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曼 谢舒潇 吴芸
[摘要]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和多媒体通信能力的提高,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本文在技术支持的21世纪学习模型基础上,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学习现状和我国高校的教学情况,提出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模型。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能有效实现学习的个别化、差异化和个性化,促进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网络学习; 研究性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 学习模型;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林秀曼(1975—),女,广东饶平人。高级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教学信息化研究。E-mail:linxiuman@jnu.edu.cn。
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社会的必备素质,世界各国都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方向。[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本文在技术支持的21世纪学习模型基础上,结合当前大学生网络学习现状和我国高校教学情况,建立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模型,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基于小组或个性化的学习经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发展。
一、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学习现状
网络对于学习的影响比最初报告中所预测的更加深远。[2]当前随着网络和计算机在高校大学生中的进一步普及,大学生的网络学习现状如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效率和效益?为此本文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在暨南大学随机抽取了医学院、国际学院等12个学院31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内招生178人,外招生136人(分别来自美国、马来西亚、日本、蒙古、斐济、菲律宾、泰国和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男生190人,占60.5%,女生124人,占39.5%。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网络学习是感兴趣的,认同网络促进学习的功能,学生认为网络学习的优点依次是“可以独立自主地学习”、“学习不受时间限制”、“网络资源丰富”、“网络资源更新迅速”、“交流方便”、“查找方便”,可以看出网络学习以其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的优点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尽管喜欢网络学习,但大学生在网络学习开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81%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上,其中4小时以上的占58.28%,有6.7%的学生上网并没有学习,学习时间2小时以上的仅占30.57%,说明学生上网时间虽长,但其中用于学习的时间并不多,网络娱乐功能的体现远远超过学习功能。
大学生使用网络学习资源的目的依次是“完成作业”、“撰写论文”、“课程内容学习”、“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没有学习任务或教师要求时,会主动上网学习的学生占13.38%,偶尔会上网学习的占74.85%,还有11.78%的学生不会上网学习。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自发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并且在进行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娱乐信息的干扰,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其学习专注度、持久性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在网络学习过程中,35.67%的学生有经常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经历,有50.64%的学生偶尔有这种经历,13.69%的学生则没有这种经历。合作学习机会的多少会影响到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在网络学习中经常与教师同学交流的学生仅占14.33%,较少交流的占47.45%,“关注但很少交流或基本上不交流”的学生占38.85%。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没有教师组织开展学习的情况下,学生自发的网络学习效果、效率和效益一般。由于合作学习机会不多,学生的交流意识也较为缺乏,在遇到困难时较少向教师同学寻求帮助。
“我们不仅要关注网络学习的内容,更应该关注如何进行网络学习的方法”(Robin Mason)。[3]针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现状,在教学中采用混合式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学习活动主体性丧失、活动中介途径单一、活动被肢解、封闭线性的活动进程、学习活动共同体缺失”等问题。[4]研究性学习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加强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引导、辅导和监控,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提高学生网络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促进
大学生成为专家型学习者
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发布的2010教育技术规划《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中提出了技术支持的21世纪学习模型,强调21世纪的学生应该成为专家型学习者,即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是一位熟练的策略型学习者,知道如何学习新东西,并且善于与人沟通;是一位高动机的参与型学习者,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并且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是一位网络型学习者,为了学到更多内容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向专家请教,并提出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锻炼机会。[5]
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和能力生成的过程,意义建构就是建立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能力生成就是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6]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专业课程、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转移、从他导向自导转移、从他律向自律转移。[7]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呈现出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8]是促进学生成为专家型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成为熟练的策略型学习者
策略型学习者就是指能够为自己的学习活动设置明确目标,自觉运用多种类型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执行性控制过程创建学习计划,并有效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高效完成活动任务的学习者。[9]策略型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相关的情境知识和研究性学习知识等。[10]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如何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技能,是控制自己的学习与认知过程的知识。相关情境的知识则能帮助学习者思考在怎样的情境中应用已学习的知识,来实现既定的目标,适宜的情境可以克服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以促进理解和记忆的保持,有利于学习的强化和迁移。
