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影响因素研究

2013-04-29 17:14潘红陈振明李敏刘改莲陈宇栋陈永晴
网友世界 2013年23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大学生

潘红 陈振明 李敏 刘改莲 陈宇栋 陈永晴

【摘 要】以广东地区5所高等院校进行在校大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满意度调查,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进行了探索研究,指出探索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存在缺乏针对性、缺乏信息采集完整性和实效性、缺乏科学方法和技术;分析找出认识不足、投入不足、人员不足等原因,将为高校在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中,探索出切实可行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新措施提供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更高质量;职业指导;原因分析

随着职业指导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目前普通的职业指导已经不能满足求职者的需求,这就给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提出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要求。研究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帮助求职者顺利就业、稳定就业、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帮助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是人职匹配、能职匹配的有效途径,是提升职业指导效果的最好方法之一。因此本人围绕广东地区5个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满意度调查,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对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影响因素。

一、实践调研,找出问题,探讨高校职业指导质量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在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开展职业指导的咨询和指导、信息采集与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和帮助实施;二是职业指导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具的推广;三是职业生涯设计、发展的实现。但是职业指导在高校起步慢,开展职业指导实践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不平衡,有些高校做得好,有些高校做得不尽人意,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变得不切实际

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是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有效措施;可以帮助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提高其就业成功率;并可以帮助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创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就业、就业稳定、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2]。强调做好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不仅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还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更利于推进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个性化职业指导必须立足于全体学生,在满足共性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某些高校只注意面向全體学生进行大会、大报告、大宣传、大道理的职业指导,忽略了分类别、分年级、分问题、分特殊性、分不同需求进行特殊性、个体化、一对一指导;某些高校只注重面向毕业生,忽略了非毕业生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人格、不同职业能力进行咨询和指导、信息采集与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和帮助实施。如:笔者在一项对广东地区5个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发现:65.4%受访学生表示对学校现行的个性化职业服务持不满意态度(见图1)。

图1 学生对学校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情况统计

从调研分析中,说明了当前广东地区部分高校缺乏个性化职业指导,使之难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二)信息采集缺乏完整性、实效性,难以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信息采集完整和有效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充分的职业信息,获得自主择业的主动权,深入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式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及时补充知识,增强择业竞争优势,做好求职准备,提高择业的准确性,提供顺利面试的可靠保障,有利于提升自身素质,完成就业、自主创业、自我发展和职业稳定以及职业生涯设计的实现;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找到需要的人才,合理用人、拓宽职业指导渠道,增强大学生职业指导实践的规范化和系统化,达到人职匹配、能职匹配。目前有些高校只采集到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文化程度和所学专业,缺乏对大学生的教育背景和个人实践等信息;有些高校对用人单位也只采集用人单位名称、专业要求、学历要求、招聘时间、联系人、招聘名称和招聘数量,缺乏对求职大学生的区域要求和工作经历等,还有些高校对大学生个人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采集都不完整;二是信息采集的时间缺乏实效性,有些高校依赖用人单位来访来电,缺乏人员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有些高校依赖互联网筛选有效的职业需求信息,缺乏与人才中介机构联系以便联合利用职业信息的沟通合作;有些高校传达用人单位信息不及时、不准确,没有建立好信息平台;这些都让大学生缺乏对用人单位行业发展前景、全面了解所需专业技能、用人单位发展空间和详细的岗位需求信息,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不能做好有效填报个人求职需求信息采集表。

比如:广东地区某高校在2013年6月19日在就业信息平台发布了“贵州省黔南州面向全国公开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254名)”招聘信息。虽然此招聘信息很吸引人,但是由于2013年6月20日9:00—15:00(第二天),职业指导人员发布招聘信息后,很多学生无法应聘,都反映用人单位信息不完整、实效性很差,即使有意向的人也很难在不到一天时间内,把有关资料及报名信息表准备好报送到指点,进行相关面试。

(三)职业素质测评缺乏科学方法和技术,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存在瓶颈

大学生职业素质测评可以帮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其个体当前的素质水平,可以帮助大学生发掘其发展潜能,可以帮助大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可以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未来发展计划;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有效地选拨人才和合理地利用人才,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高校大学生职业测试是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和人才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进行系统的、客观的测量和评价。部分高校没有购买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的软件,大学生无法进行职业素质测评;部分高校购买了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的软件,职业指导人员却不懂得如何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测评;还有部分高校购买了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的软件,职业指导人员可以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测评,但不懂得对测评结果科学解释;还有的高校么有建立测评室,没有专门测评的计算机等。职业测评运用测评工具帮助个体进行自我评定的过程,包括个体对自己的性格、行为方式、情感反应、价值观、社会角色等与求职有关的个人特征的认识。高校常用的测评工具包括劳动保障部开发的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麦尔-碧瑞斯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和美国劳工部的一般能力倾向测试等。如:某大学英语专业35位大学生需要进行职业素质测评,但由于该校没有安装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就无法对自己的性格、行为方式、情感反应、价值观、社会角色等与求职有关个人特征的认识。

