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困境及对策

2013-04-29 20:50李然范子涛王子威
大观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困境对策

李然 范子涛 王子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11(2013)03-0088-01

摘要:审美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实现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当今应试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多缺乏一定的审美素养,这与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标是相违背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而研究解决对策。

关键词:审美教育 大学生 困境 对策

“美育”这一概念是席勒在其1795年发表的《审美教育书简》中首次提出的;而后,蔡元培将其翻译过来,同德、智、体、劳并举,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和“美育救国”的思想。[1]审美教育,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指运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心灵、提高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注重对其进行德育的同时,不能忽视美育对其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这充分肯定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及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双重冲击下,尽管我国审美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但也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考察与分析,笔者从以下四个角度浅析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面临的困境。

1.政府层面:管理漏洞与评估体系不健全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指出“为保证艺术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普通高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然而,由于政府监管不力,尽管部分高校开设了审美课程,但大多并未设立专门的管理和教学机构。

与此同时,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是当前美育面临的又一困境。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课程实施情况,也就无法根据反馈对教学进行调整,改善教学质量。

2.社会层面:科技崇拜与功利主义盛行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竞争。基于此,高等教育逐渐卷入盲目崇拜科学技术的热潮,功利色彩使大学生过多地追求技能提升和物质享受,忽略了精神需求。

其次,在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驱使下,大学生开始用功利的态度生活,加之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致使大学生单纯地重视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积累,审美素养较差也就不难解释。

3.学校层面:设施缺乏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很少有高校建有文化场地设施,即便有,也仅针对艺术类学生,而剥夺了其他学生提高审美素养的权利;另一方面,美育的教室布置应优雅、具有视觉艺术效果,幻灯、录像等应融入教学,可大多高校并不能达到这种效果。

其次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据对我国院校教学计划统计,人文社会学科时数仅占教学总学时的12%,而美国、法国占32%,日本占42%,前苏联占50%。[2]类似情况在理工类院校体现地更为明显。

4.学生层面:缺乏判断与审美实践断裂

目前,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着缺乏社会经验与审美判断的大学生,各类所谓的流行艺术不知不觉中消磨着传统观念中的美,致使大学生过多关注外在美和片面美,最终导致其审美情趣低俗化。

要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不仅要教授学生审美知识,还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审美实践。然而,应试教育的现状使得审美教育严重缺失,学生更不善于以美的方式看待生活。

二、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对策

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要充分考虑他们所处的环境,确保各相关主体发挥积极作用。

1.政府应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审美教育与依靠理论的智育不同,它依托于具体的形象,用感性的方式育人。它的实施较智育有一定难度,需要政府给予支持。政府在颁布文件之后应监督其实施,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

此外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对美育的评价不应仅依靠笔试问答或撰写论文,而应在特定、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核,甚至增加设计类考试,切实感受身边的美。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定期对高校的美育成果进行评估,并考核授课教师相关技能,避免美育处于“有形而神散”的状态。

2.社会应积极引导,提升审美教育的地位

首先要确保媒体的正确引导。媒体是社会舆论导向的载体,它的正确引导将是对美育的有力补充。然而,有些媒体在利益的驱使下推崇功利主义,这与美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为了对大学生教育产生积极的作用,媒体应坚守社会职责,正确引导。

其次要提升审美教育的地位。目前人类文明高速发展,加强高校审美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只有把美育摆在其应有的位置上,学生才能善于追求、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进而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全面发展。

3.学校应改变方式,深化审美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高校要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课程。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它不仅设有专门的艺术教研室,同时开设了《美术鉴赏》、《电影赏析》等鉴赏类课程和《色彩设计》、《室内装饰》等实践类课程,并结合石油院校特点开设《石油天然气法学》《油气储运概论》等课程,基本满足了学生不同兴趣的需求。

其次,美育应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构建“三个课堂”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途径。第一课堂指学校统一开设的美育课程,这也是美育的主要途径;第二课堂是以社团活动等为契机,学生依据兴趣爱好参加的平台;第三课堂则是由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艺术氛围形成的潜在课堂。三个课堂有机结合,寓美育于无形的课外教育之中,时刻对大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助其形成真善美统一的良好品格。

4.学生应丰富审美知识,积极投身审美实践

当代大学生审美情趣低俗化主要在于他们总单纯地从事物表象或单一方面考虑问题,不能准确区分美丑。解决的根本方法是丰富大学生的审美知识,同时鼓励他们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转变审美态度,扼杀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萌生与发展,提高审美修养。

要从根本上解决美育存在的困境,还要回到实践上。只有通过独立分析思考并将知识与实践完美统一,他们才能把握审美规律,消除审美认知偏差,从而提高审美感受力、判断力和创造力,使审美水平向高处发展。

诚然,当今的审美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困境,积极探寻解决的途径,用实际行动加强美育,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DB/OL].凤凰网,2008-12-15.

[2]陶韶菁.理工科院校开展高雅艺术审美教育的研究[N].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困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困境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