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莲花 谷月
摘 要:本文通过对日本横滨中华街和上海市外滩黄浦区的中国餐饮店汉语店名的比较分析,从音节、通名、专名的词汇特点及三者与菜系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日语环境下汉语标识特点及其原因。
关键词:餐饮店名 音节 词汇 菜系
我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陈原认为:“语言属于社会现象之列,这意义就是它为整个社会服务。”餐饮店名作为社会语言,是一种鲜活的语言景观,其主要功能是发挥自身最大的广告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来吸引过往顾客的眼球,为餐馆服务,使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日本横滨于1859年实行港口开放,这里的第一代华人,主要是广东人,被日本当局圈在固定区域居住,那些地区渐渐发展为现在“中华街”的核心。本文通过对日本横滨中华街与上海外滩黄浦区语言景观即餐饮店名的比较分析,探讨日语环境下汉语标识的使用特点及其原因。
一、调查方法
本文用google streetview对横滨中华街的中餐店名和咕嘟妈咪网进行照片取材,获取数据。对上海则通过饭统网(www.fantong.com)、咕嘟妈咪网进行检索。这些店名的主人在注册时对菜系有所定位,因此在网页上也按菜系呈现。自2013年8月1日至8月19日,共收集了横滨134个店名,上海128个店名。本文主要选取与横滨中华街一致的“川、湘、粤”三个菜系的店名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选取上海地区108家,横滨中华街地区108家做为有效数据。
二、横滨中华街店名特点分析
(一)音节特点
表1:横滨中华街与上海外滩黄浦区店名的音节数比较
横滨中华街 上海外滩
音节数 出现次数 所占比例 音节数 出现次数 所占比例
2 17 15.8% 2 3 2.8%
3 52 48.2% 3 21 19.4%
4 30 27.8% 4 35 32.4%
5 2 1.8% 5 21 19.4%
6 2 1.8% 6 10 9.3%
7 1 0.9% 7 9 8.4%
9 1 0.9% 8 4 3.7%
11 2 1.8% 9 3 2.8%
12 1 0.9% 10 2 1.8%
合计 108 100% 合计 108 100%
赵爱英在《店名的语言特征及其历史文化分析》中指出店名的“黄金格”,即店名存在一个最优音节,3、4、5音节为最优音节。表1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的中餐店名中主要集中于3、4、5个音节数上,且以4个音节数店名最多。与上海不同,横滨中华街的中餐店名中,3个音节数的店名比例为48.59%,接近半数,且2、3、4个音节数店名居多,其特点为以3个音节为主。
表2:横滨中华街与上海外滩黄浦区川湘菜与粤菜的平均音节数比较
横滨中华街 上海外滩
音节总数 店名个数 平均音节数 音节总数 店名个数 平均音节数
粤菜 134 42 3.2 111 21 5.3
川湘菜 61 20 3.1 67 16 4.2
从表2可以看出,整体来说,中日粤菜店的平均音节数要比川湘菜店名音节数多,这与粤菜店名的命名特点有关。由于粤菜店大多为价格高,规模大的店面,所以一般采取传统的通名加专名的正统式命名方式(刘娜,2007)。与此同时,中国的粤菜店和川湘菜店的平均音节数分别为5.28和4.19,粤菜音节数略高于整体平均音节数,川湘菜音节数则和整体平均音节数持平。横滨中华街与中国店名特点不同,粤菜店和川湘菜店的平均音节数分别为3.19和3.05,与整体平均音节数一致,粤菜店名音节数没有相对于整体水平偏高倾向。相对于“菜系”特色,在日本,中国菜系更注重“中国”特色。
(二)通名特点
表3:日本中华街与上海外滩黄浦区店名的通名比较
横滨中华街 上海外滩
名次 通名 数量 所占比例 名次 通名 数量 所占比例
