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互动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路径探微

2013-04-29 00:44:03王星辉
广西教育·C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互动教学法

王星辉

【摘 要】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互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以理服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坚持言传身教,用光辉人格的力量感染人;坚持善待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创新教学方法,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人,以取得教学的成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 互动教学法 成功路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026-03

众所周知,搞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神圣的职责。互动教学法是指专门组织的以特定文化价值体系为中介,以学生的文化价值建构为核心,以特定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基点,师生双方在共同探讨基础上通过思想与情感的传播反馈,最终达到对特定问题正确解决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该法成功的关键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决定的作用。众所周知,互动教学的显著优势和长处是能够克服传统的以“满堂灌”为特征的“讲授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缺乏学生对问题研究和表达的缺陷和弊端,确立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它使得教学过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学过程由教师的“独角戏”转变为师生“二人转”,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是“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教师是“播音员”而学生只是“听众”,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为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双方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既是“播音员”也是“听众”,但从师生所处教学地位与所起作用看,教师仍处于根本和主导地位。在“原理”课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说来,应遵循和践行下列基本路径:

一、坚持以理服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可见,只有抓住事物本质的真理,才能使人心悦诚服,深信不疑。据此,在“原理”课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

首先,应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力量,运用哲学的方法进行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它既是科学世界观又是科学方法论,具有实践性的根本特征。它巨大的生命力就在于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能成功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使实践活动取得成功。诸如唯物论的观点、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辩证否定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能动反映论的观点、群众观点等,都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科学运用这些方法,便能使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力量,从而激发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激情。如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和立足矛盾观点,通过揭示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诸内容之间的对立统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征;根据和立足发展观点,循着历史的发展轨迹,通过揭示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列宁斯大林在俄国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形成的列宁主义、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发展性特征;通过揭示马克思主义诞生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性地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后来者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运用所实现的超越和发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辩证否定观的内涵与意义等,学生从中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有用性,从而增加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实现了由“督促学习”到“自觉学习”、“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

其次,应发挥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真理性力量,倡导学生针对性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性原著,从中探微索真,通过原著的微言大义认识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能够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都会为他们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深邃细密的分析能力和环环紧扣的逻辑推理,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现实敏锐卓越的非凡洞察力所折服,进而欣然接受他们的理论观点和主张。阅读原著最主要的是各章后面罗列的经典原著,为便于学生阅读,教师可将其编撰成册发给学生,或挂在教师邮箱中。还可引导学生阅读诸如由中宣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科司、共青团中央联合编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青年读本》等大众通俗性读物。

二、坚持言传身教,用光辉人格的力量感染人

所谓人格就是做人的资格。教师人格是教师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综合体,是教师个人品质和行为的高度统一和集中体现。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是有用的阳光”。“原理”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者,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处于成长之中的大学生,身心发育都很不成熟,认识水平有限,普遍具有“模仿性”“向师性”的行为特征,教师往往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实践表明,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远比空洞无物的纯粹政治说教要有力量得多。教师人格形象的好坏和人格力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所传播理论内容的兴趣、理解和接受程度。教师人格中重要的是:

第一,教师的政治人格,即教师的政治信仰、政治态度。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水平的党性修养,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无限忠诚。如果教师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在原则性问题上模棱两可、闪烁其词,对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不置可否,就不可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

第二,教师的道德人格。教师在工作中勤奋敬业,在治学中严谨求实,在教学中认真负责,在生活中正派公正等,无一不深刻影响学生。

第三,教师的心理人格。教师的心理人格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模式,它常常表现为教师在认识和解决问题中的独立性、恒久性和自制性、坚定性。如教师即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在工作中遭受失败,在情感上遭受挫折,在面对学生时却依然具有很强的自制力,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干劲,对学生关爱有加,不怨天尤人消沉堕落,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热爱和信赖。教师可以把消极情绪带回家中,但不可以带给学生;教师只能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快乐,决不能让学生跟着自己承受痛苦。

