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绿野
何为“园本教研”? “园本教研”是指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幼儿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教研。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纲要》的贯彻实施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我园依托园本教研,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立足于实践的艺术特色教研活动,有效促进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实践研究、同伴互助、优势互补,逐渐形成了一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善于反思,乐于分享的教师队伍。
一、质疑意识改善教学
园本教研要基于幼儿园的园情、师情、生情,借助幼儿在学习、家庭、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实问题进行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辨析研讨”对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阔思维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确有很大的帮助。在教研活动中,明确提出最近在教学中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大家在观察幼儿活动时,就同一个问题进行关注和捕捉信息,并对此问题开展辨析研讨,充分调动所有教师的参与热情,使教师能轻松愉快的投入到教研中。
二、行为反思完善自我
教师需要实践的智慧,需要現场观察、临场决断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智慧和能力的获得仅靠阅读一般的教育规则、原理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一改以往教研活动单纯的理论学习,让教师结合典型的案例情景,深入实践去体验、去讨论,设身处地进行感悟和反思,这种感悟是自觉意识的觉醒,这种反思也正是自我完善的必备。
我园以个案为切入点,全面开展行为反思。每个学期我们都鼓励教师利用文字、照片、录像和网站记录个案,以会议、文稿、展板等多种形式让教师和家长交流与分享。通过这样的交流研讨,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个案做出反思,提高分析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改进教育行为,我园的许多年青教师就是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成长起来的。为了让教师能更好的从经验中反思、积累、升华,我们要求每人每月必须写二篇教育叙事,内容可以是孩子的追踪记录;可以是对某一个问题的思考、想法与体会;可以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等等,但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情感。记得这样一句话:走进孩子的世界,你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会从这里收获快乐与支持。
三、行动研究提高能力
行动研究是教师对教育行为实践、分析、再实践、反思的一个反复过程。在开展这样的行动研究中,我们一贯的做法是连续跟踪式教研,即同一位或多位教师共同组织同一内容的活动,每次活动中都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改进意见的教研形式。
下面是我园的一个连续跟踪式教研案例,大班生活活动《挖野菜》:
第一次教研活动,教师们通过观摩发现了两大问题:1、教师交代任务不具体,造成幼儿操作任务意识不强,大多幼儿只顾在草地上玩耍。2、幼儿操作经验不足,以致挖的大多是野草。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园本教研中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第二次教研活动,大家再一次观摩老师调整后的活动,发现老师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做了相应的调整,较好的解决了上次活动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1、谈话环节占的时间较长,气氛沉闷。2、幼儿的具体操作不够熟练。针对这些存在的新问题,教师们再次提出思考。第三次教研活动,大家又一次观摩了老师调整后的活动,发现幼儿的具体操作技能又提高了许多,野菜的挖掘还考虑到了营养和色彩,幼儿懂得了如何分工合作。
通过三次教研活动,教师无论在教育理论水平、教育实践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仅幼儿得到发展,教师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通过教师对幼儿活动中的“学”和自己组织活动的“教”的反思,教师对幼儿的兴趣需要、思维方式、学习状态、个性特点、交往方法等能更为清晰地了解,为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四、同伴互助提升水平
1、教师个体之间的伙伴关系。鼓励教师经常与自己、与伙伴“对话”。教研活动是教师集体做“功课”,是从教师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和自身实践,再回归到教师个体的学习。个体学习的提高必须提倡教师从心理闭锁、拒绝、抵抗到自觉解剖自己。
2、教师群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以老促新,新老教师共同发展。新老教师的差异主要是由经验造成的,实地经历和在经验中学习对新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因此我们鼓励新老教师紧密合作,共同设计教学活动,互相观摩、讨论、协商和评价。在活动中,新教师可以分享老教师的知识和经验,而老教师也可以从新教师的新知识和新观念中获得启发。
3、专家与教师之间的伙伴关系。我园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中,抓住一切机会经常邀请幼教专家、省市教研员、师范院校教师参与到我们的教研活动中,和我们的教师形成伙伴关系,通过专家的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更快地成长。
有句话说得好:教师的心有多大,幼儿教育的舞台就有多大,只要我们搭建一个合适的平台,教师们必然会迸发出最大的教育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