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斌
生命只有一次,她是宝贵的,亦是脆弱的。《中国青年报》报道,据某次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每年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因此,只有保障生命的安全,才能在这基础之上构筑人生之塔。作为未成年人的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很容易受到侵犯,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低下,应对能力缺乏,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全面发展。同时,良莠不分的信息无孔不入地进入学生的视野,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再加上模仿性强,如果没有家长、教师、社会的正确引导,他们可能会走上歧途。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探讨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措施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笔者从自己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几条经验,以飨读者。
一、 课内上好安全教育课
课堂是公共安全教学的主阵地,为了发挥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等特点,我充分备课,发挥班班通图文并茂、多向互动的优势,教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的一些安全小常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让小学生掌握一些关于安全的基础信息,让他们记住父母、老师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自己所在小学的名称;懂得保护身体各部分器官;熟悉身边的各种标志,熟悉各种求救电话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危险时候多一些求助手段。其次,要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避险技巧。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们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到学生可能面临的危险,而且即使预见到危险,也并不意味着能代替学生避开危险,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小学生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如生活中的火和电,我们每天打交道,虽然其很危险,但对小学生来说永远充满诱惑。我们与其费很大力气让小学生远离它们,不如在适当的时候让小学生学会正确地操作、控制和利用它们。最后,组织关于网络利与弊的辩论赛,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二、 变“教师主讲”为“学生主讲”
当老师讲安全教育时,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者,由于参与度不高,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自然不能达到自我教育的最佳效果。因此,在实践中,我尝试了由安全委员自己来讲安全知识。一开始,我还不太放心,结果,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讲安全教育知识,效果很好。如他讲到自己有一次准备去网吧打游戏,一位大哥哥沉迷网络,网费很快就用完了,看见刚到门外的他,就抢去了他身上的50元。因此,他提醒同学们不要进网吧,那里很不安全。还有,每周五的“说新闻”时间,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或是亲身经历,或是电视网络,或是报刊杂志,极大地拓展了安全教育主题。由于是学生主讲,且内容来源于生活,真实可信,因此教育效果很好。同时,开展安全主题班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对组织者进行了安全教育,又对集体进行了安全教育。
三、 进行安全行为的“头脑风暴”
安全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这说明即使安全教育抓得再好,学生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安全行为。如打架、追逐打闹、吃“三无”食品等等。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成长中的个体,他们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差,再加上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受到长辈的过分宠爱,以至于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因此在学校里,一旦离开老师的监控,学生就会为一些小事而争吵,渐渐演变成打斗。不理智的教师遇到这种事情会很生气,但生气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只有有心的教师才会利用这一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笔者认为“头脑风暴”的形式有两种。一是集体评议。具体操作是:先由打架双方各自陈述事情的真相;接着,由集体讨论、评议;然后,事件回放,细想哪些环节可以采用有效措施补救;最后,由打架双方自我教育,或写情况说明书,或向对方写一封诚恳的道歉信。由于是集体参与,所以此举既对打架双方进行了教育,同时又对集体进行了深度的安全教育。不过,教育效果虽好,但是比较费时,同时不利于性格内向的学生的教育。二是心理干预,个别谈心。其具体操作是:先由当事双方把这件事以习作的方式写清楚,发泄完情绪;接着,教师梳理清楚事情真相;然后,彼此交换习作,了解、交谈对对方的伤害,教师抓住动人的细节描写反复咬文嚼字,启发情感;最后,事件回放,细想补救措施,如果事情比较严重,可寻求家庭配合。这学期,我采用心理干预个别谈话,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在英语课上,小周见好朋友小孙没认真听讲,于是好心提醒,但小孙不听,还说他多事。于是他俩互不相让,彼此用言语伤害对方,最后小孙给了小周大腿一脚,胸口一拳,并且在争执中用手死死地掐了小周几下。后来,他们被我带到了办公室,小周突然口吐鲜血。我首先将他背去医院,途中进行了心理干预,让他尽量不想不愉快的事。到医院后我一边按摩,一边让他深吸慢吐。见情况好转,才让他们将事情的经过写下来。接着让他们看彼此的习作,发现自己对别人的伤害。随后,我抓住了小周写的一处细节描写:死死抓住小孙的手,急切希望他不放手,让小孙体会到在最难受的时候,他是小周的支撑。同时反复地围绕几个动词,让小孙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接著我帮助他们分析在开始、发生、过后可以采用哪些有利的应对措施。放学后,我和小周边走边聊,尽量转移他的注意力。小孙回家后主动向妈妈认错,他妈妈也主动向小周的妈妈道歉。这一个头脑风暴充分考虑到两个内向学生的特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最终完成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安全意识也在学生的大脑中深深扎下了根。
四、 在社会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实施安全教育的重要措施。我校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体会公共安全规则的重要性,成立了第一支小小交警队。从涪陵体育馆到该区区政府大门口四五百米的长街上,路口、车站、校门口都能看到小交警队员的身影。他们协助交警指挥车子和人流通行,劝导市民的不良交通行为。在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中学生们意识到安全规则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另外,我们组织开展 “乘车小小劝导员”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使用文明用语,耐心细致地讲解乘车的规则,当他们劝阻了大人们一个个不文明行为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班级中,让学生学当小小安全检查员,去校园、班级里寻找不安全因素,成立“小小安全检查队”,每周由学生轮流担任“小小安全检查员”。“检查员”负责检查学校的活动场所,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对个别同学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纠正。在活动中学生既要检查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强化。
五、 家校共建,延伸安全教育的触角
教育上有一个公式:5+2=0,即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周末的两天家庭教育其效果等于零。可见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和重要性。只有充分发挥家长安全教育的积极性、主体性,才能发挥家校共建安全教育的整体合力。为此,我在利用校讯通布置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都要加一条温馨安全提示。有时,通过个人的QQ空间、班级QQ群为家长写安全方面的一封信,还有为了发挥小手牵大手的作用,组织学生给父母写关于安全出行的一封信。学生们真挚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他们,有些家长还激动地写下了感言。因此,只有家校共建才能延伸安全教育的触角,共筑一张牢固的安全网。
平安是福,安全是金,而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既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也要在教育形式上创新,发挥公共安全教育的有效性,还要在实践中强化安全意识,与家庭形成安全教育的合力,只有这样,学生们的生命成长才更有意义,更有质量,更具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赵为粮.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健康成长教育教师用书·小学高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