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日益开放和国际化,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管理和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和制度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必须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从源头和制度上保证企业管理秩序、资产安全完整和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强化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提出几点完善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机制 内控环境 风险
中圖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内控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与内控政策落地相匹配的方式。自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起,中国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们都面临着内控建设的考验。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调整及制约系统。
一、内控制度建设的作用
(一)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内控建设本身纯粹是一个投入的过程,它不直接产生收益,但能为企业间接创造经济效益。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另外,内部控制通过确保公司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控制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内部控制是达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进而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有力保证。
(二)人治与法治的平衡。
企业内控建设的过程可以解读为从放权到集权的一个过程,通过内控建设,扭转了“人治”企业环境的弹性与纵容,成为公司治理中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博弈的基本条件,促进了所有者和经营者权力的制衡。
(三)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平衡。
对于企业而言,实施内部控制最直接和最大的收益即风险控制,随着内控建设的不断深入,内控建设让企业的管理更加透明和规范,管理层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内控建设与风险监控关系到每一个岗位。
二、现行内控制度的不足和问题
(一)内控目标的差异。
现阶段企业从决策层和各管理部门以及到各位员工,都把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作为其业务活动目标,各环节、各部位缺乏沟通和相互联系,把内控制度理解成一般的规章制度,理解成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实施国家法律规章的具体细则。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相差甚远。
(二)内控内容上的差异。
现行内控制度的内容,多数对工作纪律和岗位责任制以及奖惩制度要求甚多,对企业组织的任务和目标不明确,管理组织的设计不科学,强调了检查性,忽略了预防性和指导性。因此,使内控制度很难发挥其控制作用,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三)内部控制的局限。
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许多单位的“一把手”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或抱有私心杂念,抱着有与没有无所谓的态度,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内部控制固有的刚性和严肃性,管理者没有成为内部控制的原动力,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失控。
(四)企业风险意识差。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产权都是国家的,有损失也是肉烂在锅里,没有人去关心风险问题,也没有培养出风险防范意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产权改革得到了不断深化,但是在产权改革过程中没有将风险意识贯彻到企业管理中,甚至在产权改革中就出现了风险问题。
(五)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如人意,公司章程大多照抄《公司法》,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指导意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 套班子一套人马”,责、权、利的划分形同虚设。
(六)内控制度建设方向迷失。
在内控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大多企业没有理解内控的真正目的是防范风险从而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有的企业只是在形式上制定了内控流程,实际工作中并不严格执行,没有从内控本质上搞内控建设;有的企业形式上的流程也不很规范,为应付检查而搞突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七)组织机构不完善。
组织保证是做好内控工作的一个前提,但从目前情况看,一般企业都是在财务部门设立内控工作办公室,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工作人员,没有建立起至上而下的的组织体系。内控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致使对流程的建立和执行缺少监督,也就谈不上落实到具体岗位。
(八)监督弱化问题较严重。
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客观上造成内部审计为本单位利益服务的依附性,工作质量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就只能取决于单位领导的认识水平和廉洁自律程度。外部监督乏力,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作为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也不尽如人意。
三、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现代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实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管理者应当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思想,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企业的重点项目来抓,并为其排除可能存在的制度建设障碍。科学规划内部控制部门的权利与职责,保证内控工作人员顺利开展工作,并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加强对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现代化水平。任何一种制度都要与具体的环境相适应,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必须培养适合制度生存的沃土,培养一种适用于本企业实际情况、健康向上尤其是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
(二)开创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
管理控制方法作为管理当局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直接控制和监督整个公司活动的一种方法,包括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业绩与计划考评、调查与纠正偏离期望值的差异等。再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才能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具体而言,包括建立科学的考核与激励制度,建立健全企业重大决策的授权审批制度,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各部门之间形成既能相互协作也能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
(三)接受社会对企业的监管。
企业发布的会计信息,对社会的各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各方包括社会公众、国家各职能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都应发挥各自的监督作用。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从而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提高检查监督部门的监督质量和水平,提高有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从技术上防止企业造假,并提高对企业造假的识别能力。
(四)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管理控制方法作为管理当局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直接控制和整个公司活动实行监督的一种方法,包括很多内容:如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业绩与计划考评、调查与纠正偏离期望值的差异等。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要能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全员控制意识,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小结
建立良好的企业管理办法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既有防错防弊,又有促进经营管理效果的作用;能起到事前预防、事中发现工作漏洞,事后能及时补上漏洞。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
(作者:胜利石油管理局高级人才培训中心党校讲师)
参考文献:
[1]班鳳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01).
[2]刘文丽.中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