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开展高职院校社团活动

2013-04-29 00:53潘媛媛
广西教育·C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社团活动高职院校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现状,阐述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探讨如何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开展高职院校社团活动。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院校 社团活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0099-02

职场人在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外,还要具备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不仅适用于各种职业,还能应对变换岗位的需要,是就业中一项关键的能力,又是职业需求的基础能力和职场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当今社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如何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开展高职院校社团活动。

一、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社团建设主要有以下现状。第一,高职院校社团建设追求热闹的形式和书面制度完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载体和形式,但过于追求载体和形式,则导致了形式过度。有些校园文化建设直接等同于快速出结果的“文体活动”,认为只有场面热烈的文体活动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结果使活动组织者与学生都疲于奔波,活动过程产生不理解与摩擦,高职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因频繁的活动得不到有效保证;在师生中的认同度不高。

第二,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简单化。由于高职院校建立的时间不长,很多院校又是多个校区整合,校园文化的累积较为薄弱,创新的空间较为开阔。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和推进,社团活动缺乏后续发展的动力支持。在师生的行为文化建设中几个校区仍保留中专时期的行为文化,行为习惯和群体活动不能很好地与校训相匹配,使校园行为文化缺乏大学味。

第三,目前各高职院校社团建设仍缺乏以教师为主导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在最能体现学院精神和高职文化特色的教师言行方面,没有得到教师们足够的重视和认可。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中,学生对于自主开展校园社团活动的意愿比较强烈,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较缺乏,教师对学生自主开展的文化活动的尊重和深入指导与共同建设不够。而教师缺乏主动积极性的深层次原因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不明确,在物质和精神保障方面力度不够。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将职业核心能力按照内涵及特点区分,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方法能力是指个人的,一般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方法的能力。比如独立学习、新知识获取技能、信息处理能力等。所以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定义,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社会能力指经历社会关系之后,能够建立关系人际网;感知奉献精神,理解人际冲突,能快速有效地处理冲突,为职业、岗位作出奉献的能力。社会能力既是基本发展能力,又是基本生存能力,是劳动者在开放型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所以界定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等能力。

三、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开展高职院校社团活动的实践

本研究抽取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共2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占1600名,女生为800名。在2011~2012年依托校园社团开展了“参加一个社团活动,发展一种兴趣爱好,提高一种职业能力,增加一次就业机会”的活动,引导学生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并将企业招聘要求的团队精神、人际交流沟通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作为考查方向,贯穿于社团活动之中,提高学生日常行为与职业行为接轨后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测评表详见表1。

通过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校园达人、文学经典诵读、优秀影视文化推广月、演讲和礼仪大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塑造的欲望,加强了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关注度,开始以职业发展的视角审视自己,理性分析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拓展自身的能力,增强自我塑造的愿望。学生的各项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以2011级路桥系、管理系、汽车系共2400名高职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前后进行调查对比,学生掌握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中应用职业核心能力,学生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详见表2、表3。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社团活动的开展,共青团组织是一个必须大力重视的平台。与课堂教育相比,共青团组织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拓展过程中可以发挥明显的优势:共青团有着优良的传统且组织体系完备,能广泛覆盖学校、学生的方方面面;为了倡导社团开展活动,各高校应完善社团职业核心能力指导教师制度,并且从经费上给予相应支持。二是为教研教改科研课题提供有益的借鉴,为提升教学质量开辟一条新途径。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采用以职业活动项目为载体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交叉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突破以往传统点对点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实现了系统化和完整化的规划要求,以激励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三是为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项目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要求融通,相互依存,因此,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业工作特征以及如何与人合作,寻找到未来发展的目标。同时,学生通过与职业岗位联系紧密的职业核心能力项目训练,具备了适应工作环境及胜任工作的综合能力,为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智武,吴光皎,林逸冰.关于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用的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5)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20)[2013-02-1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612/19288.html

[3]高庆.论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核心能力及其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

[4]余新丽,刘建新.基于就业能力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6(6)

【基金项目】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2JGB346)

【作者简介】潘媛媛(1979- ),女,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口才沟通、文秘礼仪等。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职业核心能力社团活动高职院校
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浅议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管理学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