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原刊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5月刊P99-P100)我国民航院校的飞行技术专业是培养民航初始航线飞行员的主渠道。根据飞行技术专业和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创建民航强国和保障持续安全的发展要求,提出改革民航飞行技术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对策,从而培养建设民航强国高素质的民航飞行人才。
关键词:飞行技术专业;飞行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本文原刊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5月刊P99-P100)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民航强国战略,努力实现航空持续安全,这需要民航院校提供专业人才支持。民航飞行员的短缺更是成为制约当前民航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瓶頸。高素质的民航飞行员队伍则是实现航空持续安全的重要人才基础。民航飞行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是培养民航飞行员的主要渠道和主流模式。因此,只有进一步改革飞行技术专业建设,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和培养质量,创新民航飞行员培养模式,才能满足民航快速发展对飞行员的需求。
一、改革创新是民航飞行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一)建设民航强国需要大力加强民航飞行人才培养
建设民航强国已经成为中国民航的战略目标任务,民航在我国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地位显要,且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成为促进经济繁荣的强劲动力和实现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民航事业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飞行员。民航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而飞行员队伍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飞行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飞行员是民航的核心人力资源,大力加强民航飞行人才的培养对实现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意义重大。
(二)实现民航持续安全需要高素质的民航飞行人才
我国民航运输安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与航空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原因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上的差距。航空安全是靠众多的规章、标准化的程序、规范化的操作来实现的,严格的安全标准更需要综合素质高、学历层次高、英语运用能力较强的飞行人才。飞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基础。通过严格科学地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飞行人员素质,才能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飞行安全问题,保证民航飞行持续安全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民航飞行人才培训的现状及发展要求
(一)飞行技术专业建设的建设现状
飞行人才培养与其他专业不同,建设成本高,标准高,投入大,风险高,不仅要求拥有一支高水平的航空理论教师和飞行教员队伍, 而且要求拥有的相当规模和规格的飞行训练机群以及供飞行训练使用的机场。近年来,飞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有了较快发展,在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构建了独特的本科学历教育与飞行执照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飞行训练相结合、养成教育与大学生改驾驶教育相结合、初始训练与过渡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逐步健全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民航飞行人才培养体系。
(二)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
目前,飞行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民航行业发展的需要。毕业学生的岗位适应期较长,动手能力较差,英语水平较弱,学科底蕴不够深厚等问题较为突出。在教学内容方面,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等方面有待改进;在课程设置方面,重点课程建设、理论学习与实训时间安排等方面有待完善;在教学条件方面,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训练机场基地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需要加强。飞行技术专业要同时满足教育部学历教育要求和民航法规中飞行员执照要求造成教学计划制定困难,培训要求高,教学内容多,学生压力大,学习时间和训练资源有限,飞行技能和综合素质难以进一步提高。
三、进一步改革民航飞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为了建设民航强国提供核心人才支持,民航飞行院校还应根据国际航空的前沿科技和中国民航的发展趋势,锤炼办学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突破发展瓶颈,开拓建设思路,适应国际标准,按照“学历+执照+英语”的民航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的改革和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民航航线飞行员的培养质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航飞行人员培训模式。
(一) 变革选拔制度提高生源质量
规范行业准入是确保民航运输飞行员初始培训质量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飞行技术专业招生规模扩大,这给民航飞行院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训练能力、培训质量、飞行安全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仅通过高考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也实施“2+2、3+1、4+1”等不同的培养模式,确保招飞生源质量十分重要。由于民航飞行员的选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身体素质和政治条件符合要求外,飞行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潜质和飞行品质也是重要的指标。因此,适当调整高考招生政策,同时要根据国民特质和地区特征,进一步完善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在招飞工作流程中引进现代职业测评技术遴选出具有较好潜质的飞行学生,与中学合作办班提前进行针对性培养和初始选拔等,有利于把好入口关,以进一步提高生源素质。