1 楼 20 18.7% 1 餐厅 12 11.2%
2 饭店 14 13.1% 2 酒家 6 5.6%
3 园 8 7.5% 3 馆 6 5.6%
4 阁 8 7.5% 4 轩 4 3.7%
5 酒家 7 6.5% 5 饭店 3 2.8%
6 记 4 3.7% 6 酒楼 3 2.8%
7 门 3 2.8% 7 楼 3 2.8%
8 茶楼 3 2.8% 8 园 2 1.9%
9 轩 2 1.9% 9 阁 2 1.9%
10 店 2 1.9% 10 坊 2 1.9%
11 馆 2 1.9% 11 餐馆 2 1.9%
12 铺 2 1.9% 12 会 2 1.9%
13 屋 1 0.9% 13 庄 2 1.9%
14 厨房 1 0.9% 14 酒汇 1 0.9%
15 食堂 1 0.9% 15 人家 1 0.9%
16 居 1 0.9% 16 宫 1 0.9%
17 亭 1 0.9% 17 府 1 0.9%
18 酒楼 1 0.9% 18 屋 1 0.9%
无 25 23.4% 19 小厨 1 0.9%
20 居 1 0.9%
21 渔乡 1 0.9%
22 苑 1 0.9%
23 码头 1 0.9%
24 会所 1 0.9%
25 花园 1 0.9%
无 46 43%
合计 108 100% 合计 108 100%
在中国,一些学者如丁安英(2006),蔡英杰(2001)等把店名分为两部分,分别为“通名”和“专名”。通名是表示商业特征或行业种类的词语,如“京华楼”中,“楼”是通名,“京华”是专名。但如“三熙”中则只有专名,没有通名,也就是通名的有无不定。
表3表明,上海无通名的店名较多,且通名词汇丰富多样,但是横滨中华街中无通名的店名明显较少,通名种类也相对较少,且以“楼”“饭店”为主,没有中国新出现的比如“会所”“码头”“苑”“宫”“花园”等新兴通名。像“超市”“世界”“中心”“广场”等本来不属于餐饮业的通名也逐渐使用到餐饮业中,但不能清晰表现营业内容(郑梦娟,2006)。由此可以看出,因为这些通名本行业性特征不太强,不局限于餐厅,所以在国外,为了凸显营业内容,简单明了的通名的使用较为必要。根据本次在横滨中华街的统计,“酒家”使用较多,“府”“人家”等较少。其原因为横滨中华街的中餐店名受中国南方的影响较多。刘娜(2007)在《南北中餐店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以广州、北京为例》中指出“酒家”在南方较多,“酒楼”在北方较多,“府”和“人家”等多在北方使用。
另外,横滨中华街和中国中餐店名通名的有无与菜系的关系也有不同点。
表4:各菜系中无通名店名比例
横滨中华街 上海外滩
无通名数 总数 比例 无通名数 总数 比例
粤菜 6 42 1/7 2 21 1/10
川湘菜 5 20 1/4 6 16 1/3
由表4可以看出,横滨中华街和上海外滩的粤菜店名与川湘店名比较,川湘店名无通名的比例分别为1/4和1/3,而粤菜店名无通名的则为1/7和1/10。整体来说两者具有共同点,即川湘菜店名无通名比率比粤菜店无通名比率大。据此我们可以说,川湘菜系的店名一般不太喜欢用通名,而粤菜喜欢用通名。其原因是受消费规模影响,粤菜店名一般由通名和专名构成,如“金泽园”“师门酒楼”。川湘菜价格较低,店的规模也较小,相对灵活,如“高老庄”“鱼众不同”。另一方面,上海粤菜店和川湘菜店的无通名比例分别为1/10和1/3,通名的有无与菜系的区分较明显,而横滨中华街的两菜系无通名比例分别为1/7和1/4,相比于上海,没有鲜明的差距。
(三)专名特点
表5:横滨中华街与上海外滩黄浦区店名的专名比较
排名 横滨中华街 店名用例 上海外滩 店名用例
1 自然事物崇尚平静 75 41.4% 清香园
青莲 彰显豪华大气 42 23.2% 威斯汀钻石宴会厅、玫瑰公主号游轮
2 吉祥如意 24 13.3% 锦临门
福满园 追求新奇,利益 35 19.3% 老莫的春天
鸿运小炒
3 地名 21 11.6% 重庆饭店 地名 20 11.1% 北京饭店
4 追求新奇 8 4.4% 三国志
悟空茶庄 自然事物 15 8.3% 秋庭小吃
桃源小厨
5 其他(数字等) 53 29.2% 四五六菜馆、珍味园 其他(数字等) 69 38.1% 33号餐厅
忆香