研究性学习重点关注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学习活动,整个过程中综合应用了多种知识,如图1所示。在准备阶段学习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知识对自主选择的问题进行探究,在相关的情境下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获取、整合、组织与储存信息,得出自己的结论,形成研究性学习成果,深化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发现或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散发和牵涉到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各种知识,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高。
(二)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成为高参与型学习者
研究性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首先,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特征,[11]这些问题是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个体发展需要出发,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提出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并维持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机,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牵引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提倡多元思维和创造性,学习作为建构新知识的活动成为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历程,打破了知识的“霸权性”,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想象和创造得到认可,[12]能够强化并保持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再次,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要求较高,教师以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始终是实施研究活动的主体,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自觉的激发状态,增进其独立思考能力,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对知识主动探求的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成为网络型学习者
在调查中发现,网络学习中遇到困难经常会寻求教师或同学帮助的学生占13.38%,有时会寻求帮助的占67.52%,19.1%的学生基本不寻求帮助。对网络中其他同学提出的学习疑问,45.2%的学生会积极给予解答,22.3%的学生不能解答,但积极查找相关资料给予帮助,32.8%的学生抱不关心态度,不管能否回答,都不予理睬。
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以交往为基础的生活过程,[13]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和实践。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教学交往主体之间是多重主体际关系(如图2所示),学生面对的交往对象可以是主讲教师、专家、辅导者、其他学生和学生群体,这些交往主体相互交织作用,形成了多重主体际关系。在教学交往中以学生为中心,呈立体交叉辐射状,包括学生个体与主讲教师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主体际关系。[14]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为教学交往提供了更多渠道,帮助学生建立各种联系,实现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锻炼,有效地促使学生成为网络型学习者。
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模型
与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相比,技术支持的21世纪学习模型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所有学生必须学习
和掌握的标准化概念及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基于小组或个性化的学习经验。[15]本文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大学生网络学习现状和我国高校教学情况提出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模型(如图3所示),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的个别化、差异化和个性化,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成为专家型学习者。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了内容资源管理、在线交流、考核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制作资源、管理课程、进行在线考试、作业批改、组织在线学习和答疑、对学生进行评价等,学生可以选择课程,安排个人学习计划、完成并提交作业、参加在线考核。除了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网络教学平台还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环境和多样化的工具,为学生基于学习兴趣或个体的学习经验提供条件和机会。
(一)通过混合式学习完成关键的学术概念与技能学习
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是否有信心不需教师授课,完全通过网络来学习一门课程以获得学分?”有43%的学生表示没有信心,对自己进行网络学习可以提高学习质量非常有信心的学生只占26.11%,信心一般的占67.2%。这表明学生尽管认同网络学习,但是大多数对自己进行网络学习的信心不足,其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超过70%的学生喜欢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针对以上情况,在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关键的学术概念与技能学习,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课程是对传统课程的补充与拓展,首先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设课程资源,如课程介绍、课程要求、课程大纲和教学材料,导入已制作好的学习资源,如网络课程、电子教案、专题学习网站、资料库和视频讲座,还可提供各类拓展学习资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参考。在学习内容上,教师可以定制教学路径,创建有序的课程内容,还可以定义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内容,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根据教学路径中设定的条件有选择地将内容发布给学生,保存学生在学习单元中的进度位置,便于继续学习。平台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全程跟踪和辅导,课程通知发布功能、日历、内部短信功能和个人信息管理等功能可以督促和提醒学生。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实现个性化学习,安排个人学习计划,通过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完成并提交作业,参加在线测验和调查,在论坛、聊天室中发帖留言,拥有更多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的机会,与同学协作建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教师可以将论坛嵌入到课程中的内容区,从而将讨论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二)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应用与个体兴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学习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习环境的服务性支持。服务性支持由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和信息组织构成。网络教学平台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性支持,借助平台的功能和工具,可以更好地开展和管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自主发现、重构知识,与兴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跟踪学生的学习历程,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作出评价,学生也能借助平台展开充分的协商交流,促进探究活动的延续。网络教学平台环境支持下基于活动理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模型,如图4所示。
