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堂中自由放飞

2013-04-29 23:52李章云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夹竹桃教者个性化

李章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和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情感体验呢?如何让阅读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舞台呢?

一、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独特体验

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的体验。如在苏教版第十二册《夹竹桃》一文中,“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如何让学生真切的感悟而不是肤浅的接受呢?教者通过设问“‘韧性体现在夹竹桃身上该如何理解呢”,让学生默读思考,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于是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读出了“坚强”;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生命力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地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

再如,《夹竹桃》一文中由夹竹桃产生的幻想,老师首先进行了入情入境的配乐朗读,随后学生们在轻柔的乐声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不同的幻想与感受,有“环游宇宙的飞船”,有“神奇的海底世界”,还有“夹竹桃仙子轻盈的舞姿”……教师便鼓励大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同桌。再来听此时的朗读,已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涌动着灵气与个性。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悟,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真实感受。

二、文本的人文情怀让学生经历浓郁的人文熏陶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因此,在语文课中,教者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还是以《夹竹桃》为例,当学生对韧性有了充分的感悟后,教师通过“悄悄的,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们想起了很多很多……”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有的想起了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大街小巷的徐虎;有的想起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清洁工;有的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也有人说起了学校传达室看门的老爷爷……

再如,苏教版第五册中的《第八次》,同学们读到布鲁斯王子接连打了七次败仗,自己又受了伤,躺在磨坊里唉声叹气的时候,教者让学生进行“实话实说”,“说说如果你就是布鲁斯王子,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们在经过认真的思考后,有的说“如果我是布鲁斯王子,我会非常伤心,再也没有信心去抵抗”,也有的说“我会觉得十分羞愧,没有脸面再去见自己国家的人民”,还有的说“我不把侵略者打败,决不罢休”……一句句幼稚的话语里流淌着真实的情感。学生们在学习文本、积累文本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陶冶、以及心灵的洗涤。

三、质疑讨论让学生绽放生命的活力

质疑讨论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教学方法,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有时因学生之间较高水平的问答,课堂会出现一个个教学高潮让人惊叹、激动不已。

如在《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一文中,让学生对弟子们的四种除草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众说纷纭,通过激烈的质疑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第一种方法“用铲子铲”不行,因为这样不能除根;第二种方法“用火烧”也不行,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第三种方法“撒上石灰”更不行,因为这样破坏了生态环境;第四种方法“斩草除根”还是不行,因为杂草的种子落在泥土里照样生长。最后让学生明白“除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从而明白“要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让学生讨论“灵魂里的杂草具体指什么?可用什么美德去占据它?”学生兴趣盎然:“用诚实占据撒谎”;“用谦虚占据骄傲”;“用勤劳占据懒惰”……

再如,苏教版第十二册《最大的麦穗》一文中,让学生体会第六小节苏格拉底这段话的深刻含义时,可设疑让学生讨论:麦地里有最大的一穗吗?弟子们能摘到最大的一穗吗?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虽然有最大的一穗,但也不大可能摘到,即使摘到,也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最大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追问:既然摘不到,苏格拉底为什么还要弟子们去摘最大的一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苏格拉底是为了让弟子们明白一个人生道理: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培养、发展和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塑造学生独立的个性,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才能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充分的绽放。

四、充满激情的语言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课堂中,教师与文本融为一体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诗意的环境,学生们在这个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的氛围里,进行着真实而精彩的体验。如《夹竹桃》一课的导入部分“麻烦哪位把大家带入作者家的美丽小院”,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情境;读完全文,教者通过“我们看此时的夹竹桃,它已不再平凡,它的片片绿叶流淌着缕缕诗情,它的朵朵鲜花包蕴着点点浪漫”这一段充满激情的话语,又欣赏了一首歌咏夹竹桃的古诗,激发学生放飞诗情,体验诗情,还语文教育人文性。于是像“白色的夹竹桃像一朵朵小雪花,正在飘落;红色的夹竹桃像一簇簇火苗,正在跳动。白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向白云妹妹的房间,红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进太阳公公的宫殿”之类的美文从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学生们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再如《灰椋鸟》一课结尾的“浩淼太空,精彩世界,有多少事物值得我们去爱,去歌咏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神奇的笔,去描绘美丽、歌颂崇高吧”,寥寥几句,点起了学生创作、抒情的欲望,像《野菊花》、《黑母鸡》、《小山羊》之类的文章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再者,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妙评也为课堂增添了情趣。如教学中,当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完课文时,“啊!谢谢你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鲜花盛开的世界”;当学生说出富有个性的答案时,“你可真是个思想家呀”,当学生的回答绘声绘色、妙语连珠时,“今年的‘金话筒奖应该属于你”……正是这些富有人文性的语言,使学生们真实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与感染。

总之,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者更应关注的是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焕发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夹竹桃教者个性化
北怀集(其一)
夹竹桃下的人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夹竹桃借微商模式偷渡中国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