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研究

2013-04-29 19:08李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开放性创设初中语文

李兰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是以情感调节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能推动教学的健康发展,能在课堂上产生高效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情境教学的开展为语文教学带来新鲜血液,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激情不够

课堂中教师的激情直接影响着课堂愉快轻松氛围的产生,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缺乏激情,没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不能让学生从情境中体会到具体的情感。

2.学生主动性不强

课堂中教师是教学情境的驾驭者,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放手让学生去做,如果仅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没有真正地参与教学,那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如在学习《本命年的回想》这一课时,如果在体验反思这一环节中没有让学生通过对比今昔过年习俗进行交流,并以“过年大家谈”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说出切身体会并展开辩论,就不能更深层次地达到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

3.课堂环境局限性

在情境创设中有的教师对语文学科知识过于注重,而没有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也势必会影响情境教学的效果。在讲授《幽径悲剧》时如果只从文中叙述的内容来了解课文,则不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愚昧灭美的思想;如果能够在情境中联系到当时此文的写作背景并将之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效果会更加突出。

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改进措施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情境教学行之有效,能引起学生体验,就要遵循学生情感认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指导性和自主性等教学原则,从情境问题的创设、加强互动、实施开放性等教学策略来改进教学措施,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情境问题创设

在情境创设中若能恰当提出问题,就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学习动机的启发提供契机。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可直接设计问题:“国家领土被侵占,尊严被践踏的时刻,国民会是怎样的表现呢?”由此引入新课,无疑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最后一课》中合作探究的环节,教师再以问题:“‘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下文的情境,则可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情境互动性

宽松的学习情境能让师生产生互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品析诗歌的语言美,在学习中播放雄壮的歌曲,出示黄河、长江奔腾的视频,提出象征手法,再延伸到“我”是炎黄子孙的化身,让学生体会虽然诗中处处是树的特点,但都是表现人的精神情怀和理想品格。在此基础上伴着乐曲朗诵,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情境便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肥沃土壤。

3.情境开放性

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开放性,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这样的创造性活动,是教学的核心。通过丰富情境,可以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它是创造力的起点。如在学习《七子之歌》一课时教师直接唱一曲《七子之歌——澳门》让学生欣赏,并请学生在文中找出七子还有谁?这样一个轻松的问题就提供了训练学生迅速捕捉关键内容能力的机会。语文课文中小说给我们留的想象空间最大,由此进行开放性情境的设置内容最丰富。如教学《孔乙己》可让学生想象后来发生的事情,像这样推想小说主人公的将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还能培养其发散思维。情境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超越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例如阅读《我的母亲》,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后,可以创设这样的迁移情境,让学生将本单元学过的朱自清《背影》与《我的母亲》相比较,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并且互相交流。这两篇文章无论是在表达情感还是内容上都有相似之处,因此思考的问题就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思维迁移的情境中去。

总之,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完整的教育体系,获得知识经验,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以独具特色的情境教学丰富课堂,也是语文教师为之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开放性创设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