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源 谢金丹 刘晶晶
[摘 要]文章考察了新词新语在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表现形式、作用、特点和使用规范,以期为新词新语在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手机;网络新闻标题;新词新语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100 — 02
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人们对信息的捕捉和获取已进入读题时代,新闻标题的制作至关重要,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较传统网络新闻标题有更严格的字数限制,标题制作也有更高的表达艺术要求,它需更短小精悍且具有夺人眼球的力量,新词新语则较易满足其需求。邢福义认为,“新词语,既包括采用新语表形式的词语,也包括增加了新义项的词语。”〔1〕我们以手机新浪网和中国新闻网移动版(以下简称“中新网”)为例,考察新词新语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情况。
一、新词新语在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新词新语在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起到了表述简易、形式新颖、引人注目等作用。
1.仿造词语。“新造词是指符合现代汉语构词规律、适应语言表达实际需要的以前没有的新词语。”〔2〕而仿照原有词汇造出的仿造词语则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这些词语在诸多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都有体现。如:
(1)医学博士放弃救父被骂 尊严死惹议(2013年7月31日中新网)
(2)英国工党领袖视察遭民众“蛋袭”(2013年8月15日中新网)
(3)最美女胖子减肥:要让前任后悔(2013年8月15日手机新浪网)
“尊严死”仿拟“安乐死”,意为按照临终者自己的意愿选择全力救治延长生命或者自然死亡,其表意简洁凝练;“蛋袭”仿拟“弹袭”,由“炸弹袭击”变为幽默的“鸡蛋袭击”;“最美女胖子”则顺应了近期出现的“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的“最美”潮流而仿造出来的,仿造词语使标题充满新潮感。
此外,“官场现形‘器”、“八月飞雪”、“猪蹄西施”等也是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可见的仿造词语。仿造词语出现在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具有新鲜感、时尚感,而“接受新词新语的受众所具有的趋同心理”〔3〕又使他们易被这些时尚的词语所吸引,争相做时尚达人,唯恐落了潮流。可见,这些仿造词语起到了增强标题趣味性、吸引读者的作用。
2.旧词新用。所谓“旧词新用”是指用旧有的词语表达新的意义,变旧为新的用法。既包括对当下常用词语进行意义创新,也包括启用古代词语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如:
(1)专家:房地产市场进入烧烤模式(2013年7月31日手机新浪网)
(2)“三高”困扰公务员:相亲没见面机会(2013年8月15日中新网)
(3)菲美官员闭门“舞剑”意在中国岛礁(2013年8月16日中新网)
“烧烤”原指烧制或烤制食品,在此比喻房地产市场火热的现状,生动幽默。“三高”原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在此指公务员的“工作高压”、“生活高压”和“舆论高压”。这样的用法使读者在初读标题时产生好奇心,进而点开标题一探究竟。“舞剑”是对古词“项庄舞剑”的新用,改变了“在席间舞动刀剑”的原意,比喻菲律宾、美国官员采取各种措施针对中国岛礁的行为,生动形象并符合当今时代对古典美的追求。此外,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旧词新用的例子还有“恩准”、“大师”、“膜拜”、“鬼城”、“跑路”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词新语”还只是处在语用阶段。
旧词新用一方面使得标题生动活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读者注意;另一方面也让这些标题具有古典美的气息,符合当今时代审美追求。
3.方言词。胡明扬认为:“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在一种语言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导致语言的社群分化,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形成不同的社会方言。”〔4〕我们所说的方言词也包括地域方言词和社会方言词两部分。
地域方言词是指在某一地域所特有的、尚未进入共同语词汇的词。这些词在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也有体现,如:
(1)男子碰瓷躺地上20分钟被晒晕(2013年8月1日手机新浪网)
(2)绿大佬:陈水扁再入党是羞耻的纪录(2013年8月15日中新网)
“碰瓷”原为北京方言词,泛指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行为,在此意为和机动车相撞后假装受伤来骗取赔偿。“大佬”为广东等地区口语中对“老大”、“大哥”的称呼(绿大佬即指台湾绿营中的首脑)。这样的地域方言词使得当地人阅读后产生亲切感,外地人阅读后产生新鲜感和探索欲望。此外,用这样的方言词往往能更准确地表现新闻事件的地域特色,原汁原味。
社会方言词是指流行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而未完全进入共同语词汇的词。它们也广泛地出现在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尤以网络用语为多。如:
(3)口述:八一八我实习所见的医院黑幕(2013年8月9日中新网)
(4)连战之子参选台北市长?妻子力挺(2013年8月15日中新网)
(5)俏丽小萝莉绝美容颜秒杀超模(2013年8月20日手机新浪网)