二、科学分析,找出原因,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影响因素

在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从运用科学理论、科学方法、技术审视等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一)对职业指导的本质认识不足,影响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高校虽然普遍重视职业指导工作,但不少高校对职业指导认识不足,过分强调就业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注度不够;重视毕业生就业安置问题,忽视非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很多高校只把关注重心放在教学、科研方面,学生职业指导常被看作是学生工作的一部分,在实践中往往又被当作是一项行政管理职能行使,介入过多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意识到职业指导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职业指导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职业领域;不少高校职业指导只是一种狭窄的职业指导,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其职能多停留于组织联系用人单位、举行校园招聘会,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还没有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因此出现了缺乏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信息采集缺乏完整性、实效性和职业素质测评缺乏科学方法和技术,难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二)职业指导人员不足,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缺乏专业性

职业指导未能实现高质量其原因之一就是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职业指导人员数量较少,据中国就业促进会统计,到2012年11月底我国取得高级职业指导师和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合计43300人。我国7.5亿从业人口/4.3万职业指导师,平均一位职业指导师要面对1.74万人[3]。据相关数据显示,平均而言,每1000名大学生达不到配置一个职业指导师;二是专业程度偏低,高校职业指导队伍一般由学校就业管理部门与院系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辅导员及从事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等组成,大部分没有掌握心理咨询具体化技术、立即性技术、面质技术、沉默技术,个体咨询倾听或参与的技术,没有掌握团体咨询反应、互动和行动技术,也没有掌握职业素质CETTIC测评工具、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以及测评结果的解释方法。如,某高校一位学生拿了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结果给职业指导老师看,希望对其测评结果进行解释,但由于该老师没有掌握16PF相关知识,不懂得怎么解释。

(三)职业指导投入不足,影响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要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必须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采集到有效和完整的信息,掌握各种的职业指导方法和技术,这就要求高校增加这几方面投入。在硬件上,应该要购买最新的职业素质测评工具,有专门的职业素质测评的系统,有职业人格系列测验的16PF、有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等,设立专门的职业测评室、职业咨询室,心理咨询室、个体指导室和团体指导室等,并安排专门的职业指导人员为学生提供测评和咨询服务;在经费上,应该要根据职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有目的,进行项目性的、常规的、技术培训的经费计划,并保证落实拨款。但是,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的硬件投入是明显不足的,购买了职业素质测评工具的也不多,一般一个,少数两个,几乎没有三个以上的;多数高校还只是利用课堂或者是办公室开展简单的咨询工作,条件相当简陋,没有专门设立咨询室,设施不够齐全。如:某高校在全省职业指导评估不合格,就是因为硬件条件不够,没有设立专门的咨询室和测试室等。

三、结束语

高校在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中,探索需要探索出切实可行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新措施。高校要提高对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认识,就要从职业指导内涵和意义树立新理念。高校要在认识上从传统的“就业指导”转向“职业指导”,从“就业安置指导”转向“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从一般性职业指导转向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落实加强个性化职业指导、创建信息平台、加大硬件等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措施,保障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高校要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除了提高大学生认识,还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就业市场的需要,帮助大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职业指导理念,准确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适当调整就业期望,提升职业能力,多途径探索职业生涯发展;职业指导人员也要认识到加强个性化职业指导把职业指导工作做精、做细和做全,促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调整、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达到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高校加大对职业指导硬件设施、经费拨款等投入,加强稳定的、覆盖面广的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创建信息平台同时号召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支持,密切配合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职业指导人员、学校任课老师、行政人员以及优秀的学生干部,用人单位等参与,有了全校人员、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才意味着有了职业指导的工作氛围,有了职业指导取得好效果的前提,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56-72.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255-320.

[3]里爾登等著,侯志瑾等.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王尔新.就业指导“多管”齐下,积极推动就业实习基地建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4):24.

[5]黎洁梅.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职业时空,2011(11):107.

[6]李燕冰,谭汝金.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6):217.

[7]吴晓义.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高校职业指导的创新[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2008(5):217.

[8]向阳.高校职业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6):108.

[9]李涛.试论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0):126-127.

[10]张祝秀.试论个性化职业指导[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4):42-4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校贫困生需求特征分析与资助方式研究”(编号:201112153)的研究成果,也是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答辩论文。

作者简介:

潘红(1981—),女,广东河源人,华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招生就业工作。

陈振明(1979—),男,广东新兴人,讲师,现供职于华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招生就业工作。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新大学生之歌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人职匹配”职业指导模式的思考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