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动词理论及其在汉语中的句法功能解析

2013-04-29 21:01郑瑜
现代语文 2013年10期
关键词:宾语

摘 要:轻动词理论作为生成语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本文扼要梳理了轻动词理论的基本内容,并用生成语法的轻动词理论分析了现代汉语中“把”字句结构、使役用法和不及物动词带宾语这三种比较特殊的汉语句式,发现许多特殊的结构和句式都可以用轻动词理论作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轻动词 “把”字结构 使役结构 不及物动词 宾语

一、轻动词理论的主要内容

“轻动词”(light verb)这一概念已得到语言学家的普遍认可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轻动词,不同学者从不同语言及环境出发,对其内涵、特征及功能等作出不同的阐释。轻动词也从理论角度为解决某些语言现象提供了新方法。

轻动词最早由语法学家Jespersen提出,用以解释英语“动词+名词短语”结构中动词意义的虚化。此后,Grimshaw & Mester研究日语时发现某些动词虽有赋格能力和曲折变化,却因意义空泛,必须与其他语素结合才具有指派题元角色的能力,G&M由此提出了“主目语让渡(argument transfer)”的假设,并认为某些语言中存在一类特殊的动词——轻动词,它们不指派语义角色,只是吸收谓词的题元格,虽然在结构中语义意义轻微,但具有强大的功能意义。上世纪90年代,乔姆斯基吸收了Larson有关VP壳(VP shell)的理论,在《最简方案》中设置了轻动词来解释三价动词带双宾语的题元角色分配问题。

根据Larson的VP壳理论,整个动词短语分为上层VP和作为其补语的下层VP。其中V即我们所说的轻动词,是功能语类,因其属于词缀性的动词,无语音形式且基本不表达语义内容,故可以吸引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移位与之合并。VP壳理论中轻动词V的存在一方面使生成语法中二分支描述得以维护(双宾语结构中有三个主目语,根据二分支描述一个中心词只有一个XP为补语的原则,双宾语结构不符合二分支描述)。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主语的题元角色指派问题,语言学家Kratza指出,施事的题元角色并不是由动词指派的,而是蕴含于轻动词之中。如“干净”“加热”等动词确实包含了表“使……”意义的轻动词。以“小明热了饭菜”为例,根动词“热”表其意义内容,名词短语“饭菜”为补语,并赋予“饭菜”主题(theme)这一题元角色。但是“热”的题元格中并没有主语DP的施事题元角色位置,施事的题元角色是由轻动词,在此处为表“使”的事态事件意义所蕴含并赋予的。此处轻动词的介入解决了主语题元角色的指派问题,且轻动词因语义空泛,具有词缀性质,可以吸引根动词“热”移动与其合并,形成“小明热了饭菜”的表层表达式。

乔姆斯基吸收Larson和H&K的理论假设,指出轻动词是及物性谓词的核心,属于功能语类,无语音形式且不表达语义内容,是词缀性的动词。而在汉语中,黄正德先生从生成语义学角度出发,引入词项分解法,对轻动词作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扩展。黄正德认为轻动词有具体的语义内容,表达不同的事态关系。轻动词的语义大致分为四类:“做”(DO),“使役”(CAUSE),“保持”(BE/HOLD),“成为/发生”(OCCUR/BECOME)。黄正德先生将轻动词引入汉语语言分析,发现许多结构和特殊句式都能用轻动词理论作很好的解释。下面用轻动词句法理论对汉语中几个特殊句法现象进行分析。

二、汉语言中轻动词的句法功能

(一)“把”字句的分析

“把”字句是汉语中非常独特且使用广泛的句法结构。在其他语言中,我们很难找到与其功能相对应的句法结构,而轻动词在此种结构的生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把”进行了归属研究,如动词、介词、助动词、副动词、轻动词、格位指派成分等,但每种说法均有不妥之处。韩礼德将“把”视为纯粹的功能词,其作用是使及物动词所带的宾语置前并成为显著部分。此处采用“把”为核心功能语类之外的特殊功能词,有“控制”意,具有指派题元角色的功能。以“小王把画送给我”为例,请看树形图(1):

图(1):“小王把画送给我”树形图

依据生成语法“VP内主语生成假设(VP-internal subject hypothesis)”,主语小王基础生成于VP的指示语位置,后移动到TP的指示语位置获得主格并满足扩展投射原则(EPP);“把”字并不是轻动词,处于V位置的是表示“做”的语义算子DO。因为轻动词具有词缀性质,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与其他语素结合,所以在词库中选择与轻动词功能极其相似的特殊功能词类“把”与表示语义算子DO的轻动词合并(生成语法中,当无其他选择可支持屈折词缀时,在T位置插入虚词DO以满足[+Q]特征,称为DO-insertion。此处“把”的插入可视为与此同理)。“把”字具有语音形式,其插入也满足了轻动词不能单独存在的原则,因此不需要下层动词“送”的支持,动词“送”便留在其基础生成的位置,不触发动词移位,形成“把”字句表层结构“小王把画送给我。”相反,当“把”字不出现在V位置构成其语音形式时,轻动词便得不到支持,因此触发下层动词“送”移位至V处与其合并,生成“小王送画给我”的表层结构。

