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吴君,奋力一掷。”在皖江烈士墓上,孙中山亲手书写的撰文中留下此句,颂扬著名烈士吴樾为揭穿清廷“预备立宪”骗局,在北京车站谋炸清廷五大臣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壮举。
这次刺杀对于革命党人来说并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天子脚下的一声炮响,不仅使得朝野贵族闻之色变,也加快了清王朝倒台的脚步,鲜血一旦流出就注定要让人付出代价,暗杀时代在民国来临。
原来刺客是书生
从来没有一个朝代的暗杀者,像民国那样充满了书生。仔细看民国的那些暗杀者,汪精卫、蔡元培、徐锡麟,正是这些书生,成为暗杀时代的真正主角。国家危亡之际,这些书生义不容辞领历史潮流的先锋,巍然为民族精神之祭酒。
对于中国人来说,骨子里都埋藏着一个侠客的理想。荆轲刺秦,易水送别,成为中国民众日益传颂的经典,司马迁就以无比赞美的口气为游侠单独列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信必果,赴士之扼困,既已存亡死生矣”。
传统之游侠,在革命党人的话语改造下,成为新的国民魂的一种。“共和主义、革命主义、流血主义、暗杀主义,非有游侠主义不能担负之。”司马迁笔下“己诺必诚,不爱其驱”的侠义思想,转化为革命的暗杀信念。受此思潮影响,矢志于暗杀的吴樾就把名字改为孟侠,秋瑾就自号鉴湖女侠。
除了骨子里的侠客精神,书生们更容易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思救亡图存之计,中国青年志士纷纷前往日本取经。而此时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之后,很多俄国无政府党人纷纷逃亡日本。无政府主义者的暴力信仰被中国的革命者狂热追捧,民意党人的暗杀行为更是给激进的中国青年提供了一个可以效法的范本。
一时之间,暗杀之行为广为人所称颂,而社会舆论也在这一刻推波助澜。《民报》二号载“虚无党女杰苏菲亚肖像”;三号图画刊有“无政府党首创者巴枯宁”;在《民报》所有57幅图画中,涉及到无政府主义与暗杀的有20幅,占到35%之多。如此种种,让蔡元培在制定教育宗旨的时候亦明确主张 “并不取贤母良妻主义,乃欲造成虚无党一派之女子”。
光有暗杀的理论,没有暗杀的武器也不行,否则只是喊喊空头革命。暗杀是一个技术活,对于革命党人来说,暗杀的武器一是手枪,二是炸弹,手枪可以使用金钱购买,而炸弹在境外的采购则显得并不那么实际,此时革命党人只能购买炸药,自己试验、制造炸弹。
制造炸弹来自书生的知识更是必需的一个利器,毕竟制造炸弹,装配炸药是一个危险的工作,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掌握的。稍有不慎,则就可能引起死伤。制造炸弹的书生们,显然对于此并不畏惧。蔡元培被自己制造的毒药炸弹毒倒,而“炸弹大王”喻培伦则是在自己被数次炸伤之后制造出了一种安全可靠、威力强大的烈性炸弹。
以提笔之手捉枪,民国的书生们不惜以身作柴薪,化自己为灰烬来成就革命之大业。死则死矣,“化一我而为千万我,前者仆后者起”。
革命之手段
“排满之道有二:一曰暗杀,一曰革命。暗杀为因,革命为果。暗杀虽个人而可为,革命非群力即不效。今日之时代,非革命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吴樾《暗杀时代》以这样的序文描绘了心中的暗杀理想。暗杀虽然不能起到革命之效果,但是以暗杀者作为先驱,革命者后来跟上,革命可以成功。
事实上,民国时期的暗杀往往伴随着军事目的。暗杀与起义往往同时并举,以个人之孤注一掷为武装起义开路,通过暗杀造成群龙无首的局面,革命之军正好趁势而击之。史坚如选择谋刺两广总督德寿是分散广州方面对于惠州起义的注意力,而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之后更是直接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与清军激战。
革命者通过暗杀“擒贼先擒王”,从而指望大事可成总是一次次事与愿违,毕竟“造恶者不过甲乙之更替”,不动官僚系统的根基,革命的成功总是异常难以实现,起义的屡次失败不由得使人对于革命前途充满了担忧,革命能够成功么?此时的暗杀就是为了振奋党人之士气。
汪精卫暗杀载沣正处于革命最低潮的时期,革命党人的六次起义都宣告失败,一时之间革命的悲观情绪萦绕在全党周围。面对此种局面,汪精卫义无反顾地踏上行刺的道路。“借炸弹之力,以为激动之方。”一方面是为了震慑清朝廷,一方面是使得革命同志“灰心者复归于热,怀疑者复归于信”。
对于自己的此次暗杀,汪精卫是做好了一去不回头的准备。“弟虽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暗杀对于革命党人来说已经接近于一种宗教信仰,“自化”与“化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使后来者敦行之,直至革命成功之日。
暗杀作为革命党人的一个重要武器,很多方面可能并没有达到效果,甚至反而起到了一个相反的效果。一些暗杀反而起到了打草惊蛇的作用,使得清朝廷有所警觉,革命之成功毁于一旦,但是暗杀的恐吓目的却是确确实实达到效果。恩铭被刺死以后,端方不由担忧,“自是而后,我辈将无安枕日矣。”
此起彼伏的暗杀活动,使得“一个阶层反对一个阶层”的印象深入人心,清廷达官贵人言道:“革命不足畏,惟暗杀足畏!”一些朝廷官员秘密遣人到东京,向同盟会捐万两白银,以求保全自己的脑袋。后来,两次受到刺杀而未死的水師提督李准,在武昌首义之后,主动并率先向革命党投降,这不能不承认有暗杀震慑之功。
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辛亥年间那些刺客们前仆后继追求的理想似乎已经来临。
朱肖晨根据网易、新浪、人民网等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