有看到整体和全局而过分关注细节,可能根本就不是决定成败的细节。所以说,能意识到细节还不够,还必须意识到宏观和环境之下或之中的细节才是重要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指出:“周恩来所具有的这种精微之处,大大超过了我所认识的其他的世界领袖,这也是中国人独有的特性。这是由于中国文明多少世纪的发展和精炼造成的。”就周恩来而言,“伟大是细节的积累”这句纎言几乎有几分道理。然而,“即使他在亲自护理每一棵树木时,也总能想到森林”这句话,是对周恩来非常重视细节而又时刻不忘重视和细节相关的非细节部分的领导艺术的充分赞扬。所以说,会关注什么样的细节也是很重要的能力。

第三,智慧改变世界是时代对人的发展的思维创新要求。智慧是一个包容性极大的词。智慧有着一个无处不在、无处不用的内涵。智慧改变世界,笔者理解:智慧所应对的客观问题是无所不包的,是既能应对人际问题,也能处理自然界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智慧能让自己改变就是自我的世界改变;智慧能让一个人周围的环境改变就是改变了一个小小世界;智慧能化干戈为玉帛,就是制止了危难,造福了一定范围的世界;智慧能化纠结为舒畅、变郁闷为快乐,就是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概括智慧的内涵呢?笔者认为,智慧就是能将看似对立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事物转变为不对立或统一,转变为相辅相成,转变为有序或和顺。总的来说,智慧能让原有的状态在花费很少代价或成本的前提下呈现出一个崭新的状态。智慧的根本意义就是创新。智慧的表现形式丰富无比。一个人智慧的丰富程度,反映着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现代大学的教育教学

现代生活的要求构画了一个现代生活的基本环境和基本特征,提出了对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要求。作为划时代条件下渴望成才的大学生,深明现代生活要求之大义,并自觉地追求和修炼,成为了大学阶段成长和成才的一个主要内容。作为现代大学,其教育和教学要在保持历史已经形成的优良传统外,既要研究如何更好地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要求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校园文化的营造,更要研究如何教育引导学生应对现代生活的“两面性”,建立一个较为通透的认识和参与的基本态度,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活和走上社会后,尽可能从生活中汲取正能量,尽可能避免负能量的消极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尖锐指出:“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大批这样的‘有毒的罂粟花。”[2]中央的要求和钱教授看似偏颇但言语中的担忧,无不说明了今天大学要重点进行的教育是什么?今天的生活是一个越来越难认识、越来越难思考、越来越难把握,但又必须去认识、必须去思考、必须去把握的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通过自己独到的、辨证的思考而得出的支撑自己生活意义的精神独白,没有积极参与,守住底线,具有耐受性、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统一的把握生活的准则,则很难形成现代生活要求的“态度决定一切”。所以说,大学在今天承担了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要多得多的使命和期待。要较好地完成在大学阶段对人才“立德树人”的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丰富思想的培养。一个在大学阶段没有形成丰富思想的人,没有完成“精神内存”的人,就好比一栋已盖成的大楼,它的支柱当中缺少高质量的钢筋或根本就没有钢筋。一栋楼没有高质量的钢筋在混凝土中做支撑,一旦遇到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就会倒塌。一个人在大学阶段没有建立起“精神内存”,就不可能建立起正确的既能适应社会也能以正能量影响社会的积极人生态度,那么他的成长和发展道路就很难设想。教育在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不怕困难挫折、勇于向前的人”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和难度。现代大学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当更加重视学生思想和精神的化育。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需要自上而下的全社会的统一认识和统筹谋划。但学校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大学的教育肯定包容了教学,但教育所要实现的对学生“做人”方面的提升与标志同教学所要实现的专业目标还是有区别的。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创造者和思想者,这也是在今天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全社会对大学的期待目标。大学应当自觉地为实现培养人的最高目标而有所担当、有所创新。

大学的教学是培养人的根本性环节,也是把教育内容和目标分解在具体推进和落实过程的一个系统实践。大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要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受到许多方面的挑战。在今天新媒体和资讯铺天盖地的环境中,一名教师的教学,除了专业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必须教授给学生以外,还必须对学生有“学”的引领,给学生以如何学、怎样高效地学;如何在学的过程中尽早打开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初步完成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框架和体系的建立;如何培养学生站在高处“看”和“想”的意识和头脑,即重视“看似无用却无不用的”哲学思辨素质的形成;如何教会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上的前瞻性思维方式的自我养成,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万变不离其宗”的做学问和做人相统一的遵循原则。从大学阶段开始,就要让学生有一种高度的自觉,即专业的功夫必须下实了,“取巧无以成大才”,熟能生巧是成大才的基本功。

以上的论述看似和教学中的知识传授没有很直接的关系,但在目前,教学的最优化只有在以上方面得到体现,才能说教师具有前瞻思维和创新意识。教的最优化并不仅是知识的直接高效传授,而是包含了对学生“选择”学什么和如何去适应飞速变化的社会对学生所提出的学什么的要求的指导和引领。只有这些如何教学生“学”的过程和效果感动和武装了学生,才能说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了主体作用。也可能是大环境中的某些趋势和人们在竞争中唯恐被边缘化的感觉形成了非良性的互动,从某些方面看,现在的教育,学校、家长都在明明白白地全力培养着只会“来料加工”,容易看得见显性能力的“手工业劳动者”,这种现象在艺术教育的领域中表现得更甚。而培养有头脑、会思考的创造者、思想者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似乎因为显得比较空泛而无法开展或不知如何做更有效。总的说来,教和学的关系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变得深化了。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的效果也必须体现在学生的“会学”“能学”“善学”和“好学”上。给学生“猎枪”而不是“猎物”的警语,在今天对教学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

现代生活的要求是人们约定俗成地从社会变化的现实中提炼出来的关于人们如何更好适应社会需要,发展和提升自身的一个目标要求。现代大学把这种时代的要求作为一种参考,改革和设计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融进这些理念和思想,是结合社会需求,满足大学生需要,契合整个社会期望大学生能更好地成才的心理的创新之举。

参考资料:

[1]《党的十八大报告》 2012.11.8.

[2]《北大正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作者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2.4.22.

(作者系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桂兰]

猜你喜欢
现代生活教与学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金秋(2021年18期)2021-02-14 08:25:40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艺术科技(2017年1期)2017-04-05 21:18:24
试论个性化陶艺作品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21世纪化学的广泛应用
关于光学与现代生活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糖的世界:研究资本主义历史的人类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