(二)完善飞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民航法规关于职业飞行员的要求,突出航空知识学习与飞行技能训练的一体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形成一套专业基础牢、技术标准高、决策能力强、管理素质全面的培养体系。飞行学生既要掌握深厚的航空理论,培养其知识的应用能力,又要加强基本驾驶术训练,形成必需的飞行技能,并且进行与公司运行标准一致的程序训练,培养其驾驶舱资源管理能力和信息决策、处理能力,全面树立安全意识、程序意识、协作意识和处境意识。通过建立以执照课程为主的专业支柱课程,优化组合课程内容,实施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积极推广使用英语通话指挥飞行训练,加强飞行中英语通话的实践训练,将航空英语能力培训、CRM能力训练融入训练全过程,保证飞行技术专业毕业生到航空公司能够顺利完成大型机改装训练。
(三) 增强专业学术研究资源建设
当前航空公司对飞行员不只是量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质的需求。根据民航的最新发展和航空公司的人才要求,在及时优化飞行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飞行技术专业资源建设,为提高飞行人才的培训质量和综合素质做好基础性工作。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飞行安全、人为因素和驾驶舱资源管理、飞行性能与计划、新航行系统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加强飞行员航空理论执照特别是航线飞行员理论执照领域的系统研究和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导航技术试验室、模拟飞行实验室、低速风洞实验室、飞行性能实验室、模拟飞行与仿真實验室、航空心理学综合实验室”等飞行技术专业类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为航空理论教师、飞行教员、飞行学员以及其它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设施齐全、设备先进、能够支持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开放性创新实验平台。
(四)创新飞行训练组织管理模式
实施飞行精品战略,按照民航法规CCAR-141部和CCAR-91部要求,制定实施科学的航线运输驾驶员整体训练大纲,优化训练机队结构,形成初、中、高三级循序渐进的紧密联系航班生产实际的训练新模式;增强学生驾驶舱资源管理能力,建立健全飞行训练管理系统,实行飞行训练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估,改变传统的训练指挥方式,在飞行训练指挥上应用ADS-B新技术,增强飞行指挥员对所指挥飞机的监控能力,进一步严格落实训练大纲、严格实践考试制度,严格质量标准,严格淘汰制度,严格模拟机训练环节,加强学生基本驾驶术和特情处置训练,完善从初始仪表到现在大型机普遍使用的先进仪表的衔接梯度,使学生完成训练后能够很快适应大型机的型别等级改装,实施SMS安全体系建设和应用,科学对待安全、质量、进度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和安全水平,以满足民航发展需要,使飞行训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五)加强航空理论师资团队建设
紧密结合飞行技术专业建设需要,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加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建设,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培养一批民航专家、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由于专业特殊性,航空理论教学与实际飞行联系非常紧密,所以要建立航空理论专业教师到飞行训练基地和航空公司实践见习的制度,了解飞行训练和航线运输的过程和特点,以在教学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加强横向知识的训练和拓展,要求各学科教师要全面掌握航空理论的知识体系,提高融会贯通能力,强化航空器地面教员队伍建设。以飞行技术专业系列课程为平台建设教学团队,可以按航行类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飞机类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运输管理类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团队的建设,推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重点打造一批教学质量高、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同时,要打破学科及专业之间的界限、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学校与企业的界限,整合学术力量,进一步全面提高专业学科的整体科研实力。
(六) 提升飞行教员队伍培训质量
努力造就一支专家型的飞行教员队伍是提高飞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飞行教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学传授能力、法规标准意识、机型系统知识、航空理论功底直接影响到训练水平和培训质量。民航飞行院校需要建设一支飞行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职业素养的职业飞行教员队伍。目前,飞行教员队伍中飞行专家相对较少,高学历、研究性飞行教员也较少,普遍缺乏航班飞行经历,年轻教员比例大。通过加强新教员的教学法培训,实施多机型培训,加强特情处置演练,定期对教员进行业务知识、安全管理等专项培训,注重飞行训练中驾驶舱资源管理的开发,选送飞行教员到航空公司参加改装训练,引进先进训练方式,着力抓好年度复训和各类技术等级标准考核,以进一步提高飞行教学水平,确保飞行教学质量。
(七)拓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化合作
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公司进行大机型改装,所以飞行员的初始培训要面向世界,面向用户,实施开放式、国际化办学。通过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努力提升培训层次,通过加强与民航局方、航空公司、兄弟院校等的交流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紧密关系(如客座教授、董事会、学术论坛等);选派理论专家和飞行教员参加各类民航专题培训和研讨,以提高教学能力和飞行训练水平,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同时,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飞机制造商等的交流与合作,加快与国外航空大学以及研究所合作办学的步伐,扩大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层次和规模,积极引进先进的教育和培训理念,拓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全球化视野。(原载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5月刊)
参考文献
[1] 王俊涛. 浅议我国民航飞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8(06)
[2] 魏林红. 我国民航飞行员学历教育课程模式的反思与导向选择[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07(03)
作者简介:
张洪,男,四川广汉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民用航空器高级地面教员,研究方向为民航人才培养及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