可以看出,横滨中华街的中餐店名多为追求平静吉祥,崇尚自然型,而中国店名多为追求新奇与利益,彰显豪华大气型。国内的中餐店名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店铺的规模和等级,中等以下的店铺名多强调经营特色,上等店铺则多重视地位和身份。在横滨中华街的中餐店名则受到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淡化了这样的区分。孟昭泉(1998)在《店名文化探源及其老字号》中,基于历史典籍记载,考察了店名文化的历史,提示了“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店名常用的56个汉字(国泰民安福永昌,兴隆正利同齐祥,协益正裕全美瑞,合和元亨金顺良,惠丰成聚斋发久,谦德达生洪源行,恒义万宝通大楼,春康茂盛庆居堂),老店的店名大多为3个字”。日本横滨中华街的店名大多仍沿用这56个字,而且多为3个字,并没有像现代中国店名一样发生很大变化。
专名在菜系的区分上,中国的川湘菜系店名有着明显的特点,首当其冲是“川”“湘”字,如“丁丁湘菜”“农家川菜馆”。“海鲜、鱼翅”是粤菜的标志,以“粥、粉、面”命名的多为粤菜店。而日本中华街店名中并没有体现菜系的鲜明特点。
三、结语
日本人制定了店铺命名的五个“铁的原则”——容易看,容易听,容易读,容易写,容易理解(吴士良,2006)。日本横滨中华街的语言景观特别是餐饮店名在音节、通名、专名上都受到这一“原则”的影响,与中国本土店名有所不同,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音节上受五个“铁的原则”影响,避免了“多音节复杂化”,追求简短精炼,便于记忆与听说,尤其表现在粤菜店名中。
其次,通名也在五个“铁的原则”的影响下,虽然使用汉字,但为了便于日本国民理解,多加意义明确的通名,而不是省略通名或者用中国特色的“时尚”通名,通名的有无在菜系上不做太大的区分。
最后,专名遵循五个“铁的原则”,多采用的是日本崇尚的自然特色词汇以及追求平静恬淡意义的词汇,并且融合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五十六”字,体现了中国特色。
综上所述,日本横滨中华街的餐饮店名在日语语境下既遵守了日本当地的规则,又能体现出“中国特色”。横滨中华街语言景观体现的“中国特色”更趋近于传统的中国特色,而不是当今的中国特色。
(本文获日本住友财团2012年度“アジア諸国における日本関連研究助成”资助。)
参考文献:
[1]郑梦娟.当代商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2]黄维跃.从化街口餐饮店名语言特点研究[D].广州大学,2012.
[3]赵爱英.店名的语言特征及其历史文化心理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刘娜.南北中餐店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以广州、北京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2007.
[5]吴士良.修辞与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6.
[6]孟昭泉.店名文化探源及其老字号[J].河南社会科学,1998,(1).
[7]王小荣.日本中华街的发展演变及其认知模式研究[J].世界建筑,2012,(2).
[8]丁安英.简论招牌语的特色[J].岱宗学刊,2006,(1).
[9]蔡英杰.店铺名称一瞥[J].修辞学习,2001,(2).
[10]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孙莲花 谷月 辽宁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11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