(二)汉语使役结构分析

“使役”是语言使用中的一个重要的词汇和句法范畴,很多语言都可以使用词汇和句法手段表示使役概念,汉语也不例外。汉语的使役结构可分为“显性使役结构”和“隐性使役结构”。显性使役结构包括致类使动词,如“他使我生气”“这本书让我心生感慨”等。隐性使役结构更为常用,其使役动词为零形式,但其深层结构均为役格句,如“张三激动得流下眼泪”“愁煞人”“他的话暖人心”“朝诸侯”“视之”等。在轻动词句法理论框架下分析,不难发现,隐性使役结构是由轻动词触发的句法移动来实现的。以“他的话暖人心”为例,请看树形图(2):

图(2):“他的话暖人心”树形图

此处,主语“他的话”内生成于VP,V的位置是表示“使(CAUSE)”事态的轻动词,不能单独存在,因此触发下层动词的句法移动与之合并。然而下层并无动词可以上移来支撑轻动词,因此在AP位置上的本是形容词的“暖”首先动词化,移至V的指示语位置,充当中心词,继而为支撑轻动词移动至V与轻动词合并,形成了表层结构“他的话暖人心。”当然,若在V处插入“使”或“让”等使役动词(此处“使”“让”并不理解为轻动词),句中便有两个轻动词:表“使……暖”的“使”和“使”“让”表示“控制”成分的语义算子。将两个轻动词合并,并以“使”或“让”作为其语音形式,便不需要下层动词上移来支持轻动词,因此底层的“暖”可以形容词形式留在原位,形成显性使役结构“他的话使/让人心暖。”这两种结构虽然表层表达式不同,但其深层结构是相同的。

(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常见。根据动词论元结构,动词可划分为一价动词(句法结构上与不及物动词相对应)、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与及物动词相对应)。一价动词只有一个论元,且出现于动词之前,这就意味着一价动词后不可以有任何论元存在,即不及物动词句法上不可以带宾语。然而现实语料中,这种现象却比比皆是,如“他蹦了一身汗”“王冕死了父亲”等,语言学家从描写性语法、配价语法和基于格理论进行了分析,多有不足之处,我们用轻动词句法理论对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作出探讨。

以“他人笑我太疯癫”为例,“笑”是一价动词,只能带一个论元“他人”,出现于动词之前。那么宾语CP“我太疯癫”就没有论元支撑,不该出现在句子中。然而从轻动词句法理论来看,宾语“我太疯癫”的合法性在于句中有一个没有语言形式的轻动词给予了有效的支撑。我们假设句中底层结构中存在“经验体(EXEPERENCE)”轻动词,选择宾语“我太疯癫”为论元,并指派其主题这一题元角色;同时处于下层VP补足语中的V“笑”指派给主语“他人”施事角色;最后,轻动词的词缀性质触发下层动词“笑”上移并与轻动词合并,生成了此句的表层结构。如图(3):

图(3):“他人笑我太疯癫”树形图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句子,其实是句中表示事件事态的轻动词和动词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轻动词句法理论能对此现象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三、结语

轻动词作为一种强大的功能语类,为解释各种语言中的某些句式或结构提供了可能。本文在生成语法框架内运用轻动词句法理论对汉语中三种特殊的句式及结构作出了解释。毋庸置疑,汉语中轻动词的研究与发展定会对汉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Andrew Carnie.Syntax[M].Blackwell Publishing,2007.

[2]黄正德.从“他的老师当得好”谈起[J].语言科学,2008,(5).

[3]韩礼德.汉语语言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冯胜利.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J].语言科学,2005,(1).

[5]温宾利,程杰.论轻动词的纯句法本质[J].现代外语,2007,(5).

[6]黄锦章,轻动词假设和汉语句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4,(12).

[7]施健,王华.轻动词假设及其应用价值[J].山西大学学报,2008,(5).

[8]张文程.轻动词理论的起源[J].大学英语,2012,(3).

[9]曹严军.英汉两种语言中轻动词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郑瑜 河南开封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475001)

猜你喜欢
宾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宾语从句及练习
宾语从句集训营
解密英语宾语补足语
宾语从句及练习
宾语从句考点聚焦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谁来管管“吃”的宾语?
“把”字宾语的指称类型及其语体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