第四,教师的智能人格。这主要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相关学科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教师如果具有专业知识很深和一般知识很博的知识结构,教学过程中能够熔科学与艺术于一炉,具有哲学家的思维、政治家的胸怀、组织家的才干、宣传家的技巧、战略家的眼光、幻想家的想象、律师的善辩和新闻记者的敏锐,对问题分析深刻,理论表述生动准确,无疑会给教学增色不少,增加教学实效性。

三、坚持善待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

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不仅有理性,更重要的是还有感情。情感需要是人一种持久强劲的高级需要,人需要被关注、爱护和尊重。情感是人活动的内在驱动力,特定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会使人产生一定的需要、愿望和动机,进而形成一定的行为。教学实践表明,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情感的认同和取向往往是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对学生是否有感情,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程度及所传播理论内容的接受程度。教师爱学生才会被学生爱,才能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所以,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投入,发掘情感因素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影响。最主要的有两方面:一是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学生纯洁而高尚的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爱学生,既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职责,更是其共产主义信仰和共产党人品质的要求和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否能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显示着思想品德课教师党性的修养和水平。大学生离开家人到高校来求学深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有人帮助。“原理”课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教师要多接触和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心里应始终装着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助学生之所需。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教育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情绪饱满,感情真挚,充满激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讲稿写作、语言组织、课件制作等方面,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创新教学方法,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人

教学实践表明,互动教学的成功还有赖于诸多有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它能大大提高教学内容传播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度,增加课程的感染力、说服力和穿透力。其中,成效显著的方法有阅读原著的探究式教学法、读书增慧的博学式教学法、寓教于乐的情景式教学法、知而后行的体验式教学法、谈心沟通的明理式教学法、学而后教的升华式教学法等。

阅读原著的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增加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研究兴趣和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点是探寻和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某些典型理论和现实问题,向学生推荐和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原著,让学生从原著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其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对重大问题要勇于探索,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意义重大。

读书增慧的博学式教学法是一种敦促和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以增加知识和智慧的教学方法,其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扩展和深化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达到博学聪慧。它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推荐有益书籍,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提高读书效率。教师向学生推荐书籍必须将书籍内容的健康性、科学性、真理性放在首位,向学生推荐的书籍要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水平。

寓教于乐的情境式教学法的根本特点和要求是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合适妥当的快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增知扩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这种教学法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思想进步和品德发展,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讨论、交流、感知、提高,使学生展现“真我”,还原“本我”,发展“自我”。具体形式有演讲、讨论会、小品表演、相声、独幕剧、快板、看录像、唱“红歌”等,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

知而后行的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重在学生实践的教学形式,强调“学以致用”,将理论付诸实践。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人生舞台为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发展。

谈心沟通的明理式教学法是一种帮助学生解决自身存在问题,解开学生“心结”,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方法。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比较复杂,如人际关系问题、经济困难问题、学业退步问题、心理困惑问题、恋爱挫折问题、网络成瘾问题、情感失落问题等,其中一些问题是行为方面的显性问题,一些则是心理与情感方面的隐性问题。对于学生自身问题,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便是与学生进行谈心沟通。通过谈心沟通,教师既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可与学生建立感情,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益友”。

先学后教的升华式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的课前预习与教师的课堂传授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它实现了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而教师针对问题授课的统一,使教学更有成效。这种教学法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以发现问题并把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针对问题备课、组织和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带着问题听课,而教师是针对问题授课。这就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学进度表,学生根据教学进度表提前预习教学内容,找到不懂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通过教师的“后教”——解疑、纠偏、改错等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已不同于传统的讲解灌输,它不是“填鸭式”而是问题式、诱导式,讲授内容实现了有的放矢,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建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

[2]邓晓宇.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J].阿坝示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

[3]王向明,权伟太.关于高校“两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青年时代(2017年9期)2017-05-09 17:25:04
互动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案例—互动教学法”的实施与评价
时代金融(2017年6期)2017-03-25 12:31:43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漫谈
南北桥(2017年5期)2017-03-23 13:41:19
论互动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6年7期)2017-01-17 20:38:08
“互动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边坡工程》教学中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1: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