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调查与思考

2013-04-29 17:04史平
西江月·中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师素养课程改革建议

史平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变化的要求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在新课程改革中,十分强调学生在新课程下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农村中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教师素养,重视程度及教学方法方面都与新课标要求存在差距。本文希望通过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调查分析,给教育决策者和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素养;建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变化的要求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在新课程改革中,十分强调学生在新课程下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等要求。与此同时,新课标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要“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等等,2001年,陕西省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迄今已有10多年了。笔者曾在西安市临潼区支教一年,通过问卷分析、调查了解、以及与学校师生的交流,对目前农村中学的历史课程学习情况做一分析。

一、农村初中历史学习的现状

众所周知,农村中学在教育资源方面无法与城市和县城的学校相比。笔者所在的临潼区零口初中距离西安市临潼区20公里,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在历史教学方面,主要情况为以下几点。

1、教师素养。农村中学地理位置偏僻,办学条件简陋,生活条件艰苦,课程资源缺乏,信息又比较闭塞,“科班”出身的专职教师较少。第二是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特别是教师分流现象严重,历史教师很多是根据学校需要而“改行”的。由于条件艰苦,很多师范毕业的年轻教师不愿意下到农村去工作,教师不安心本职的教学研究工作,在的人又想方设法托关系进城,优秀教师纷纷向城市流动。第三是学校师资队伍的配备不太合理,农村中学大都视历史课为副科而不予重视。专业专职教师只用在应对中考的九年级教学岗位上,对于七年级的入门教学,大概凡能上课的老师都可代课。第四是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通过笔者支教所见,农村中学教学条件仍停留在教室里只有黑板和课桌、板凳的状况。有的教师讲课教材生疏,照本宣科,板书随意,缺乏条理,这样上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重视程度。在全民族重视教育的今天,城市儿童3个月开始胎教,幼儿园入学前就接受过音乐、美术等特长训练。而农村孩子除了随父母打工进入城市的,在家有近一半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出门在外,无法直接起到监护作用,而其他监护人由于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學习和成长。再加上农村的陈规陋习,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和见识是无法和城里孩子相比的,他们感觉不出历史学科的有用性,对学习历史也就缺乏兴趣和动力。在农村中学,课程有主科和副科之分,语文、数学、英语被当作主科受到重视,历史课和地理、体育、音乐、美术被当作副科受不到重视。校方不重视,自然也会引起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这种观念在广大农村学校仍然有很大的市场。

3、媒体利用。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教育教学领域,以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的全面变革。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狭隘性,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网络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我们的思路更开阔,丰富的专业网站可以使查找资料更迅速、更有效。农村中学在媒体利用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无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存在许多缺点。更何况许多农村中学根本就没有多媒体教室。有的虽有多媒体教室,也只是为了对付上级检查,并没有发挥其作用。客观上讲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是十分需要借助多媒体的,许多历史知识通过利用多媒体,既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又能增加学习兴趣,方便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但农村中学由于条件或观念陈旧,使得多媒体没有成为教学的好助手。

二、新课程下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

1、提高教师素养。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诸多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历史教师要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历史课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对于农村中学教师,笔者认为还是要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结构,通过专业培训和自己学习,可以使外行逐渐向内行转化。另外,要想加强历史课在学生中受欢迎的地位,历史老师还要培养自己善于沟通,灵活应变、善于表达等能力。

2、改变教师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改变原来的接受式学习,强调了学生参与、合作、探讨、实践等活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要求农村中学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过去历史课堂以传授和记忆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潜力为主要任务。把注重学习的结果转变到注重学习的过程,把注重学习知识转变为既学知识又要侧重学习知识的方法,把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转变为鼓励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活动。最后还要将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总而言之,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式的“我要学”,要把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改变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组织教学方面讲究教学方法的新颖、灵活和时代性强。比如每节课的开场白,要改变过去千篇一律的以复习旧知识导课,代之以花样翻新的讲故事、猜谜语、提问题等。比如讲到新中国成立时,可以用剪辑的《开国大典》电影片段导入。在讲课文内容时,要改变过去那种照本宣科、机械讲解,而要注意历史知识的旁征博引,注意课内外知识的纵横联系,注意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和与当前时政的联系。第二,在教学方法上,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介。既要有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也要有新式的多媒体展示法、情景教学法、电影课等。一节课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据笔者调查,农村中学学生喜欢老师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上课,尤其是多媒体。它可以把文字与图像、声音相结合,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第三,在组织教学语言方面,要克服过去生硬、死板的说教方式,代之以生动、形象、幽默的话语或肢体动作调节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Z].2001.

猜你喜欢
教师素养课程改革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浅谈师生问答细节的教育思考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