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习作评价能力的“三部曲”

2013-04-29 06:50:07温琴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慧眼三部曲省略

温琴芳

《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说明,即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那么优秀作文同样要能学会鉴赏,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对地处乡村的学生来说,评价能力的提高不妨可走以下步骤,简而言之就是“听听、评评、写写”。

一、优文共赏:学会倾听,用心捕捉

关于听,《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学生要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对中高年段学生的要求则是“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由此可见听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学会倾听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本领,既要求学生听别人讲话要用心、细心,同时更要会听,能够边听边想,听出话中话,辨出话中味,悟出话中意。

每天的早读课时间,我都会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欣赏作文,美其名曰“优文共赏”。欣赏的作文内容是写人、记事、状物等类文章,而且和教材中的单元作文密切相关,有异曲同工之处。比如,教材中有关于写人的作文,那么在一周的“优文共赏”时间段,品读的都是此类作文,描写人物外貌的,体现人物品质的,烘托人物特长的;有写一件事的,有两件事的,有围绕过渡段写事的……学生在倾听的同时,慢慢地学会捕捉:这类作文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的差异之处在哪里,作者是如何把人物写得具体生动,让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喜欢上了这段欣赏时间,同时听得更加入情入境了。到后来,“优文共赏”不再局限于拿来的作文,班内同学的作文登上了主演的舞台,老师也不再是朗读者,一个个充满激情的小作者、小朗诵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学生们在读文、品文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有的针对别人的文章结构提出宝贵的意见,有的能发现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有的也能针对别人的不足提出不同的看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善于抓准时机,提供适宜的阅读内容,学生会收益多多。他们慢慢地会有一双擦亮的慧眼,会发现身边有那么多值得书写的素材,材料用時不再方恨少了。

二、慧眼识别:自主表达,敢于质疑

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学会倾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重点还得落实在一个“评”字上。评价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我们只是在学生的作文中进行批阅,注重的是教师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其实更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做到以读促评,更好地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名句;贾岛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词用语的千古佳话。确实,“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这里的“改”不是老师的“批改”,而是学生自主的“修改”。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自改的习惯和能力。就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继“优文共赏”,我又设计了“慧眼识别”环节,对于阅读量不太丰富、语言表达有待提高的孩子来说这一步至关重要。刚开始进行的时候,全班基本鸦雀无声,同学们面面相觑、束手无策的同时更说明评价能力的缺失。于是,我就从最简单的做起,先试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或者复述一段听到的内容,逐渐地,学生有了自主表达的愿望后,便稍微提升难度,谈谈自己对所听的作品的感受,一般学生都会笼统地说“我觉得很好”,这时我会因势利导“好在哪里”,启发学生从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修辞手法、文章选材、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小编登场:我手写我心

叶圣陶先生再三强调:学生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心”。《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正是因为有了学生的“如果我写,我会……”于是就有了第三环节的诞生:小编登场。

很欣赏赵本山春晚小品,尤其是《同桌的你》,那封语句不通的信中分别出现了“此处省略3个字”“此处省略27个字”和“此处省略78个字”,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遐想连篇。由此,不由得联想到孩子们写作文,往往是在需要下功夫细致雕琢的地方一笔而过,颇有本山大叔“此处省略N个字”的艺术风范。我们都知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我们可以说,生活中不是缺乏写作材料,而是缺少挖掘。即使是学校生活,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有一颗充满真情的心,就会发现,校园中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每一缕阳光、每一滴雨露……手到擒来,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生活中,学习的迷茫、考前的紧张、考后的忧虑、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悲伤……信手拈来都是一篇感人的文章。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启发学生关注身边景、身边物、身边人,以学生的“感”为主,使学生进入到“我要写”的精神状态,使教学目标悄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记得有一次,写到了一篇家人关爱自己的习作,好几个孩子只是粗粗写就父母给自己送伞或是简单的病中照顾,在对各类作文进行对症的诊断之后,有学生这样写:……奶奶迈着不太灵便的步伐走过来,伸手摸了下我的额头。不摸不知道,一摸吓一跳,奶奶急得话都说不完整了:“哟,发烧了!”她蹒跚着返身拿来温度计,一边为我量体温,一边用毛巾轻轻为我擦汗。迷迷糊糊中,只觉得一阵凉意袭来,奶奶两手交换着扇扇子……”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惟妙惟肖,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跃然纸上。连续多次的“专家门诊”后,为学生扫清了表达的障碍,他们也就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了。

诚然,“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在作文评价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写作能力才能自然而然地得到有效的提高。

猜你喜欢
慧眼三部曲省略
紧箍咒和慧眼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错中寻源 练就慧眼
安全隐患逃不过他的慧眼
借你一双慧眼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0:07:00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三部曲
设计·教学·反思——唱好主问题教学“三部曲”
中间的省略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3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
环球时报(2014-01-07)2014-01-07 17: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