根据学习活动的要素设计研究性学习,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实施。首先是确定研究主题。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确定活动任务,提供若干研究专题供学生进行选择,研究专题既与课程内容相关,也与学生的兴趣或关注的焦点相关,学生还可自定专题,教师
帮助审定。研究任务的难度要适中,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期待,产生最佳水平的成就动机。
接着是制订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包括组织形式、方式方法和活动规则。研究性学习有基于个体和小组的组织形式,小组协作学习是其主要活动方式。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小组工具支持教师创建学习小组并组织管理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商量制订实施方案,由教师帮助审定,保证实施方案细化,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指引;另外教师还要制定活动监管规则,主要是协作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和职责规划,规定协作需要的各种角色及其职责权力范围,规定各种可以接受的行为、坚决禁止的行为等,制订网上交流纪律,有意识地规范学习者行为。
研究性学习需要充分的学习情境、学习中的对话,网络教学平台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工具、协作工具和资源工具,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可以高效、顺利地进行。首先教师在平台上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和有效的文献资源,避免学生在互联网上花费大量的搜索时间,极大地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另外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共享学习资源,如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文件交换区、讨论区、虚拟教室和小组邮件,平台支持用户之间共享收藏的网页书签,小组可以通过异步交流讨论板和同步交流的虚拟课堂两种方式进行沟通,还有小组页面浏览、问题和解答集锦等协作交流方式,这些交流方式可以突破学习上的时空局限,促进对话的充分展开,使探究得到进一步延伸。
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功能使得教师能够全程跟进学生的学习,因而能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教学组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技术支持和学习评价。教师在研究方法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给予指导,及时对各小组提供建议和帮助,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要求学生真诚相处、相互理解、彼此尊重,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使学生乐于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主持学生的在线讨论,组织学习过程中的协商交流,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和分享的意识,对于经常在论坛发言、回贴和上传资料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教师采取的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使得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三)进行学习评价
传统的学习评价注重学习结束后事实性知识的掌握,21世纪学习模型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挖掘及有效利用学生的学习数据。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基础,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时学习的反馈与改进。评价包括教师评价、个人学习评价和小组学习评价,这种多主体多元评价方式能够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改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个人学习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数据、学生作品、测试成绩等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平台所提供的管理信息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生访问学习资源的次数、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进度、个人作业提交情况等。评价模块将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以供评价参考。教师还可以通过测试管理器创建测验试题,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跟踪其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可以通过自动存放在电子成绩簿中的成绩直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促进其进一步学习。
小组协作学习评价是基于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同时还参考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等三方面。学生个体通过电子文件夹管理自己的学习,完善成长记录,设置学习目标,记录学习日志和心得,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是对同组学习伙伴的学习态度、参与讨论积极性、所作贡献作出评价。而教师除了对小组研究性学习成果作总体评价,还可通过学生参与专题讨论的发言及次数、电子文件夹、共享资源等对学生个体在小组协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21世纪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和多媒体通信能力。设计良好的研究性学习专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特定领域的知识,而且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能应用到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效实现了学习的个别化、差异化和个性化,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锻炼机会,促进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新课程 新创意[J].教育发展研究,2002,(3):21~27.
[2] [3] 王陆,张敏霞.一种改进的基于教师凝聚子群的远程合作学习圈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11,(4):59~64.
[4] 卢强.课程学习活动设计重审:活动理论视域[J].电化教育研究, 2012,(7): 95~101.
[5] [15] 梁林梅.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10,(4):35~41.
[6] [7] 杨开城.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8] 张新明,余继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3,(3):20~23.
[9] 桑青松.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型学习者实现自我效能的超越[J].心理科学,2004,(5):1239~1241.
[10] 桑青松.构建策略型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模式[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9):57~61.
[11] [12] [13] 曾祥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3):81~88.
[14] 林秀曼.情感交互在网络教育教学交往中的实现[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6):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