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利荣
捡垃圾的老人
废弃的玻璃或塑料瓶子、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早已破损变形的铁架、旧报纸和硬纸箱……《株洲新闻》报道在株洲天元区大湖塘一村的花园空地处,堆放着三四十个装满垃圾的编织袋,有位70岁的老人,身材矮小、满头银发,在各个编织袋间忙碌穿梭。老人还专门腾出一间杂屋用来存放垃圾,在自家阳台突出的防盗窗内,堆满了舍不得卖掉的废品。
爱囤积的小张
27岁的小张细心、乖巧,但从小到大,她总爱收集物品,小到纽扣、坏掉的饰品、笔记本,大到衣物、背包、旅行箱,她的房间从来都是塞得满满当当。就连电脑也无法摆脱“被囤积”的命运,充满着各种不用的软件、压缩包、音乐和电影,导致硬盘全面“飘红”。“这个本子是小学时买的”“这个发卡已经坏了,不过我相信自己以后可以把它修好……”在房内,随手拿起一件物品,她都有一个无法舍弃的理由。
杂乱的婚姻
保罗大约25岁就开始收集物品了,那时他的“收藏品”多是从商场和器械专卖店的后门外捡来的,在普通人看来,它们全部都是垃圾。为了不让妻子海伦有所觉察,他将收藏品保存在贮藏室里、放在工作的地方,或分散给朋友们保管。保罗说,如果出门后空手而归,他便会垂头丧气。逐渐,他的行为由捡拾物品发展到了购买物品,而他所购买的多是商场的尾货。由于囤积物的存在,妻子海伦感到很不方便,而且认为家中存在火灾隐患,卫生状况十分糟糕。但保罗却认为这些都毋须介意。除此之外,保罗对于物品价值的见地也与海伦格格不入。两人的婚姻生活中充斥着因杂物堆积而起的战火和硝烟。
“强迫性囤积症”,俗称“囤积狂”,患者常常表现为收集物品时的强迫症,包括无法自控地购买和收集甚至偷窃等癖好,或拒绝丢弃囤积的任何物品。但囤积症跟强迫症又有所不同,强迫症患者感到很痛苦,囤积者则很享受获得和翻看自己的物品。
囤积也不同于收藏。囤积的重要特点是大量摆放不整齐的东西造成了家中的混乱,如家具不再用于原来的目的,在家里走动都很困难,出口被堵住,家庭生活变得不正常;收藏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展示藏品,让别人欣赏,收藏爱好者的藏品摆放得很整齐,总体上体现出特定的价值观念,而囤积者很少能够做到这一点。
心理处方
囤积症要慢慢改正对青少年而言,囤积症者更多倾向于“恋物癖”,对一些物品有特殊的喜爱而无法自拔;中老年人则多是因为对东西比较爱惜,觉得扔掉可惜了,慢慢收集起来,越来越多。很多囤积症者的家属对他们的这种行为很反感,没办法改变时,便会采取责备的态度,实际上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囤积症者,尤其是孤独老人,往往缺乏与人的交流,他们将精神寄托在囤积的物品上。因此,通过耐心的交流与倾听,让他们体会到被关心与被爱,才有利于他们的逐渐转变。
养成处置不用物品的习惯为了避免囤积的发生,我们可以养成处置不用物品的习惯,如身边有朋友需要,可转赠出去,手留余香;上网查查哪个灾区正缺衣物,打个包寄过去;去二手市场或上同城网站二手市场转手;送至社区的慈善超市或社会受捐助点;等等。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如果囤积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和家人的关系,或者带来其他困扰,应当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心理或者精神科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