“八一八”、“力挺”均为网络流行语,分别是“八卦一下”、“鼎力支持”之意,具有简洁、有力、有趣、亲民等特点。“秒杀”一词广泛用于网络购物、体育比赛、股票、电脑游戏等领域,在此是“瞬间战胜”之意。网络用语在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出现十分广泛,如“正能量”、“拼爹”、“坑爹”、“雷剧”等屡见不鲜。巧用网络流行语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美化新闻标题。形式上,简化新闻标题的结构、丰富新闻标题的表现手法;内容上,增强新闻标题表达的准确性、趣味性和人文性。”〔4〕
4.外来词。外来词是指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借入的词语,包括音译词、意译词、半音译半意译词等多种类型。如:
(1)朝鲜纪念停战60周年 大秀远程导弹(2013年7月28日中新网)
(2)美草根在上海:压力大买不起房(2013年8月15日手机新浪网)
(3)《越狱》男主角出柜公开信(2013年8月22日手机新浪网)
“秀”作为外来词早已走入我们生活,它是英语“show”的音译词。用“秀”代替“展示”既精简了语句,又具有形象、时尚的效果。“草根”直译“grass roots”,意指普通群众;“出柜”直译“come out of the closet”,指公开性倾向,目前主要是指具有同性倾向的人公开性倾向。
此外,还有“空怒”、“蓝牙”、“威亚”等。外来词的广泛使用可以丰富汉语词汇,符合开放时代人们追求潮流、融入国际社会的急切心理,可以起到精简、时尚、引人注目的效果。
5.缩略语、字母词、数字词。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字数少表意精炼,而缩略语往往能以快捷有效的方式表达完整的语意信息,因此,缩略语得以在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频频亮相。如:
(1)内蒙原副秘书长武志忠违纪被双开(2013年7月31日中新网)
(2)河北沧州乡政府违建办公楼续(2013年8月16日手机新浪网)
“双开”是政治领域的缩略语,指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违建”是“违规建造”的缩略语。此外,还有“强拆”、“英超”、“暴恐分子”、“军游”等,这些缩略语在不影响语义表达的前提下使语言更加简洁,使标题能在特定字数限制下表达更多的信息,使用缩略语是标题制作的大势所趋。
字母词和数字词也与缩略语有着类似的效果,如:
(3)苹果CEO库克密会中国三大运营商(2013年8月1日中新网)
(4)哪些英国大学较看重211名分?(2013年2月28日手机新浪网)
“CEO”是“首席执行官”的英文字母词,它使表达相同意义的词语所占空间由10个字节缩减到3个字节,符合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对表意简洁的要求。“211”原指“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在此指学生具有的“211工程”大学的学历,复杂的含义用“211”表述出来,简洁明了。
相对于传统电脑版网络新闻标题和报刊类新闻标题而言,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的字数限制更严格,所面临的受众更加年轻化。新词新语这些表现形式都使得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更加富有张力,为其吸引读者目光做了重要贡献。
二、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新词新语使用规范
新词新语在手机版新闻标题中的广泛使用在为其带来好处的同时,其中的不规范现象也为其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杨永琪认为负面影响表现为“呈现媚俗性、带有歧视性、表现陌生化等。”〔6〕如“屌丝”、“穷二代”等词语的使用就使标题带有明显的低俗和歧视色彩,而如“绿大佬”等缩略语的使用则会令不知情者不知所云。因此,新词新语在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使用时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1.应遵循汉语语法规范
廖继彦在总结王铁琨、姚汉铭等各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新词新语的规范提出必要性、明确性、效率性和普遍性四个原则〔7〕。新闻标题中的新词新语也应当遵循这些原则。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要在严格的字数限制下表达最多的信息,使用新词新语时,有时只注重缩减字数而忽略语法规范。如:
叙涉化武照曝光 尸体全裸死状痛苦(2013年8月22日中新网)
“涉化武”是“涉嫌使用化学武器”的意思,这样的过度缩略若在专业领域使用或能被理解,但在新闻标题中使用则会让读者不知所云。遵循语法规范,才能使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既精简新颖又能让人读懂,且有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
2.应能提高大众品味,塑造媒体良好形象
新词新语在手机版网络新闻标题中的使用应拒绝媚俗化和歧视性,不能为吸引读者眼球而忽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诸如“穷屌丝”、“蛋疼”等不雅词汇要尽量少用,多用些文明、时尚的新词语,从而提高大众品味,塑造媒体良好形象。
3.应与新闻的题材风格相一致
新闻类型多样,有政治类新闻、经济类新闻、体育类新闻、社会娱乐类新闻等,因此在使用新词新语时也应当对不同题材的新闻区别对待,当严肃时严肃,当讽刺时讽刺,当娱乐时娱乐,不可贪图新鲜而混乱了新闻的色彩。
〔参 考 文 献〕
〔1〕杨绪明,杨文全.当代汉语新词新语探析〔J〕.汉语学习,2009,(01):97-104.
〔2〕国家语委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课题组.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3,(01):89-95.
〔3〕李香玲.新闻事件中新词新语的认知心理机制〔J〕.新闻爱好者,2010,(24):82-83.
〔4〕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80.
〔5〕李南.用网络用语提升新闻标题的美感〔J〕.青年记者,2012,(33):56-57.
〔6〕杨永琪.浅议新词新语在新闻语言中的规范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4):40-41,61.
〔7〕廖继彦.近三十年新词新语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