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芳
【摘 要】阐述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深化高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策略,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更多人才。
【关键词】区域经济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0048-03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是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广西利用其优惠政策及优越的区位优势,加快了经济的建设,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予了广西难得的加快发展机会,广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但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未带来劳动力结构的同步转型,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分配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即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就业技能,忽视就业能力,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不强。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弥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培养学生独立就业和广泛就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既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区域经济产业调整和转型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一、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借鉴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等积极措施,不但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且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本世纪以来,广西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2007年为例,相比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所占GDP比值由1978年的40.9%下降到20.9%;而第二和第三产业GDP比值却分别由1978年的34.0%和25.1%上升为40.7%和38.4%,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产业结构向二元化演进,成为广西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和动力(见表1)。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广西南部至西南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劳动分配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不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未带来劳动力结构的同步转型,劳动力构成和产业结构构成不相匹配。从表2中可见,虽然农业劳动力比重在逐年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从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值来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上升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其对GDP的贡献增长的速度,特别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就业比重中最大,但其对GDP贡献值所占比重又是最低的;第二产业从2000到2010年10年间增长不到10%,但其GDP比重最高。这说明工业化、机械化、技术化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广西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严重滞后工业化的发展,使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束缚于第一产业,无法实现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
由此可见,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虽带来了广西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就业格局,但从劳动力就业结构比重与三次产业占全区GDP比值来看,还是呈现不相匹配的情况。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广西目前劳动力队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根本无法适应广西经济的发展。如何在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使就业结构适应产业结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大幅度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建立起具有一定弹性的人力资源结构,改变人才结构性矛盾,盘活大量人才存量,实现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合理流动。可喜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了未来10年广西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合理的就业结构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条件,而只有数量充足、富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资源才是实现劳动力转移,形成合理就业结构的前提。
高职教育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劳动力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在面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矛盾时,必须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功能。适应区域经济变革,这既是广西高职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历史赋予高职教育的使命。
二、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深化高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存在弊端和人才培养模式落后,造成人才队伍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人口大省,教育结构还不完善,规模不大,教学水平相比全国相对低下;高等教育普及率低。大量素质不高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就业大军,只能在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农业和服务业流动,根本无法满足广西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这也是导致广西经济整体管理水平落后,科技应用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劳动力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行业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因素。广西经济与其他省份经济的差距可以说归根到底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差距。因此,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是带动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是广西经济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但受教育体制弊端以及应试教育的制约,人才整体上缺乏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较差。要改变这种情况,必然要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把创业教育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当中。创业教育与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的普通教育,或与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职业教育不同,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比如对现实的应变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能力,自我创新意识、自我创造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基本的创业技能,等等。因此,推进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纳入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培养一大批具有预测、应变和自主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不仅是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时代要求,也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还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已经引起广西区内高校的高度重视,很多高校通过教学改革,引入创业课程,模拟创业情景,设立“淘宝大学”等方法,突破了原有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新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纵观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还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把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技能培训,忽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二,创业教育迎风而起,缺乏紧贴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的教育体系;第三,缺乏良好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教师专业技能不强、社会经验不足,教育效果不明显等。因此,要解决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必然要求各大院校从改变教育观念,探索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的新的教育体系,培养创业师资等方面入手,推动创业教育自身的变革与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深化高职创业教育的策略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不仅是时代的召唤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因此,高职院校探索创业教育人才模式的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且及时了解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适时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专业方向,适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会上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培养的对象应具有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更应该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高职院校必须从目前社会发展现状出发,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自觉指导思想,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同时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二)紧贴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培养方向
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素质的人才又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和保障。从广西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数量庞大但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的劳动力大军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创业教育,最大限度地盘活人才存量,紧密围绕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培养方向,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调整和改革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积极参与经济区企业合作,构建院校和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人才培养的格局,实现区域经济与高职院校的协调发展。
(三)建设一支良好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教育部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曾明确指出:开展创业教育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创业教育专任教师。从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的现状来看,第一,扩招后,师生比较大,一个教师面对的学生相比扩招前增加多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二,从事创业教育的大多为兼职教师,比如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老师或者是从事学生工作的政工干部,甚至是一些思想政治专业的“两课”教师。显然,他们尽管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但因本身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在教学中只能做到从理论到理论,纸上谈兵,根本无法胜任,创业教育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师生比合理、具备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专业指导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是目前开展创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创业教育教师必须是“理论+实践”型的,只有自身具备实践训练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实践能力的学生。高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引进来”、“走出去”等方面入手。首先,应“走出去”。把校内从事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从主要岗位上剥离,让他们通过专业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真正从理论上完善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知识技能;鼓励和支持创业指导教师到校外企业兼职,通过校外的挂职锻炼,体验创业过程,提高实践能力;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新的课题研究,等等。其次,应“引进来”。从各大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专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从校外聘请一些有创业教育经验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举办讲座;欢迎本校毕业生以成功人士的身份回校,与学生交流创业经验,等等。
总之,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一项前景性工程,为地方经济的未来发展输送人才是创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各大高职院校不仅要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资源的要求,迅速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推进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特色创业教育,让更多具有独立择业能力和广泛适应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人才成为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参考文献】
[1]徐小州,叶映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谭蔚沁,等.大学生创业教育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3]车治荣.振兴区域经济的基础: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C0154)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