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爱兰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初中生应广泛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让自己从一个客观的阅读者变为一个主动的写作者。朱熹有两句诗写得很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之渠的源头在于生活和阅读。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然而当前初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缺乏“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缺点。学生作文低幼化情况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初中学生阅读的量不足,阅读的质低劣。所谓阅读的量不足是指初中学生忙于其它更能有效地提高分数的学科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语文的阅读和积累。据本人对本校学生课外阅读调查,90%以上的学生将95%以上的课外时间用在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很少学生有阅读的习惯。另一原因,由于视听媒介的普及,许多中学生已从阅读文字作品转移到阅读非文字作品上去,如听录音、看电视之类,从而造成读写水平的下降。因此,要呼吁兴起读书风气。
针对目前初中学生的写作现状,有必要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实施“以读促写”作文训练方法。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如何实施“以读促写”这一作文训练方法呢?以下本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以读促写”应该如何实施。
1.阅读文本的推荐和选择
初中教材中的语文课本文本和语文课本中推荐的文学名著适合学生深入阅读。首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精心选取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文章;其二,语文课本中推荐的文学名著是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能汲取精神的营养,提高艺术文化素养。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名人事迹、历史事件也能提高学生作文的人文性和选材的典型性,因为名人事迹和历史事件是众所周知的、富有说服力的,若能引用到文章中去就能使得学生的文章的选材更具有典型性。
推荐或收集一些报刊时事让学生阅读,报刊时事直接反映现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世风人情,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因此阅读这类材料更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自主性,并增强文章的时代感、选材的典型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的特点,有目的地推荐和帮助学生选取阅读文本是“以读促写”的第一步。能否走好这第一步直接影响“以读促写”这一作文训练方法的成效。
2.思考感悟的引导和鼓励
“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对于相同的一部作品、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思考和感悟。其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一个读者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读同一部作品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与认识。因此,学生在阅读一部作品、一篇文章时,教师应指导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分析和感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学生也能最大限度地从有限的阅读中挖掘作文的素材。
例如,我在教学《风筝》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积累作文素材,有些学生这样写道:“鲁迅先生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我们要学习先生犯了错误敢于面对,做错了事要敢于承认的精神。”还有些学生这样思考和感悟:“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否则将会给自己、别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事后再来弥补就无可挽回了。”还有的学生这样写:“哥哥把弟弟的风筝踏扁,弟弟却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激活。对于这样同一部作品学生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思考和感悟,如果将这些引用到他们的作文中去,那么他们作文的思想独立性和人文性必将提高。
思考感悟是“以读促写”的关键一步,要走好这一步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多思、多悟,才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让学生受益终生。
3.素材积累的培养和指导
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多写的习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文本,要求学生坚持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在阅读中,准备本子专门用来做读书笔记。养成随手而记、持之以恒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把思考和感悟写下来,使自己的记忆系统贮存的材料更加丰富。这样就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分类整理自己所记录下来的感悟。“材料的组织程度愈高,也就越容易被提取,高度组织起来的材料记忆得最好”。分类整理后,学生在作文时很容易提取这些积累运用于写作,特别有利于考场作文提取应用。
实际上,学生在完成上述三步即阅读——思考感悟——积累后,他同时也积累了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将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4.积累素材的迁移和运用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同一素材进行多角度分析使之适用于不同的话题。很多学生在选取素材时,都会产生一种定势:某一素材已经作过某种分析运用,不能再作另外的分析运用了。其实有些素材思考分析的切入点及分析方向不同,其适用作文的话题就有多项选择。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一材料的不同分析运用是迁移运用这一环节的重要任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般来说,在文中引用课文材料、名人轶事、历史事件,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增强文章的人文性。在文中使用时事要闻能使文章的材料具有典型性、时代感。在文中使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能使文章更贴近现实生活,真实感人。在文中引用名著名篇中的素材能增强文章的人文性,选材的典型性。
总之“以读促写”这种作文训练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必须长抓不懈才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利用这种科学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写作,不但能够让学生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素材典型、时代感强的佳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普遍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